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经营朋友圈

锁朋友圈一个多月了,感觉外界和我的距离又远了一圈。

为什么不发朋友圈?因为太零碎。(只是个人现阶段的观点,你可能不会同意。)随时的心情,碎碎念,美图的自拍,网上热门的趣图,转发的段子,不成体系,对成长没有助益。于是我开始有意地发写文章,书摘,TED此类,但是发现仍然分心,因为会很好奇,谁回复了,谁点赞了。

但是朋友圈是好东西,特别是对于我不太擅长口头表达,不喜欢聊天的人来说,网络是别人认识我的最主要的途径,而朋友圈,以它的方便简洁普适,又俘获了广大群众的闲暇时间。

于是,这篇文章,就是规划,我开学开通朋友圈之后,会怎样利用好朋友圈。

如何经营朋友圈_第1张图片
不是这个朋友圈啦

很多人的朋友圈估计是社交优先,但对我来说,朋友圈的优先级是这样的:

记录>展示>监督>社交

去南京之后发朋友圈的频率变得很高,主要两个原因。一、拍照多,手机内存不够,把朋友圈当相册用。二、给在乎我的人展示下我的生活,爸妈刷朋友圈的时候可以看到他们女儿在干嘛,过得如何。(只是我和爸爸几乎互相不看彼此朋友圈⸜( ˙-˙ )⸝)

这个学期完善下:分成四个目的,也能发朋友圈的时候不忘初心。

记录。用记录来见证成长。比如现在再看三四年前QQ 空间的说说,觉得自己幼稚得很,再回顾一下,那些行动是长半衰期的,哪些小情绪是随风消散的,就可以越来越准确自如地调整自己的生活。用记录来拼接碎片。生活是一堆零散的碎片,而自我决定越强的人,越能从中寻出意义来。记录就是把重要的努力和成就,短期长期的结果都写下来,将来翻阅,温故知新。因为,記憶,是靠不住的,所以好记性不如朋友圈。用记录来管理情绪和思维。分析负面情绪,重新体验积极场景,是积极心理的救赎之道。负面情绪用3M 3P ABC 来分析,积极场景每天回忆值得感恩的小幸运。记录,是对事实的重新评估。有些时候是要用感觉的。但是大多数时候,事实性的知识优先,事实,是一些思维和信念的基础。朋友圈多发事实,少发评判和论断,可以养成清晰思考的根底。

展示。展示部分包括自我完善。朋友圈能帮助关注自己的优势,精彩之处。并不是忽略弱势,而是展现自己独特的闪光点。鸟不会游泳,猫不会飞,鱼不会爬树。每个人有有特殊的,别人无法企及之处,如果不关注于这些方面,它们会一点一点消逝掉。朋友圈的积极与消极比例,至少要是9:1。嗯,毕竟是朋友圈嘛。只要展示的优点是真真切切的优点,那你迟早会熠熠生辉。优点怎么显示?仍然的,朋友圈的特殊性质,是给人展示自己的生活,而我朋友圈没有分组,所以展示的要面向大众。相当于微博的生活化。朋友圈可以整理起来相当于简历+日记+相亲简介。目的是让家人和潜在的上司,合作伙伴,伴侣更好地了解自己。

监督。监督相当于暴露弱點。积极消极比9:1的1可以来源于此。目标不是成为女神,而是成为向往的自己。施瓦辛格比赛前把裤脚剪掉,露出他的弱项:小腿,来督促自己艰苦训练。我们也可以仿照他的做法。比如每周发体重。毕竟,公众监督的力量远非独自奋战所能企及。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意志力,不要反人性。暴露弱点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一、把弱点当做铠甲。Tal 说他是最适合叫积极心理学的,因为他是忧郁的体质,学积极心理学之后有幸福感有很大提升。这是把手上拍玩好的典型。二、暴露弱点降低别人的期望值,之后每一点进步都是惊喜。最坏的情况,也不过如此,把失败当做常态,成功时才能允许自己喜出望外。

社交。绝对重要!我加群少,平时很少主动找人聊天,那么就可以以朋友圈的回复和点赞来开始聊天话题。就像我有是深夜发朋友圈,Nick 会来给我发微信一样。私下批评,背后说好话。朋友圈可以用来欣赏和感恩,而不一定要@那个人,因为你在写的过程中,精神状态就有变化,不论是谁,读到都会受到感染,这就够了。

符合记录、展示、监督、社交目的的朋友圈应该是怎么样的?

1.一定一定一定要实事求是。最重要的是自己不能骗自己,自己是最容易骗自己的人,也是因为骗自己付出代价最大的人。

2.偏重积极方面和参与感。要想着,这是你的简历+日记+相亲简介。想到这一层,就不会有太不合时宜的内容出现,比如未解决的问题啦,没有分析过的小情绪啦。

3.注重读者体验,换!位!思!考!别人认真听课了,别发你在那个课上开小差的事!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

就酱。票圈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经营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