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天以来,我从同事、朋友那里收到了不下20个刘敏涛的表情包。
短短几分钟的表演,被截成网友截出了几十个神态各异的表情,每一帧都有戏,堪称信息量惊人。
很多人惊讶于她作为一个女明星,竟然如此不注重表情管理。于是甚至连她的一个白眼也被演绎出了“讽刺假唱”“讽刺歌曲抄袭”“不满C位被抢”等一大堆猜想。
也有人半开玩笑地说,刘敏涛完美演绎了“三分凉薄三分讥笑和四分漫不经心”。大概是上台前喝了假酒,别人唱的是红色高跟鞋,姐姐唱的是摇晃的红酒杯。
然而除开“撕X论”和”假酒论“,我却在刘敏涛的演唱风格中嗅到一丝熟悉的味道:
尽管大姨们没有刘敏涛那样精致的妆发,但表演风格却是一脉相承。
这样平平无奇的大姨,这样跟时尚界看似毫无关系的大姨,在端庄的外表下,却隐藏着极强的表演热情。
只有出现在KTV、家庭聚会之类需要当众表演的场合,她们才会以堪比巴啦啦小魔仙变身的速度,立刻化身最闪亮的Diva。
平易近人的《夫妻双双把家还》,能被大姨们唱出自带电击感的转音,同时还会伴随着小幅度高频率的晃头,体现出一种看破红尘的洒脱;
男女对唱时,必须要在通过面部细微的表情,演绎深情透出属于成熟女人的娇嗔;
不得不说,当大姨们举起麦克风,身上平庸的连衣裙仿佛瞬间变成blingbling的演出服,再简陋的舞台都挡不住她们那扑面而来的自信。
以至于有的时候,你都会感到惊讶:看似娱乐生活匮乏的大姨们,到底从哪里学到的这些像模像样的演唱会范儿?
但如果你在KTV中能够放下手机,多去留意大姨的表演,就会从电视屏幕上那些像素不高的MV画面中寻找到真相。
而唱着唱着就要张开双臂的,完全不顾麦克风还拿在手里的坏习惯,则可能是来自于在MV中化身“电母”的那英。
王菲在《红豆》中的低头左脚蹭地,以及标志性的“重影晃头”,更是文艺气息较为浓厚的大姨们展现自己品味的KTV必选动作。
于是跟家里人唱K永远抢不到麦的年轻人,也只能坐在离门最近的沙发位上,任凭自己被《青藏高原》之类的老歌全方位立体包围了3个小时,然后半无奈半心酸地刻薄一句:
不过,如果你就真的认为KTV是大姨们释放表演欲的唯一途径,那就大错特错了。
毕竟她们这种旺盛得让年轻人感到尴尬的热情,并不是由于浑身的艺术细菌无处发泄。反而是因为机会太多了,于是逐渐完成了对于表演这件的“脱敏”。
除了KTV之外,餐厅包房、小区的广场,处处都能成为大姨们表演的舞台。而其中最为有代表性的,就是各种“载歌载舞”的同学会。
年轻人永远都不明白,为什么大姨们的每一个同学会,无论最初的计划是吃饭、喝茶还是登山徒步,到最后都会变成一场大型文艺汇演。
毕竟,当代社恐连“公司年会要求表演节目”都会成为辞职理由,她们这种在老同学面前争相秀出自己的才艺这种勇气,实在是让年轻人可望而不可及。
几年前,一个声乐班同学会在酒桌上现场合唱《美丽草原我的家》,视频在网上赢得了网友的一致惊叹。
大姨们或许没有这么专业的技巧,但要论表演的投入程度,却一点都不输。
有的大姨年轻时是文艺分子,于是就算没有提前准备节目,也能伴随着男同学一首走调的《鸿雁》翩翩起舞。
一曲终了,还会豪迈地举起酒杯,做草原民族敬酒状。
有的大姨就算是五音不全,跑调能从福州一路跑到齐齐哈尔,也不能阻挡她们在家报班苦练,以期在下一次同学会上拥有一首主打歌的决心。
大合唱、独唱、舞蹈、健身操表演...这么多同学会表演项目,总有某一个选择能够配得上独一无二的大姨。
实在不行,还可以把自家选修古典舞的女儿也拉到同学会上充数。
当然,如果实在是没什么才艺,还有一个万金油项目可选,那就是——诗朗诵。
曾经就有人在参加妈妈同学会的时候,被“席上所有人轮流诗朗诵,边上还有人放音乐”的仪式感震惊。
朗诵的内容大多与师生情、同学情有关。有的时候会有一个很正式的朗诵稿,有时候只是拿着手机临时来一段。
在刘敏涛变成了表情包出道后,杨迪还提到过她的另一段“谐星”故事:
“我记得曾经在一个酒店大堂碰到过刘敏涛,她当时穿着一身hip-pop打扮,戴着鸭舌帽,浑身那种bling bling的,就是那种说唱的感觉。
然后我大老远打招呼,‘敏涛姐,嗨!’敏涛回我,‘哟哟,杨迪,哟,嗨!’”
只不过瞻前顾后的我们如今只敢在洗澡的时候戏精地模仿一段伍佰老师。
而历尽生活千帆的大姨们却早就习惯了在众目睽睽之下放飞自我。
如今动不动就突然唱“Rap”的刘敏涛,可能有一天也会变成去蹦极却分不清“Jump”和“加油”的大妈。
而我们那些如今还会唱王菲的大姨,可能也终将变成爱跳广场舞、挥舞着彩色丝巾在桃树下拍照的退休阿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