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talk show),这两年在国内很火。
但节目层出不穷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内容限制和撕X现象。
笑果文化背后的一系列风波咱就不说了;
(虽然脱胎于《今晚80后脱口秀》,但他们的表演其实更偏向单口喜剧,而非严格意义上的脱口秀。国内已经把两个概念混淆。)
网络上曾经大把大把「言语尖锐」的脱口秀,更是存活不了多久就黯然消失。
《锵锵三人行》已经下架很久;
《恶毒梁欢秀》更是默默出现又默默消失。
平心而论,无论脱口秀还是单口喜剧,还是国外的更犀利些。
日间节目有鼎鼎大名的《艾伦秀》。
夜间的则有《鸡毛秀》《肥伦秀》,以及非常大尺度不消音的《彪马秀》。
而如果把单口喜剧也加进来,那更是百花(奇葩)齐放。
在「说」这门艺术上,实在是有太多精华。
今天鱼叔要安利的这个,就非常不同寻常——
《两个男人一台戏》
Middleditch & Schwartz
先夸奖一下豆瓣用的这个翻译。
这个节目的原名是Middleditch & Schwartz,就是直接把两个表演者的名字拿来拼到一起。
十分简单粗暴,看着就像近两年MCU的懒惰式命名。
如果直译过来《米德蒂奇和施瓦茨》,毫无吸引力的名字怕是会劝退一波人。
相比之下,《两个男人一台戏》就非常生动。
不但切题,还有些戏谑的味道。
两位主角都是在业届有名的喜剧演员。
右边的,可能国内熟知的观众更多些,正是美剧《硅谷》的男主角。
两人本身也是固定搭档,拥有自己的舞台剧专场。
官网上能看到演出场次通知。
(但现在都是取消和延期的通知……)
既然疫情原因无法公演,那何不将表演过程录制下来做成节目呢?
网飞于是就这么做了。
结果口碑大爆,在IMDB上获得了极高评价。
评分8.7,有95%的人给出了7分及以上的好评。
评论里更是洋溢着各种赞美。
“他们的表现太自然了,我笑到满地打滚。”
“绝了,这俩人就无敌。”
“本来打算睡觉,于是想放点无聊的东西催眠,结果这还睡屁!”
网飞在油管上传的预告片下面,充斥着人民群众没看够的呐喊。
豆瓣上目前看的人虽然不多,但也受到广泛好评。
沈腾和贾玲我觉得可(。
《两个男人一台戏》形式看起来十分简单,就是两个男人在舞台上进行无实物的喜剧表演。
很像常见的单口喜剧(stand-up comedy)。
但单口喜剧看似信手拈来的段子,其实都是有认真琢磨过脚本,事先藏好了包袱。
而这档节目,则完全是即兴演出(improve)。
在每场节目开始的时候,主角二人都会先跟观众闲聊。
「最近有没有什么让你开心/紧张/担忧的事情会发生?」
然后就会得到一些回答,比如「参加婚礼」「面临期末考」「在等工作面试」等等,以及其他一些零散信息。
之后,他们就会利用这些关键词碎片,在未经过任何事先商讨的情况下,直接在台上开始即兴情景剧演出。
用主创的话讲:
自己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一般的喜剧形式,是埋梗、抖包袱,笑点环环相扣;
但对于即兴表演,剧情完全是随机编造,所以经常会出现各种逻辑BUG。
而互相给对方挖坑,强行填上对方挖的坑,就成了即兴表演的奇妙乐趣。
比如在《理想的工作》中。
一个角色是去面试的社畜;
另一个角色是负责考核的AI面试官。
掌握着主动权的面试官就会各种下套。
提问:星期二的凌晨一点钟,你觉得自己最有可能在干嘛:
A:看电视
B:看电视
C:看电视
D:边看电视边打飞机
又比如突然提出要面试者模仿瞪羚。
如果无法随机应变想到解围的方法,就只能按照要求非常羞耻地瞪羚化……
又比如在《停车场婚礼》的演出中。
两人饰演了一个即将结婚的新郎,和一个没啥存在感的朋友。
朋友因为一直以来是社交小透明,对自己能被邀请来婚礼很开心。
这时新郎又提出一个想法,让对方做自己的伴郎。
朋友自然是喜出望外,感动得不得了。
不过,这段并非正常对话。
再次强调,即兴表演的乐趣就在于突然挖坑让对方跳。
所以两人是在完全不清楚对方身份的情况下试探着对话,新郎突然就说:
你作为我的伴郎,blabla。
朋友一脸问号,啥?我是伴郎?
