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主说:牛人家族自有过人之处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贝聿铭大师已经逝世一周年了。
很多人熟知他,是因为他给世界留下了许多震撼心灵的建筑,比如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香港中银大厦,苏州博物馆↓
这些设计成果,让贝聿铭获得了50多项建筑业荣誉奖项,其中包括建筑业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建筑奖,在建筑界的成就相当于达到了顶尖~
许多人也许只知道贝聿铭在建筑上华丽丽的履历,却并不一定知道,这位设计师的家世背景也是相当让人目眩。
因为其实他不仅来自于一个百年名门望族,家族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而且整个家族还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在复杂的时代大背景下,狠狠地“富了十六代”,连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狮子林都曾是他家的老宅....
少年时期贝聿铭在狮子林
他的故居则位于曼哈顿上东区,旁边就是伊斯顿和中央罗斯福岛,贝老与夫人在这里居住了45年,还亲自设计了房屋的结构和室内。去年以800万美元的价格挂牌,收藏价值都要大于实用价值了~
之前贝老逝世的时候,我们曾经小小研究了一下贝氏家族能够富贵繁荣的秘密,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回顾一下,以缅怀这位大师吧。
---- 分割线 ----
贝氏起家史:行业选择快人一步,每个行业做到顶尖
创业早,变换赛道做到顶尖
虽然贝聿铭是从事建筑业,但其实历史上的贝氏家族以草药起家,后来又转到金融、颜料等行业,虽然经历了十几代人,但一直保持着事业的兴旺。
关于贝氏家族发家的历史,在《贝聿铭谈贝聿铭》这本书里,贝聿铭曾对德国记者Gero von Boehm亲口谈起过,他说,“贝家在苏州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记载是明代。贝氏家族曾经是草药商人,因此致富,并购置房产。”
后来传到贝聿铭祖父贝理泰这一代已经是清朝,正逢西方现代文明冲击中国传统之际,他在这片乱局中发现了商机,进入了金融业,参与创建了上海银行,有资料称他同时还协助开办了一家旅行社。
贝聿铭的祖父贝理泰(号哉安)
而他的兄弟,也就是贝聿铭的叔祖父贝润生,则做起了颜料生意。两兄弟的事业如火如荼,于是家族财富就这样继续“丰富”了下去。
有称中间那位是贝润生
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受父辈影响,也进入金融业,并在民国建立后,出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成为中国银行主要创始人之一,在行业里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之一。
电视剧《北平无战事》里中央银行北平分行的行长方步亭,就是以他为原型。
而后贝祖诒因缘际会赴美,并在美国定居。
虽然此后贝聿铭并没有子承父业,但他所选择的建筑业,在海外也是吸金行业之一,做出的成就更是蜚声中外。
再加上他的子女也多少因为他,在同一行业或其他行业做出成就,贝氏家族的荣誉就这么延续了下去~
两位建筑师儿子
财富观:不贪财、不炫耀
贝家很早就已经通过做生意发家,但他们却并不是唯利是图的商人,而是有德有度,乐善好施。比如他们捐资修建了现在苏州的平门桥,创建了苏州第一个公立幼稚园,还建贝氏义庄做善事等等。
苏州平门桥
而且他们心中有杆秤,知道什么可取什么不可取,很是正直。
比如当时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在金融业身居要职,但贝家从事同一行业的兄弟子侄中,却无一人在他主管的银行工作。
贝祖贻在纽约家中
作为世界上酬劳最高的建筑师之一,有媒体预估,贝聿铭的身家大概在1.5亿美元左右。
