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教育——无所不在

    要高度重视潜教育——习育和化育

   

潜教育——无所不在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平时我们更多可能重视的是显教育,而没有重视潜教育。事实上潜在的教育比显教育重要的多。“教与学”是显意识层次上的,而“育与习”则是潜意识层次的。显教育仅是露出的冰山之一角,而潜教育则是其旁大的基座。

显教育可以简单的划分为具体行为上的习育和精神上的化育。

习育就是行为习惯的培育,就是把最微小普遍的习惯慢慢变成最根深蒂固的习性。在知识教育还没有开始的时候,习育已经在孩子身上实行了。通俗讲父母的身教已经先于言教、重于言教了。

如果习育基础打好,教育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习育不好的孩子整个一生的根基就有动摇倾斜了。习育可以说是一种后天的社会遗传,而人的意志和品德都是靠这种习育来完成的,他最终形成一个人的行为范式,即为人处事的态度和程序。好的范式让人受益终生,坏的范式遗害无穷。所谓一个人种下去的事行为,收获的是习惯;种下去习惯,收获的是性格;种下去的是性格,收获的是命运……便是一个写照如果范式不好再去改正,是极其痛苦的。

化育是人的精神上的培育,就是人的灵魂的建设。精神上的成长,只能靠精神上的感化,而不是靠说教就能给与的。不同人的精神境界是不同的。面对同一件事儿,不同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韩信之所以能够忍胯下之辱,是因为不与这些人的一般见识。项羽要对刘邦捉对单挑,刘邦则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精神境界高的处理事件的方式相比较低的就会如尼采所说“即使我走错了,也是走在这些人的头上”。对于牛顿来说,他即使在第一推动力上犯了错误,那也是一个别人想犯也犯不了的伟大的错误。杰出人物都是由化育而成,都是高远所致。

在气概、品德、意志、智力这四者之中,只有智力知识方面主要是靠教,其他都是育出来的。由此可知潜教育的重要。“教”可以培养出人才,但却培养不出大师。

潜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父母和家庭。只有父母,老师的习育俱佳,才能有孩子教育的完整。

你可能感兴趣的:(潜教育——无所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