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做事真心诚意就好,何必刻意高调

文/大熊飞罐

宣传是一个可怕的词汇,其中必定含有掩饰的成分,就像女人出门前的化妆,其离真相总是会有一段或远或近的距离。

陈光标|做事真心诚意就好,何必刻意高调_第1张图片
陈光标脱了上衣,证明自己没做切胃手术。

这几天,陈光标再次出现在舆论焦点之中:为了宣传减肥产品,他在上千人面前脱了上衣;而此前几日,财新网记者的一篇深度调查,却将陈光标全部的“皇帝新衣”扒掉。

虽然陈光标状告了财新传媒侵犯名誉权,法院尚未给出说法,但是媒体的详细调查,人们也都看到了。

一直对高调做慈善的陈光标没有好感。前几年看到对他的正面报道时,就产生过财新网本次报道中提出的疑问:

●天天这样做慈善,号称累计捐出20亿元,但是你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靠一个搞拆迁的再生能源公司?

●跑到日本,跑到美国,就在大街上给路人发钱,这么做有意义吗?这能算做慈善?

●就算是你愿意给人发钱,为什么一定要摆拍出照片,让全中国的人都知道呢?

……

陈光标|做事真心诚意就好,何必刻意高调_第2张图片
去美国给流浪汉发钱。

针对上述的疑问,财新网的报道都有一些调查。比如,捐赠款项数字不实,号称捐建多少所希望小学、光彩小学,其实一所也落实不了;去美国给流浪汉每人300美元,被证实事后又要了回来;“世界首善”的证书被发现破绽,后承认是自己做的;汶川地震的抢险照片是摆拍的,等等。

陈光标此前也一直宣称,就是要高调做慈善,似乎是为了宣传正能量,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慈善的事业中来。

不知道他的所作所为是否能达到这个目的,而这次被扒掉“新衣”,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其实很多人做慈善不是这样的。比尔·盖茨、巴菲特、扎克拍格捐出的钱比陈光标多得多,也只是开个新闻发布会,说捐出多少多少亿,或成立什么基金,就完事了,剩下的就是去做事,去运营这个基金会。相比之下,摆出个钱山,或手里抓几张钞票给路人,摆拍一个照片发到网上,实在是很山寨,很low。

慈善是整个社会的事,也是做慈善的人自己的事,真心诚意地去做,才会感染更多的人。而刻意地去宣传,其背后就肯定存在帮助别人之外的目的了。而且,宣传是一个可怕的词汇,其中必定含有掩饰的成分,就像女人出门前的化妆,其离真相总是会有一段或远或近的距离。

不能要求每一个做慈善的人都毫不含私心,但目的纯洁才更令人感动,这是不争的事实。天津有个叫白方礼的老人,从74岁开始,自己节衣缩食,靠蹬三轮车挣了35万元,捐给了多所学校。听到这样的事迹,比一边看陈光标的摆拍照片,一边猜他到底是首善还是首骗,哪一个对慈善事业更有价值呢?

陈光标|做事真心诚意就好,何必刻意高调_第3张图片
人们给白方礼老人树立了塑像。

也许是想法过于传统,但我一直觉得,匿名做慈善,远比高调做慈善更有力量。

宁波有一个人(或一群人),从1999年到2015年,在每年11月底或12月初,都会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截至去年,捐款数已达768万元。他(或她)的捐款从不署真实的姓名,一般为“顺其自然”,或将这几个字颠倒一下,其留的地址也是虚拟的。

坚持了19年!这不是世间真在发生的传奇吗?如果哪一天,这个人的身份终于大白于天下,其经历一定可以拍一个很好的电影。

多年前,我的身边也发生过一件事,虽然此事与我无关,但我却将它当作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存在记忆之中。

那一年,我所在的城市中,有一个家境较贫困的孩子患了大病,为了给他筹款治病,报纸报道了此事。第二天,报道的记者接到电话,赶去见一位捐款人。履行完相关手续后,拿回一个纸袋,里面装着10万元。记者询问是否可以在报道中提到他的名字,被婉言谢绝。捐款人甚至要求,连姓都不要见报,因为他的姓氏较特殊,很容易被圈内的人知道。

也许有人会说,这个人肯定是大款,10万元对他而言并不是一个大的数字。但是,他要看报纸,他要联系记者,他要保证事件是真实的,他要确认钱用到了受捐人身上……就算钱对他是小事,做这些不需要耗费精力吗?反思我们自己,夜晚开车看到道路中间有块工程车掉落的石块,仅仅是举手之劳,但你会停下车来,将石块搬到路边吗?

做慈善不一定非要有挖掘机,对弱者的一个尊重的微笑,都可以算做慈善。其实你若留心,就会发现,身边并不缺少善良的人:

●听说周围同事、朋友、同学生了病、出了事,他(她)能捐出一份心意,或出一份力;

●家里有不穿的衣服、看过的书籍,他们会整理好,到处找捐赠的地址,看看有没有哪个地方需要,给寄过去;

●看到媒体上对地震等灾害的报道,流过泪之后,就跑去给慈善机构寄出专项捐款。

……

好心人世上有很多,愿你我都成为其中一个。

你可能感兴趣的:(陈光标|做事真心诚意就好,何必刻意高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