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券对消费的短期拉动效应明显,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消费券的门槛设置较高、限制条件较多,一些地方还出现了消费者“不购物直接套现”的现象
图/视觉中国
文 | 《财经》记者 吴琼 杨立赟
编辑 | 余乐
4月19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武汉市开始发放消费券,以总价值高达23亿元的优惠力度,唤醒因“封城”而沉睡已久的消费市场。
截至4月22日,据《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4个省级行政区,超过80个地级市政府已经或者拟推出消费券政策(不包括各地方企业推出的消费券),金额在数百万元到十几亿元不等。
“消费券”是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后,各地政府为了刺激消费市场,扶持餐饮、旅游等疫情中受损严重的行业而推出的一系列的满减券。从目前各地区公布的数据来看,消费券对消费的带动作用明显。数据显示,截至4月9日,杭州发放的消费券已核销2.2亿元,带动消费23.7亿元,乘数效应达10.7倍;郑州首期发放5000万元消费券,发放两日核销1152.4万元,带动消费1.28亿元,乘数效应达11倍。
但是,喜人的成绩背后也暗含着问题:受欢迎的券很难抢到,能抢到的券或门槛高,或限制条件多,对消费者吸引力不大。一些文旅行业的消费券引起了游客聚集现象,增加了疫情风险。个别地区出现了消费券“套现”、“从工资里扣消费券”的乱象。还有的消费者受疫情影响收入锐减,单靠消费券的一点减免,无法解决他们迫在眉睫的生计问题。
武汉总金额最高,温州财政补贴力度最大
消费券并非今年国内首创,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内也有多个城市曾以发放消费券的形式刺激消费。历史上,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也使用过消费券政策。
本轮各地发放的消费券主要集中在餐饮、文化旅游、零售、体育健身等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行业。此外,还有部分地区针对低收入人群推出了使用范围更广泛的消费券。
从发券的城市数量来看,在全国各个省级行政区中发消费券最为积极的是山东、广东和浙江,省内的大部分地级市都已推出各种各样的消费券来活跃本地的消费市场。其中,浙江11个地级市中,仅有金华市和丽水市尚未推出消费券。
注:1.截至2020年4月22日。
2.不包括直辖市。
3.部分省级行政区仅发放了省级消费券。
来源:《财经》记者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
在这80余个地级市中,浙江温州的财政补贴力度最大。4月16日,温州宣布发放18亿元消费券,温州全市财政投入6亿元,参与活动商家让利12亿元。武汉的消费券总额最高,高达23亿元,其中,武汉市政府拿出5亿元,阿里、腾讯和美团点评三大平台匹配18亿元。
注:1.截至2020年4月22日。
2.部分省市未公布发放消费券的具体金额。
3.包括省级、市级和区级消费券,不包括各地企业自行发放的消费券。
来源:《财经》记者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
餐饮、旅游是补贴重点
餐饮和旅游业是本轮政策补贴的重点,在所有提出发放消费券的省份或城市中,有70%的地区发放的消费券中包含餐饮行业,近50%发放的消费券包含旅游业(包括酒店)。此外还有40%左右的地区发放了零售类消费券(包括百货、超市、便利店等),不少省市重点扶持了体育和文化产业。
河北秦皇岛、江西赣州、湖北恩施等城市单独发放了餐饮类消费券,江西景德镇、海南儋州、浙江湖州等城市单独发放了旅游类消费券。在发放多种消费券的部分城市中,对餐饮、旅游业的扶持力度也大于其他行业。例如辽宁沈阳发放的3000万消费券中,有2000万投向餐饮行业,剩余1000万为综合消费券;山东泰安计划投放的1000万消费券中,有500万餐饮消费券、300万住宿及景区消费券,170万购物消费券以及30万家政服务消费券。
注:1.截至2020年4月22日。
2.部分省市发放了覆盖多个行业的消费券。
来源:《财经》记者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
这样做的原因是餐饮、旅游等行业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服务业的复工进度显著落后于制造业企业。3月16日旅游业(全国A级景区)的复工率仅为30%,3月22日餐饮业的复工率仅为80%,而同期纺织、机械制造等制造业的复工率已经在90%以上。
发放消费券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湖南省株洲市餐饮行业协会数据统计,由于消费券的带动,平均每个餐饮门店的营业额增加了50%以上。新疆乌鲁木齐消费券发放的首个周末,各大景区游客接待量明显提高,部分景区比平时游客量增幅超过50%。在优惠政策的带动下,某些景区例如安徽的黄山、西递和宏村甚至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现象,在疫情尚未过去的情况下引起了很多网友的担忧。
