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撒过一个谎,就是‘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使用协议’。”
绝大部分人都不会真的阅读,因为如果真的阅读了,你未必会同意这份协议。
互联网赋予了你足不出户的生活资本,而你需要拿出来置换的,是你的个人信息,你的位置,你的肖像权。
“下厨房这个app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定位,我烧得不好吃还要派人来打我是吗?”
发一张自拍玩个换脸游戏,你就有机会看到自己的脸出现在各种好莱坞大片里,也可能出现在pornhub的推荐区。
因为当你打开APP的时候,就已经同意了它免费使用和修改你的肖像。
图片来源:EC@IC CIFUENTES
甚至你的创作,也并不属于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你并不拥有自由处置自己微博的权力。
微博用户想要在第三方授权自己的内容,需要得到微博的同意,并且无偿授权微博去维权,维权的收益全部归微博所有。
直到前两年微博推出了《微博个人信息保护政策》,要用微博就得同意接受它的政策,有些人才被迫去认真地阅读了这个用户协议,并且发现了微博的精心设计。
图片来源:微博@momo酱也是徐老师
被臭骂了一通之后,微博连夜修改了协议,并作出了巨大让步,现在只拥有你发布内容的使用权了。
但大部分用户根本不知道自己曾经跟微博达到了共产共享的文明高度,我们已经习惯于跳过阅读,因为大部分用户协议实在又臭又长,生怕用户看完了还看懂了。
一份标准的用户协议平均11972个字,按照普通人每分钟200字的阅读速度,你要花将近1个小时来读完一份服务条款。
设计师Dima Yarovinsky曾经打印了几大平台(WhatsApp,Google,Tinder,Twitter,Facebook,Snapchat和Instagram)的用户使用协议,最长的是Instagram,一共用了17161个单词,读一遍要86分钟。
在现实生活里,每个人都无比珍视自己的个人隐私空间,上公厕没纸,宁愿叫个外卖也不愿扫码关注取纸机上的公众号,来换取一截60cm的厕纸。
只有当所有信息都被互联网压碎成字节在零点几秒传输到各个角落的时候,一个不痛不痒的“我已阅读并同意”,就可以把那些珍贵的信息和个人隐私空间给打包送出去,跟厕纸一样便宜。
用户协议是开发者和使用者建立联系的第一道命门,又往往成了各大平台自由发挥的飞地。
大部分平台都知道用户根本不会认真看这个用户协议,有些会在里面夹带一些一本正经的胡逼规定。
Tumblr规定注册用户必须满13岁,“如果你还不够13岁,请不要尝试使用Tumblr,去跟你的爸妈要个PS4,或者看看书。”
亚当和夏娃是第一个无视苹果用户协议的,从此拥有了分辨善恶的能力,而现代的苹果用户协议里只会提醒你不能用iTunes制作核武器、导弹和生化武器。
您还同意不会将这些产品用于美国法律禁止的任何目的,包括但不限于核武器、导弹或化学或生物武器的开发、设计、制造或生产。
亚马逊的云服务也提到了这一点,不过他还提醒了如果病毒爆发、丧尸围城,那你就随便用吧。
有的平台甚至在用户协议里悄悄放进了一些惊喜,只有那些真正关心自己权益、认真阅读的人,才能被奖励。
保险公司Squaremouth曾经卖过一种特别的旅行保险,在保单将近4000字的服务条款的第7页,悄悄放进了一条奖金指示:
“为了强调审核政策文件的重要性,我们发起了‘付费阅读’竞赛,该竞赛旨在奖励从头到尾阅读其政策信息的个人。竞赛期间第一个与我们联系的人,您可能会获得10000美元的付费阅读竞赛大奖。”
59岁的高中老师Donelan Andrews花了400美金买了一份Squaremouth的旅游保险,还把保单打印出来认真阅读,并且发现了这条规定。
她按照规定给Squaremouth发了邮件,第二天就接到了获奖的电话。
“我一直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我大学时主修消费经济学。因此,我一直对关注消费者权益充满激情,尤其是不要被利用,我连医院发来的HIPAA文档(健康保险隐私及责任法案)都会读。”
并不是所有的产品经理都会在用户协议里跟你调情,面对一个把用户协议当广告的用户,他们也不愿意把心思浪费在这些不用心的“同意”上面。
Reddit网友@OlStickInTheMud曾经下载过一个手机游戏,并且脑子短路认真看了20页的用户协议,结果发现后面一半全是摇滚乐队Toto《Africa》的歌词。
相比之下@OlStickInTheMud已经算幸运的了,至少他还能读到用户协议,有人曾经发现滴滴的《滴滴出行开放平台开发者协议》只是把字体颜色换成黄色,根本没有跳转链接。
图片来源:微博@StackOverflowError
这简直像一场互联网的后现代行为艺术,每一个更新软件的人都完成了一次无自我的爬虫行动。
还有些善良的平台曾经在用户协议里故意制造陷阱,试图唤起更多人的警惕:
GameStation曾经修改了他们的用户协议,凡是愚人节当天在网站下单的人,都将授权他们拥有用户的灵魂。
只有12%的人注意到了这条协议,选择了“取消灵魂转让”的链接,并且得到了GameStation五英镑的折扣券,还有7500多人看都没看就出卖了自己的灵魂。
指望每个平台的协议陷阱都是一次公益警告是不现实的,有时候,用户其实是产品,广告商才是客户,同意用户使用协议的人,只是把自己珍视的信息,填进了互联网的流量池。
用户只拥有选择同意的权利,不同意等同于放弃。
图片来源:微博@海洋_飘飘
我们感知的世界囚禁于自我的感官,用药物合成感情,用广告引导消费,用食物改变思维,用社交网络填补彼此之间无法逾越的隔阂。
于是我们手机里排着满满当当的APP,每个都附带着一份用户协议,只不过它的存在感就像片子开头的FBI Warning,走个过场。
扎克伯格先生,你的用户协议太操蛋了
——真的吗?我没有读过噢
但我们没有必要过分担心,这些用户协议里也明确规定了对用户的保护,一切置换都被明码标价写进了条款里。
更何况我们最近已经在无数餐馆,商场和酒吧留下了自己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和体温,登记册上的数字越写越潦草,感觉名单里的个人信息在暗网都已经是最不值钱的那批。
前阵子为了能进小区的大门,我在保安的指导下下载了一个注册刷脸开门的APP,其中有一步是人脸录入,需要我在摄像头前不停地调整角度,眨眼,把自己完整地塞入屏幕的人像框里。
有一瞬间,我觉得自己的脸就像一个硕大的指纹,按在了一张张我不知道的同意协议里,拥有了我不知道的权益和责任。
参考资料
[1]作者:Christopher Spata 《She read the fine print on her insurance policy. It won her $10,000 in a contest》Tampa Bay Times,2019年5月5日
[2]作者 Ben Stegner 《8 Ridiculous EULA Clauses You May Have Already Agreed To》mAkeUseOf,2019年8月26日
[3]《软件安装/网站注册时的用户协议有哪些著名的陷阱条款?》知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公路商店(ID:zailushangzazhi),作者:陈只三,视觉:于浩哲,编辑:陈只三,头图来自:公路商店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End
一人一秒一世界
你的今日一秒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