也许是受祖辈的影响,作为名门望族之后,贝聿铭日常的生活一直都很低调。平常穿衣,总是穿着剪裁合体西装,搭配口袋巾,或者偶尔来一条围巾等,有种儒雅的绅士范~
贝聿铭还很喜欢穿法式衬衫,配上一枚精致的袖扣,足够讲究。
戴的腕表也可以看出是非常素净经典的款式,深藏不露。
而他最有代表性的单品,还是那副独具一格的圆框眼镜,也是在致敬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打扮,平时看着很学者,但笑起来又萌萌的,很可爱亲切~
贝聿铭的后代也延续了他的这种风格,在正式的场合庄重得体,在日常生活中简单低调。比如他的孙女Anna Pei,去年就身穿Emanuel Ungaro的定制礼服,参加了巴黎名媛舞会。
而Anna平常INS上的画风就是一个普通女孩,喜欢宠物、喜欢旅行,感觉还是蛮清流的。
家族传承:支撑历代的名门家族文化
只是,生意做得好,也许只能惠及家族中的一两个支系,要让整个家族繁衍生息这么多年,也许还要从他们的内部找原因。
比如说很多富了N代的贵族都不会忽略的一点:建立显赫的家族文化,并不断传承下去。
重视教育,个个都名校毕业,超能学
贝家的子女,很多都受到了相当良好的教育,放到今天说,是真.学霸家族没错~
比如说贝聿铭的祖父,20岁就成了秀才,是当时苏州府学的贡生,而贝聿铭的父亲,先在由美国人创立的、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东吴大学(即现在的苏州大学)学习。
旧照 V.S 现照
随后又到曾被誉为“东方康奈尔”的唐山交通大学(现在的西南交通大学),说得上是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校友呢~
而到了贝聿铭这一代,就更不用说了。
贝聿铭从小就是从牛掰学校上过来的,比如童年在香港的传统名校圣保罗书院上学,高中在被称为“东方哈佛”的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
如今圣保罗书院依然在哦~
后来到了美国,就成了MIT和哈佛的毕业生,而他的后代们依然优秀,子女们分别在哈佛和哥伦比亚大学毕业~
难得的家族旧照~
前面提到的贝聿铭孙女Anna Pei,目前也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孙女小时候
家风严谨,打拼靠自己,名门风骨不可缺
在学校教育上如此高标准的贝氏家族,在家教上也是非常看重。据说,贝聿铭的叔祖父(他爷爷的兄弟)贝润生曾说过:
| “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以独有之产遗子孙,不如以公有之产遗子孙。”
简而言之,就是不养纨绔子弟,所以,前面提到的那座他买回来的狮子林,其实是属于贝氏家族所有人的。
贝家人在狮子林
这也许是因为,博学的祖辈们都明白一个道理,钱财是身外物,依靠这些并不能长久。
他们鼓励子孙靠自己,也不给子孙限定发展路线,在这样的家教下,据说贝家从没出过一事无成的“富N代”。
就拿贝聿铭来说,尽管家境优渥,但他年纪轻轻就远渡重洋,贝家当时在美国的根基不如国内。
年轻的贝聿铭
而他学的又是与祖辈无甚关系的建筑,作为华人,可想而知,如果不是他足够优秀和努力,很可能就无法取得后来的成就和地位。
贝聿铭受肯尼迪家族邀请设计肯尼迪总统图书馆
而即便是他“子承父业”的儿子们,也不是一味拼爹的类型。
比如说三儿子贝礼中(又称Sandi Pei),他曾在一次采访中说,父亲的成就不等于是他的成就,“有的人会子以父贵,但这不是我的人生观。”
他说自己之所以做建筑,并不是父亲的意思,也不是自己“福至心灵”想出来的,而是发现真的有这方面的兴趣和天分,才一步步进入这个行业。
父子俩
尽管他和哥哥曾一度在贝聿铭的公司里做事,但这是因为跟着父亲能学到很多东西。
而他觉得出师的时刻到了,和哥哥一起独立门户,开了一家叫Pei Architects公司,不再受父亲的直接庇荫。现在,这家公司发展的相当不错,在国际上都有名气。
哥俩
传统文化不能忘,家族历史不断延续、积淀
除了治学和家风,一个家族可以绵延几百年都不松散不松懈,更重要的,还在于他们有一致的文化认同,使得家族里的每一个人在精神上有归依。
根植于中国的贝氏家族,祖祖辈辈有很深的儒学理念,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这在后代中,也得以延续。
