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y在深圳的工厂呆了好几天,客户已经多次催出货,但工厂经历了2月份国内疫情的冲击,产能才刚刚恢复,物料、人力还跟不上,没法缩短交货期。
“不延误就不错了,现在基本上都有一周左右的延误。”Andy是深圳一家外贸企业的供应链负责人,她所在的公司主要经营电子和汽车配件产品,在国内代工生产,再通过国外运营商直接销售到美国等地区的沃尔玛、Costco等超市。
尽管3月份全球爆发的疫情使多数线下零售停摆,但超市仍然正常营业,Andy的公司订单没有减少,反而客户催货比往常更着急。
“我们的产品多属于生活日用品,比如电脑充电器,因为现在欧美也是在家办公,这类产品的需求量反而上涨。”Andy告诉《21CBR》记者,公司虽然也有部分海外订单因疫情而被突然取消,但影响不算太大。
相比Andy的公司,国内大多数的外贸企业就没那么幸运了。全球疫情蔓延下,多个国家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需求受到抑制,一系列连锁反应传导至国内,使刚刚从国内疫情阴影中走出来的外贸企业,再次遭遇冲击,从上游生产端到下游零售端,多数企业面临订单骤降、运费上涨、资金紧张等难题。
4月14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57万亿元,同比下降6.4%;出口3.33万亿元,同比下降11.4%。其中,机电产品出口下降11.5%,纺织服装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比下降15.3%。
生死大考前,外贸企业如何寻找出路?
1
沈丽是北京一家外贸企业的业务员,她所在的公司主营逆变器、太阳能板、电池等电气类产品,一部分由自家工厂生产,一部分从浙江、湖南的工厂采购,产品主要出口到布基纳法索、埃及等非洲和中东市场,每年销售额约数百万美元。
2月份国内疫情爆发后,由于对接的工厂复工延迟,订单交期受影响,已经有一部分意向客户选择推迟订单。到了3月,情况变得更加糟糕,随着欧美地区疫情爆发,公司接到的新订单寥寥无几。
“公司把现有的订单完成之后,很少有新的订单,现在客户所在国基本都处于封闭状态,工厂也都关门,即使有些客户在家办公,但在这个时候下单的少之又少。 ”沈丽说,相比年前,来询盘的客户少了一半,有一些客户本有希望下单的也因为疫情而搁浅,“有一个埃及客户每年年初都会下约15万美金的订单,欧美疫情发生后,这个客户的订货计划也暂停了。 ”
订单下滑严重,也与电气产品采购的属性有关。沈丽公司的客户多属于大型经销商或者代理商,采购量较大,一般是通过各种线下展会获取联系,在线下沟通很久才下单。而当下全球各地的疫情不适合开展线下聚集活动,新客获取通道几乎断裂,只能维护一些老客户的生意。
不过,即便现在有新单子,沈丽觉得也赚不到多少钱,由于物流费用大幅上涨,产品成本增加,利润就缩水了。
她唯一庆幸的是,公司并不是纯外贸型的公司,内销大概占公司四成的销售额,国内疫情得到控制以后,内销订单有所恢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司紧张的现金流。
沈丽认为,在国外疫情拐点到来之前,会有一部分外贸公司撑不下去或者裁员减薪,“我们公司也处在异常艰难的时期,收支严重不平衡,现在还没有裁员、减薪的现象,但是时间长了会出现什么状况,谁也不知道。”
由于经营状况不佳,公司员工的情绪都非常低落,但没人敢轻易换工作。“除非是医疗行业或者生活必需品行业,我觉得整个外贸行业换工作会比较艰难。”沈丽说,近期公司加大了培训力度,闲下来的员工只能借此机会“充电”学习,为外贸形势好转做准备。
海外疫情的影响也传导至下游零售商。苏珊是深圳一家销售家居、美容、母婴、3C、汽配等产品的电子商务公司,在亚马逊、eBay、Wish、速卖通、Shopify,Lazada等主流跨境电商平台均开设了店铺。
今年2月开始,由于国内合作工厂停工,苏珊公司的部分产品严重缺货,采购成本、物流费用也都上涨了,但对业务量的整体影响不大。好不容易熬到3月复工,货补够了,却又卖不动了。
“因为疫情,国外购物基本降了8成左右。” 苏珊说,公司主要面向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三个主要市场,以及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小语种国家,由于很多航班停飞,一些国家无法发货,意大利、西班牙、美国这几个疫情严重的国家虽然能发货,但需要等物流排期,发货延迟比较严重。
2
面对前所未有的糟糕局面,外贸企业没有坐以待毙,普遍积极尝试自救,目前多数企业的自救之路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加大内销,二是转做防疫物资。
在内销方面,3月以来,京东、拼多多、阿里等国内电商平台均出台支持外贸工厂转内销的政策,其中,据淘宝特价版方面透露,目前已有超过2万家外贸工厂新入驻。
罗琦是深圳一家手表定制加工企业的业务员,他所在的公司于2005年成立,自产自销,60%的收入来自欧美市场的出口业务。自2月底复工以来,公司的出口订单大幅减少,仓库里已积压了上百万美元的库存。
为了清理库存,公司近期积极加大C端以及国内市场的销售,同时尝试从国内寻找防疫相关产品销售至欧洲,缓解营收压力。
然而,种种尝试带来的收入依旧是杯水车薪。“国内市场还没复苏,手表又不属于生活必需品,现在整个行业的状况都不太好,有的大厂计划放假到今年9月。”罗琦说,公司老板正在想办法贷款,度过当前的难关。
将口罩等防疫用品视作业绩突破口的,还有广东中山的一家生产背包产品的外贸工厂。
“4月初,我们公司把两个车间改装成无尘车间,代工一次性医用口罩,20多个员工三班倒,每天产量超过20万个,生产完成后全部出口。”据公司内部员工透露,公司的常规订单大多来自欧洲和亚太地区,海外疫情爆发后,来自法国、美国市场的订单均已暂停,现在承接防疫用品订单,可以给公司补充一些新收入。
然而,防疫用品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出口受到多方限制和监管。4月13日,因产品质量问题,中国商务部叫停了两家防疫用品企业的出口。
苏珊供职的公司,一直都有销售防疫用品,只是以往销量少,不被重视,全球疫情爆发后,该品类需求猛增,公司便加大了市场投放力度,专门成立了一个项目组负责开发相关商品。
“意大利是小站点,原本销量贡献就比较少,疫情爆发后,口罩需求剧增。而在美国市场销量最突出的是厕纸,因为一开始美国就不能上架卖口罩,所以爆款商品是厕纸。”苏珊说,最初防疫相关产品常常卖断货,后来eBay平台调整了政策,针对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等多个站点,包括口罩、额温枪、消毒液、纸巾、尿不湿等在内的防疫相关产品已全面禁止销售。
其中,Shopee禁止卖家上架和售卖所有类型口罩商品,亚马逊则屏蔽口罩、洗手液等与新冠病毒相关产品的新品上架。
苏珊说,电商平台政策和物流价格仍在不断变动中,出口防疫物品能否成为外贸企业自救之路还充满不确定性,“现在就是盼着国外可以控制住,早日回归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