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行业持续式微,但电视剧却在突飞猛进。
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演员转战小荧屏。
最近,凯特·布兰切特女王,也终于进军美剧界了!
她不仅是主演,更担任执行制片人。
香玉刷过后,发现这是今年最令我身心震撼的美剧——
《美国夫人》
Mrs. America
本片豆瓣评价很高,9.2 分。
大魔王饰演的角色,名叫菲莉丝·施拉夫利。
她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反女权」政治人物。
她认为,薪酬差异不是问题,女性就该在家养孩子,反对同性婚姻合法化,认为洁身自好的女性不会遭遇职场性骚扰。
堪称是「女德」领袖。
作为保守党标志人物,还曾为特朗普站台。
剧中,她的名言是——
我从未感到受了歧视
我觉得有些女人喜欢把自己不够努力导致的失败归咎于性别歧视
然而在说出这句话后。
她作为议员竞选者,被要求承担记录笔记的工作(她是全场唯一的女性)。
她自诩「幸福的已婚女人」。
但在飞去华盛顿游说一整天,又在深夜飞回家,身心俱疲的时候。
老公性欲来了,她不能说「不」。
脱了衣服,放倒床上,连前戏都不做,直接啪。
你看她幸福吗?
她说她幸福。
而且笑容始终那么灿烂。
菲莉丝最轰动的,是在 1970 年代带领 4000 万美国主妇,成功阻止了 ERA 法案。
右边举牌子为菲莉丝真人
ERA 全称「平等权利修正案」(Equal Rights Amendment)。
是美国第二波女权运动推行的重要法条。
内容非常简单。
就三行字——
第一款在法律之下权利平等,美国或任何一州均不得由于性别关系予以否定或限制。
第二款 国会有权采取适当的立法以实施本条的规定。
第三款 本修正案自批准之日起两年后发生效力。
简言之,就是让男女在法律上得到同样的保护。
但 ERA 最终失败了,至今都没有写入宪法。
就是因为菲莉丝的狙击。
男女同享权利,也同享义务。
菲莉丝便提出一个关键的煽动点:
女人也会被强制服兵役。
1972 年的美国,实行的是「抽签法」兵役制。
即,成年男性必须去进行兵役登记,然后抽签决定是否要进入军队。
所以,菲莉丝以「反对我们的女儿被强制服兵役」为切入点,号召否决 ERA 法案。
其实,在 1973 年之后,美国废除了抽签制,而实行了志愿兵役制。
入伍都是自愿报名。
就不存在女人被强制送往战场的情况。
但在当时,4000 万美国主妇们,都被这个吓到了。
菲莉丝还使用诡辩术,把「法律上权利平等」解释为「男女完全相同」。
继而提出:
离婚男人就不会付赡养费,厕所不分男女等一系列反常识的观点。
没有劳动收入的主妇们,更是慌了。
在这场「女人们的内讧」里,ERA 法案本身合理与否,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
反 ERA 运动,本质不是维护广义的女性权益,而是保守派女性对话语权的争夺。
是草根妇女对精英女性的愤怒反扑。
女权主义者们,一直在抨击婚姻制度的弊病。
温和一点的,说主妇们是「被洗脑」。
这些家庭主妇,是父权制的最后防线
被洗脑认为如果自己不遵守这个规则
就会失去男人的爱和保护
激进一点的,说她们是卖批。
婚姻就是卖淫,赡养费是战争赔款
未婚女性听到这种激烈言语时,会停下来想一想其中的道理,避免采坑。
但对于已婚女性来说,她们首先感受到的,是强烈的价值蔑视和人身攻击。
咋了? 骂我是鸡,我还要跟你当姐妹?
菲莉丝的这段演讲,正是戳中了主妇们的痛点——
我不反对女性获得成功
不反对女性离家工作
那是她们的选择
我反对的
是一小股精英团体在贬低主妇
女权喜欢说,为女性争取更多选择权
但如果你选择做一名家庭主妇
那就会被骂成是蠢货
70 年代走在前列的激进女权派,确实打算抛弃家庭主妇们。
革命很混乱,总有人被抛下
但是,菲莉丝以其聪明的话术,扭转了主妇们在舆论上的处境。
她说:
自由派女权份子都是没人爱的老处女。
牢骚满腹,过得不幸福,所以才想拉着已婚妇女下水。
所谓「婚姻是舒适的集中营」的口号,是她们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罢了。
都说杀人诛心。
70 年代的美国女权运动发起者,是写出《女性的奥秘》的贝蒂·弗里丹。
她观察敏锐,言辞犀利,脾气暴躁。
在人际交往中,很难被喜爱。
贝蒂·弗里丹结婚又离婚,约会也算不得顺利,所以私人生活不算很快乐。
于是,菲莉丝在与她的辩论中,便戳中其软肋,说「你是我见过的最不幸福的女人」。
贝蒂·弗里丹被激怒。
大骂她是「女巫」,在舆论上处于非常不利地位。
经次一役,菲莉丝名声大噪。
主妇们士气大振。
菲莉丝召集主妇们,带着小孩,拿着新鲜烘焙的面包,来到议会大厅,反对 ERA。
最终一步一步取得胜利。
她在诡辩,难道她自己不知道吗?