通过限定使用的领域,地方政府可以对餐饮、旅游这些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实现定向补贴。但在各类消费券中,最受欢迎的还是那些能在超市、菜市场等地购买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券。
4月19日中午12点,武汉消费券开抢。武汉市民张先生在12点过了几分之后进入抢券页面,发现超市类的消费券是最快抢完的,商场类的消费券也已经没有了,只剩下餐饮和文体旅游类的。
武汉消费券包含餐饮消费券、商场消费券、超市(便利店)消费券和文体旅游消费券四大类,消费者可以在四类消费券中选择其中一类点击抢券,先到先得。其中餐饮和超市类的消费券面值较小,有10元也有20元,商场和文体旅游类的消费券面值较大,有50元和80元两种。
“超市的通用券最好了,实惠,可惜抢不到。”张先生对《财经》记者说。他最后抽中了一张满60减20的餐饮消费券,但现阶段武汉的餐厅基本都还没有开放堂食,只允许外卖或者在店内打包带走,张先生觉得外卖还不如自己在家做菜干净卫生,他手上这张消费券,大概率是要闲置。
武汉市民孟先生也有同感。孟先生运气比较好,抢到了餐饮、商场和超市三种消费券,他告诉《财经》记者,超市消费券他会用,但餐饮券和商场券应该不会。“外面的餐饮店和商场还是少去为好。”他说。虽然武汉已于4月8号解封,但他对于外出仍有顾虑。
部分地区限制了消费券在最贴近民生的行业中的使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发放的230万元消费券中的“通用券”,可在餐饮、百货、书店使用,却无法在超市和便利店使用,广东省中山市消费券的适用范围也将超市、农贸市场和便利店排除在外。
济南市政府只推出了旅游类消费券。3月19日,济南市政府宣布,将安排文化旅游扶持专项资金1亿元,统筹用于扶持文旅企业渡过难关、促进文旅产业振兴。此外,面向旅游景区、旅行社、影剧院、演艺场所、书店等文旅企业推出2000万元惠民消费券,拉动文旅消费。
对此,济南市民田先生认为,文旅消费在现阶段跟疫情防控的有些措施明显相悖。目前济南市内的景区尚在实行网上预约等限流措施,电影院和演艺场所暂时还不能开业,在此时推出文旅消费券,让人有些“搞不懂”。他更希望领到能用于服装、餐饮或者电子产品的消费券。“这些东西虽然不是刚需,但明显感觉在疫情期间消费少了。”田先生对《财经》记者说。
消费券套现“神操作”
随着消费券发放的规模越来越大,消费者做一些“小动作”的经验也越来越多。
在同一次消费额超过两次消费券使用额度时,消费者让商家分两次结算的行为较为普遍。比如在杭州市的菜市场买菜达到80元,常有顾客要求商家分两笔结算,每笔40元,就可以用两张消费券,比一次结算多省了10元。
设置使用门槛是各地消费券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多数消费券均需消费满一定金额方可使用,这样做的本意是以较少的财政支出撬动更大的消费市场,但有不少受访的消费者表示,有些消费券的使用门槛太高。例如浙江省绍兴市的手机消费券,需要消费满2000元才可以抵扣200元,这只适用于原本就有买手机意图的消费者,而不足以让领到券的消费者产生去购买一部手机的想法。
武汉的消费券均需消费三倍于消费券面值的金额才能抵扣。武汉市民孟先生抢到的50元商场消费券,要满150元才可以使用,这在他看来和商场逢年过节的促销活动并无差别。“这种套路我觉得和网上的满减是一样的,说白了还是要自己花钱。”另一位武汉市民张先生对《财经》记者说。
消费门槛高加上有效期短,有人开始想办法把用不掉的那些消费券“套现”。在线上二手交易平台闲鱼,已有卖家以几元、几十元的价格回收南通、顺德、佛山等地的消费券。
杭州市民蔡丽(化名)对《财经》记者坦言,有一次买菜花了60元,摊位老板很贴心地“提醒”她套现的招数——按总价80元、分两次结算,老板把多付的20元私下转账还给她。她非但不亏,还可以使用两张消费券,老板则通过这样的“温馨提示”笼络住顾客。
在绍兴市,消费券套现的情况也有存在。绍兴市一家粮油店的店主也坦言,曾帮朋友操作过几笔消费券套现。举个例子,朋友向她支付90元,什么都不买,使用消费券立减30元,实际支付60元,而她能够实收90元,她再将90元转回,对方就能成功套现30元。这名店主告诉《财经》记者,绍兴可以使用消费券的商家众多,操作套现并不困难,并且商家只需将收款码拍照发给对方,对方无需到店,就能简单操作套现。
但绍兴市近期已经开始通过支付宝后台的大数据严厉打击套现行为,已有部分商家因此被取消使用消费券的资格。绍兴市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如果涉案金额超过3000元,将报公安机关予以立案查处。
为了鼓励消费者真正用掉消费券,江西鹰潭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方法。消费者在首次使用任意一张满减电子消费券后,系统将赠送一张10元无门槛电子消费券。当消费者使用满4张满减电子消费券,系统平台将自动生成一张电子礼品兑换券,凭此券可到九江银行鹰潭各区市网点领取价值50元的礼品1份。
前段时间,湖南怀化因为“从工资中扣消费券”的新闻引起了热议。有网友反映称,湖南怀化要求从工资中扣取消费券额,并规定在5月5日前消费完毕,包括教师在内的公职人员都是扣除对象。据红星新闻报道,消息被曝光后,怀化市财政局宣布新政策,厅级干部直接扣,处级和科级干部自愿扣,不做强制要求。
