学习论语心得(5.18)

【公冶长篇第五】

原文(5.18):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九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译文:子张请教说:楚国宰相子文,三次出任宰相,没有得意的神色,三次从宰相去职,也没有不悦的神色,去职时,一定把过去的政务,告诉接任的宰相。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说:尽忠职守。再文:他答道仁的标准了吗?孔子说:不知道,怎么能说是合乎行仁的要求了呢?

崔杼以下犯上,杀了齐庄公。陈文子有四十匹马,全都放弃了,离开齐国,到了一个国家不久,就说:这里的执政者与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再度离开,到了另外一个国家,不久又说:这里的执政者与我们大夫崔子差不多。然后又离开。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洁身自爱。

再问:他达到仁的要求了吗?孔子说:不知道,怎么能说是合乎行仁的要求了呢。(傅佩荣老师)


学习心得:

忠心、清廉,是一个人的品德,与仁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子张是孔子的优秀学生,他在找对标的人,学习“仁”,所以他在请教老师,孔子告诉了子张,“仁”是“人之道”,是要一生去努力完成的。

孔子一生都在行仁,都感觉自己做的不够,盖棺论定,后人评价孔子达到了仁的标准。我们学习孔子的精神,以后也会进步很快的。

鹊神

2016.7.30.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论语心得(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