像贝聿铭就曾回忆说,在上海居住时,他的祖父会要求他每年暑假回老宅——狮子林,因为他是长孙,理当了解家族事务,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
最左贝聿铭,正中间是祖父
这段生活经验,贝聿铭说,让他发现原来自己的家族文化渊源如此深厚,领悟到“家庭的真正含义:内聚力和历史”等等日后影响他设计生涯的哲学。
即便后来他在美国留学、定居,但他认为自己骨子里依然如贝氏家族一样,很传统,很中国,而他也把这种儒学的思想,家族的文化理念传递给他的子女。
像他的三儿子贝礼中就曾说过,他并非在中国长大,但家庭依然是中国式的,非常东方,总是一起聚餐,而且他的待人接物方式,也从父亲那里学习,柔中带刚,并不西式~
贝聿铭及他的子女
家族联姻:找对家族的另一半,结亲书香门第
家族的传承,离不开女性的参与。找到价值观相符的另一半,对整个家族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从贝聿铭和他父亲的婚姻来看,贝氏家族似乎早就懂得这个道理。他们的对象可以说都是大家闺秀。
比如贝聿铭的生母庄氏,是清朝国子监祭酒的后人。而他的继母蒋士云,是驻意大利代办蒋履福的女儿,在巴黎留过学,懂英文和法文,是当时的“江南名媛”,结婚前和张学良还谈过一段恋爱。
父亲和继母
这类有学识的女子,和诗书传家的贝氏家族,很是匹配,她们的存在,对子女的成长,以及家族的发展,都有助益。
据贝聿铭回忆,因为父亲工作繁忙,所以平时都由生母照顾和教育他。而生母为人热情,受人尊重,而且很有才华,懂诗、懂音乐,家里有艺术氛围,这对早年的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而贝聿铭长大后,也和一位家境不错,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的女性Eileen Loo,结为连理。
根据贝聿铭儿子的回忆,他们的母亲对父亲的事业,有很重要的意义。
贝礼中曾说,在哈佛修习过景观设计的母亲,对建筑有了解,有很好的品位,能给贝聿铭很多到位的见解。
而且她明白做建筑师的艰辛在哪里,因此毕业后就留在家中照顾,从而让父亲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是父亲最得力的助手,帮他获得了今天的成就。
右一,Eileen Loo,参加贝聿铭获封法兰西艺术学院外籍院士活动
另外,贝礼中还说,母亲非常优雅、知性,和父亲有相似的兴趣和价值观,恩爱尊重,在孩子们眼中的是“天作之合”。
可以说,贝聿铭的另一半,也是让贝氏家族继续繁盛的原因之一。因此,贝聿铭一直都很重视自己的妻子,称她为“最好的顾问”,平时两人一起出席各种场合时,也能看出关系亲密,像秤不离砣一样,很和谐~
故居设计:长居45年的大宅,体现了贝氏美学
故居中展现的贝氏设计经典元素
开头提到的贝老故居——萨顿广场11号的别墅,是贝聿铭与家人的长居之地,他不仅与夫人一起添置了很多符合心意的名品家具和艺术品,还重做了室内设计,贝氏风格十分显著。
别墅共有四层楼,还有一个地下酒窖,卧室则有四间,上下三个卫生间,总面积有3848平方呎,约合427平方米。
位于房子中心、连结四层楼的大型白色旋转阶梯,是由贝聿铭亲手设计的。
从楼梯底层往上看,曲线与直线不断延伸、交融,增加了视觉高度,简洁而富有张力。
从这个楼梯中,仿佛能看到1968年贝老设计的艾弗森艺术馆(Everson Museum Of Art)中弧形楼梯的影子。
弧形楼梯上方的玻璃顶层也常见于贝老其他的设计中,比如1980、90年代设计的中国银行大厦和美秀博物馆。这种设计可以加强采光度,一室通明。
室内的风格有些极简风,像夫妇两人的主卧,乍一看还以为是薛宝钗住的“雪洞”。不过房间内有着大大的落地窗,既可以饱览对面东河的景色,又给室内增添了生动性,这些也都是贝老的手笔。
这间“小图书馆”则是贝老为自己和家人精心打造的沉淀之所。两个小落地窗,还有白色墙对光的漫反射,使得这间书房采光良好。深色的沙发、座椅等也丰富了房间的色彩层次~
贝聿铭夫妇经常在家里举办聚会,据贝莲(贝聿铭之女)说,来参加小聚会的都是像马蒂斯、赵无极这样的艺术家,也是“往来无白丁”,所以会客厅承载的职能是相当正式的。
不过这间会客厅跟其他的房间的风格倒是保持了一致,也是大落地窗+白色墙面深色家具。这种搭配很贴合自然,可以看到窗外生动的风景,所以不会觉得室内过于冷清~