消费券真的能带动消费吗
从各地公开的数据来看,消费者领取消费券的热情很高,在短期内带动整体消费的效果非常明显。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毛盛勇4月17日在发布会上表示:“从浙江、江苏等地来看,推出消费券政策以后,对扩大当地居民消费、促进市场活跃还是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
杭州消费券首次发放时,很多市民还处于“佛系用券”的状态。尝到首批消费券的甜头后,从第二批消费券开始,消费者领券的速度越来越快。4月3日,杭州发放第三批150万份共1.5亿元消费券,仅2分20秒,全部申领完毕。一个星期后的4月10日,杭州第四批消费券在1分49秒内被申领完。
3月27日杭州消费券发放首日,杭州市的银泰百货推出满1000返200的春季美妆节活动。双重促动下,银泰百货在3月最后一周迎来了本月客流量最大的一个周末,对比3月的前三个周末,增幅最高接近50%。
浙江省绍兴市一家母婴店的店主钟女士告诉《财经》记者,绍兴消费券推出之后,店内客流明显比前段时期多了。“没有消费券的话顾客有的东西可买可不买,现在有了消费券,一个星期之内一定要用掉的,就出来买了。”
钟女士经营母婴生意多年,今年是生意最差的。最惨淡的时期,一天只有几十元的营业额,有了消费券之后,4月19日单天的营业额恢复到了2000元左右。但她估计,生意要想完全恢复,至少还需要半年时间。
绍兴一家手机店的店主冯女士也感受到了消费券带来的红利,刚刚复工的那几天,她的店里几乎没有客人,现在每天有五六单生意,顾客会用到消费券减免。
绍兴一家饭馆的负责人吴女士在消费券发放后却没有感受到客流有明显上升。吴女士的饭馆主做宴请生意,餐饮消费券对她的客人来说,面额太小,吸引力不大。“我这里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中年男性,他们一般不太关注这种优惠。”吴女士说。
零售业资深观察人士、“灵兽”创始人陈岳峰告诉《财经》记者,消费券一定程度上会带动短期内的消费,但要能够准确把握老百姓的消费需求,比如即时性的,必需品类的消费券,消费核销的作用会大一些,旅游、高端商品类的消费券,目前的情况下带动消费的作用会少一些。
但他同时表示,消费券并不能本质上起到长期的拉动内需、带动消费的作用,只能作为短期刺激的一种起到有限作用的手段。“最核心的还是保就业,老百姓有工作,基本收入有保障,口袋里有钱,才有真正消费的能力,市场也才有消费增长的空间。”他说。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6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3.9%。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秘书长杨青松博士也认为,长期来看派发消费券的措施不可持续。2012年、2013年左右,国内的百货商场和购物中心曾经有过一段大量发赠券的时期。当时泛滥的消费券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很多后遗症,例如让消费者产生了“无促销,不购物”的心理。“这两年整体上的商业氛围十分理性,因此疫情之后不能过多地采用发券的方式,还是要以提高服务和性价比这种持续的竞争力来增加销售。”他对《财经》记者说。
新冠肺炎疫情已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为了应对疫情,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采用了“发现金”的方式纾解民困。4月1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日本政府决定向全体国民每人发放1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600元)现金,不设限制。新加坡也在4月初宣布,将对21岁以上公民发放600元新加坡币(约合人民币3000元)的一次性现金补贴。
除了消费券,浙江、江西、甘肃等地也在通过试行“周末2.5天”的弹性作息政策促进假期消费。
3月18日,国家发改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在国务院记者会上表示,支持地方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批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但他同时强调,地方出台政策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要考虑地方的财政承受能力;二要让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受益,真正把好事办好。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疫情报道
责编| 阮璐阳[email protected]
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申请并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