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世界著名的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刊登了一篇来自中国研究团队的论文。
内容是全球首个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一期临床108个志愿者全部有显著的细胞免疫反应。
这是目前世界上首个新冠疫苗的人体临床数据。
(图源:柳叶刀)
论文中表示,前述以腺病毒Ad5为载体的新冠疫苗,在给志愿者接种后28天时,显示出免疫原性和人体耐受性。
研究结果表明,这是第一种进入第一阶段临床试验的COVID-19疫苗安全、耐受性好,能够在人体内产生抗SARS-CoV-2的免疫应答。
最终结果将在6个月内进行评估。
接下来就到了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来确定它引起的免疫反应是否能有效地预防SARS-CoV-2感染。
3月16日,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当日就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
第一期的临床试验的108名志愿者从3月16日开始接种疫苗。
并住进武汉特勤疗养中心接受集中隔离观察。
15天后,该批志愿者结束观察,回到自己的家中。
随后,在第28天、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血液样本采集。
4月12日,前述疫苗的二期临床试验开始进行。
这一批共有508位志愿者接受疫苗的接种。
是如今世界上唯一一个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
负责这项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薇表示,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这一结果显示了开发COVID-19疫苗的希望,但距离所有人都能使用这种疫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时,美国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
周五,福奇博士在接受访问时表示,美国可能在12月开始推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本周早些时候,美国生物技术公司Moderna宣布了第一阶段试验的一些初步积极结果,其中8名参与者产生了抗体。
但这项研究规模较小,而且还处于早期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登上《柳叶刀》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同时也是这次主持新冠疫苗研究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
陈薇院士现年54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鲜有的一位女将军。
她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杰出科学家,也被认为是《战狼2》中Doctor Chen的原型。
陈薇院士出生于浙江兰溪,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的她从小就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学霸。
从浙江大学化工系本科毕业后,她顺利进入了清华大学化工工程系继续读研究生。
1991年,研究生毕业后,年轻的陈薇院士入了伍,进入军事医学科学院继续搞研究。
为此她不顾家人朋友的一致反对
更拒绝了很多年大型生物公司巨额的薪资诱惑。
对于她来说,个人选择只有与国家的需求相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出个人的价值,施展个人才华。
四年后,陈薇考取了微生物学的博士研究生,攻读基因工程专业。
1998年,她从工学硕士变成了医学博士,还被选入军事医学A类人才库。
2003年,所有中国人无法忘却的一个年份。
在那次让我们措手不及的非典抗击战中
37岁的陈薇临危受命,率领团队验证了干扰素的有效性。
这一发现使得1.4万名预防性使用“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的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
也正是她团队率先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确定了非典的元凶。
当一个人心怀大家的时候,就难免冷落了自己的小家。
与此同时,她不得不忍受着与家人长期隔离的痛苦。
丈夫和年幼的儿子每天只能从电视机里看到她。
那次的抗击非典也使得陈薇“一战成名”。
此后哪里有危险,哪有就有她冲锋在前的身影。
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陈薇院士率领团队进入灾区,一呆就是两个月。
紧接着中国的百年奥运来了,她马不停蹄地立即投身“军队奥运安保指挥小组”专家组,成功处置多起生物疑似事件。
2014年,她率队进入非洲疫区,成功研制了第一支抗埃博拉病毒新基因疫苗。
今年的大年初一,当我们还在犹豫要不要照常走亲访友时
陈薇院士就率领着一组军队上的精英专家驰援武汉,与病毒展开生死较量。
她主要负责围绕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传播变异、快速检测技术、疫苗抗体研制等,与军地有关单位迅速建立起联防、联控、联治、联研工作机制。
“已知有手段,未知有能力。”
这是陈薇院士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正是因为有了陈薇院士这样与病毒争分夺秒的科研专家,更多无辜患者才重新获得了生的希望。
如今,她不仅仅是中国的战士
身上肩负的,更是全人类的希望。
“最艰难的成功,不是超越别人,而是超越自己”,这是陈薇院士的名言。
曾经能够带领世界战胜埃博拉,今天我们也相信她可以再一次给人类带来曙光。
“作为军人,只有两种状态
一个是打仗,一个是准备打仗”
加油!共和国女将军!
感谢所有逆行的背影!
每一位战士的名字都将被载入史册!
在前天,中国新冠疫苗的研发取得了新进展。不过钟南山和张文宏都发出警告,提醒大家新冠疫情可能到10月份都无法结束。
回复关键词【进展】给你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