知道的。
她在华盛顿大学念政治科学专业,对核武器的各项问题都信手拈来,不可能连最基本的法律逻辑搞不清楚。
除了 ERA,菲莉丝还反对同性恋婚姻合法化。
现实中,她的大儿子已经公开出柜。
但是,母子关系还算不错。
菲莉丝发现儿子暗恋新郎
所以,这个人物身上存在着一种可怕的功利主义执行力。
为了某一个更高的野心,可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或许,从道德上来看,真 Low。
但朋友,这就是政治。
她左右逢源的技巧,臻入化境。
能敏锐地捕捉在场所有人的情绪,调整说话内容和语气,获得最大范围的支持。
与小姑子的关系,就是一例。
小姑子一直单身未婚,但事业上小有建树。
菲莉丝自己有 6 个孩子,为了能挤出外出活动的时间,她把很大一部分育儿事务转移给了小姑子。
小姑子是「被剩下」的。
她渴望婚姻和家庭,但因为越战等等原因,年轻时没有找到适合的丈夫。
她十分悲伤,深夜向菲莉丝哭诉:
为什么没有男人肯娶我?
菲莉丝安慰她:
你的人生很丰富啊
事业有成
那么多好朋友围绕着你
我的孩子把你当做半个妈来敬爱
被这么安慰,小姑子心情好了许多。
可是,在接下来的反 ERA 动员大会上,菲莉丝嘲讽女权者都是单身老处女,没有男人愿意娶她们,孤独凄惨地过一辈子。
台下小姑子听到这里,顿时神色暗淡了。
看看菲莉丝此刻的表情。
演讲成功时兴高采烈,瞥见小姑子后,吞了吞口水,有点愧疚地垂下了眼。
大魔王的演技真是绝了
她知道自己伤害了小姑子。
可是,又怎么样呢?
她需要小姑子来分担自己的家务,需要借助她在基金会的影响力,但必要时,也可以拿来小小出卖一下。
所以,她时不时地会恭维小姑子,算是补偿。
可怜的小姑子就在这种「给个巴掌吃个甜枣」的分裂情绪里,继续被操弄着。
菲莉丝擅长利用身边「不那么聪明」的女人,替自己挡刀。
反 ERA 组织壮大后,在全国设立分会。
这种「男女天生有别」的保守思想,不仅会吸引性别歧视者,也会引来一波种族主义者。
菲莉丝觉得这样不妥,会败坏名声。
便鼓励爱丽丝去传达。
但随即,对方暴走了,要立马退会单干。
菲莉丝赶忙过来圆场。
批评爱丽丝不该那么讲话,又提供各种好处挽留。
被出卖的爱丽丝,可怜人儿
连种族主义者都要,真 Low。
但朋友,这就是政治。
无论从何种角度,她都是一个有着超高组织力的精明政客。
一方面鼓励女性最好的归宿是家庭,一方面自己在政坛里摸爬滚打。
她虚伪吗?
当然。
可有时,人们并不都是愿意听真话。
凯特大魔王是主演,但这部剧更多的是群像戏。
展现了美国 1970 年代第二波女权运动是如何风起云涌,又是如何偃旗息鼓的。
出色的人物有:
格洛丽亚·斯坦纳姆,《女士》杂志主编,致力于推行堕胎合法化。
剧中角色
她在 2006 年 66 岁时与大卫·贝尔结婚。
成了克里斯蒂安·贝尔的继母。
中:格洛丽亚·斯坦纳姆真人
贝拉·艾布扎格,擅长推进政治议程的谋略家。
雪莉·奇泽姆,美国第一个黑人女性总统竞选人。
贝蒂·弗里丹,犀利暴躁的女权领袖。
从这么一部「反英雄」的美剧里,我们得以窥见 1970 年代形形色色的美国女人们。
这部剧在豆瓣上的评论人数只有 3000多人。
相较于其它高分美剧来说,热度算是比较低的。
在如今舆论环境下,想要讨论女权,大概率会惹来一波女警告。
大家更倾向用简单的对抗性词汇表达不满。
而失去了理性探讨的空间。
女权运动是艰难的,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
1970年代的这波失败,一直延续至今。
我想,本剧给我的启示大概是:
女性内部的鄙视链,可能隐藏着巨大危机。
理想的大团结当然不可能实现。
但给别人坐山观虎斗的机会,也并不明智啊。
助理编辑:姜弹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