餐厅则是直接通向了庭院,没有太多家具,而是设计了几个横竖各异、高低不齐的几何体,上面还“顺手”放了几样摆件,看起来也是饶有趣味。
餐厅中的几何体,有点像贝聿铭在1967年设计的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外形都是高低不平、错落有致的~
从庭院回望别墅主楼,可以看到窗户采用了不透明的玻璃,这也是贝老经常会在建筑(如中银大厦)中使用的元素,天气好时可以直接反射周边环境,看起来仿佛跟周围融为一体了。
从花园一路漫行,可以眺望不远处东河和罗斯福岛的景致,贝老还在草坪上放了几把椅子,可以在此休憩一下,真·享受界的实力派~
用经典之作,也给自己带货
贝聿铭用的家具,几乎都是设计史中鼎鼎有名的大作,无论是拿来妆点房间还是自用,都是一把好手。而且贝老还不忘为自己带货,在家里添置了几个自己设计的家具~
像会客室这把引人注意的椅子,就是索耐特设计的Thonet 1号摇椅。索耐特被誉为现代家具设计的开拓者,每一把椅子都是经典之作。
而这把造型优美、曲木工艺非常复杂的1号摇椅,就是索耐特的明星产品~
这把摇椅的粉丝群中也不乏名人:赫本坐着它拍过照片;毕加索在画室里放了一把,与它同框好几次:
餐厅的椅子也来自索耐特,这个款式与经典的14号椅相似,只是椅背使用了藤条编织,技艺更为精湛。
这款椅子也是很有历史,甚至在晚清时代的照片里都可以看到,感觉打破了次元壁~
在会客厅中,贝老选择了塔斯马尼亚橡木地板,看上去低调不失品质。
别墅内的三个壁炉都是由贝老设计的,大理石框架,线条简约,与家居风格相契合。
好友作品当摆件,收藏价值高
上文提到,贝老的朋友圈有很多像赵无极、野口勇(20世纪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这样的艺术家,他们也经常在贝老家中开party。
所以自然而然地,贝老夫妇也有了收藏艺术品的习惯,别墅内的艺术品随处可见,他们既是摆件,又是友情的见证。
(贝聿铭与赵无极)
比如贝聿铭家中挂着的这幅重量级作品,就是赵无极绘于1970年代的抽象杰作《27.3.70》;下方的雕塑作品是野口勇的《地上框架》,从构思到铸造花了十余年,1974年才完成作品。
下图墙上的这幅《棕与白》来自抽象表现主义大师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会熟悉一些,2018年他的画《无题XII》被卖到两亿元;
图片下方的黑色雕塑则是弗里茨·沃特鲁巴(Fritz Wotruba)的作品《小型坐像》,扭曲的造型与上方的抽象画作相映成趣~
摆放在会客厅的醒目雕塑,名为《弹吉他的男人》,来自立体主义雕塑大家雅克·利普希茨(Jacques Lipchitz),这是他1925年的作品。
挂在《弹吉他的男人》对面的,是让·杜布菲(JeanDubuffet)的《手推车》,这是他“乌尔卢普”系列中的重点作品。拍卖行的估价在35万–55万欧元之间。
这把“椅子”也来自杜布菲的“乌尔卢普”系列,他从1962年开始构思,在12年漫长的创作时期中,他从平面创作,转向了立体雕塑。这把看起来像椅子的雕塑就出于此时期。
除了西方艺术,贝老家中还收藏了一些书法、国画,比如这幅吴昌硕的篆书,大起大落,雄浑苍劲,是为一绝。
李可染的墨宝也被贝老挂在了家中,像这幅为贺贝老62岁寿辰而创作的《不老松》:
其他住宅啥画风
除了萨顿广场11号,贝聿铭还有一个极简主义的住宅,名为周末楼。
据贝莲说,贝氏一家周末经常来这里度假。这座房子坐落在纽约州卡托纳的山顶上,距纽约市仅一个小时的路程,却享有无尽的全景。
这一栋独特的别墅是贝老在1952年建造的,房屋呈长方形,被透明玻璃环绕,像一个凉亭。跨度达1800英尺,似乎漂浮在山顶的高处。
---- 结尾の分割线 ----
好啦,关于贝氏家族的多年富豪历史以及贝老的生活美学,今天就8到这里。
既有雄厚财产保底,又有历史传承,还重视道德、教育和另一半的选择,这么想,贝氏家族繁盛了这么多年,也是非常有道理。
大家觉得呢?欢迎留言哦~
ps:关于名门望族的画风,之前还写过一篇《全球最富有25个家族,1天赚几亿,多数都低调不招摇…》。在商务范主页对话框中回复“家族”就可以查看了。
图片来自网络,部分来自视觉中国
商务范出品:编辑 Kien | 运营 Eva
来源微信公众号『商务范』(微信号:bfaner)
新浪微博:@商务范范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