新郎回答:感觉我应该早点告诉你这个消息啊。
朋友:可不是吗婚礼都要开始了啊!
就在双方信息的填充中,让故事往奇怪的方向发展过去……
这是种很典型的WTF情节。
就是一方抛出关键词,另一方得顺着往下编。
从而形成一种「这是什么莫名其妙的鬼情节」的滑稽笑点。
越是离谱,越是好笑。
《肥伦秀》上就经常做这个游戏。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阿汤哥,娜塔莉·波特曼都去玩过。
场场经典,反正鱼叔自己是看几遍笑几遍。
但bug也出现了。
平白无故的为啥会让一个平日关系平平的人做自己的伴郎?
新郎这时提出来,要让对方去阻拦一个跟未婚妻在六年级时交往过(?),至今余情未了,很可能要来婚礼上搞破坏的人。
可想而知,那个人肯定不太好对付。
立刻,友善邀请就变成了。
「心机社交达人新郎用伴郎身份哄骗失意loser为自己出力」
不但让剧情变得顺畅,还带有了讽刺的意味。
除此之外,还需要能够把观众闲聊中说的话都巧妙运用到剧情中。
做出一种「call back」的呼应效果。
《停车场婚礼》表演之前,有个观众表达了一些困扰,自己的女朋友被礼貌性邀请,但其实她并不想去参加婚礼。
到了表演中,新娘的旧情人原本是带着自己的现女友来参加婚礼。
但发现自己对新娘还有感情,立刻抛下现任,开始纠缠新娘。
并对现任来了一句「当然了你也不错」。(渣男迷惑行为)
现任大怒,「要不是你我根本不想来好吗!」
配合得天衣无缝。
这一出婚礼大戏里,其实涉及到了非常多的人物。
所以虽然只有两人出演,但有时候需要一人分饰N角,在不同的剧情环节中轮番上场。
一会儿是新郎和伴郎;
一会儿是新郎和新娘;
一会儿又成了丈母娘和婆婆……
剧情自由发散,各种神展开,根本摸不到规律。
甚至有时连角色也不固定由谁出演,两人在表演中会随时调换身份。
边演出边捋顺人物关系
借助不同的性格和位置变幻。
两个人互相搭戏,演出了一群人的效果。
《Vulture》杂志曾给过他俩评价:
「就像观看杂技演员在没有保护网的情况下走钢丝」。
没有可以猜测和推理的套路,没有观众与编剧之间的「脑力较量」。
任何人都猜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各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情节,反而特别有笑点。
这感觉就像精加工的成品食物吃多了,突然吃到粗粮野菜,觉得分外有嚼头。
在即兴表演者口中,并不称呼自己的演出过程是表演(performing)。
而是「玩」(playing)。
因为连演员自己,也不知道作妖的对方会突然抛出什么陷阱。
互相捉弄,互相调侃。
没有任何条条框框,可不就是玩吗!
自己玩,很容易;
但要玩得让旁观者也跟着捧腹大笑,好看到足以成为一档节目,却又是难上加难。
即兴表演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在国内不太流行。
鱼叔印象中形式类似又比较好看的,是黄才伦之前在《欢乐喜剧人》中《精武英雄》那场戏。
就是让一个「不靠谱」的大哥负责音效,黄才伦跟着随机应变。
可能本来是干架的场面,突然来倒茶水的声音就得喝茶;
开门声音接二连三也得跟着配合。
这是借了即兴表演的笑点,但节目中实际上是编排好的。
而在欧美,即兴表演已经发展得很成熟。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在美国开始风靡。
跟各类其它的歌舞剧、单口喜剧等形式一样,自成一派,被观众所喜爱。
到了2000年后,已经有了专门的即兴剧院,和各种即兴表演剧团。
而且内容不仅限于喜剧。
比如「即兴莎士比亚剧团」。
他们的特点是会根据现场观众的建议,即兴表演莎士比亚风格的完整剧本。
不但要对莎翁的舞台剧风格和伊丽莎白时期的创作背景极其熟悉;
还要在表演中能够灵活应变,满足观众的要求。
要知道,观众们的脑洞从来都是不可控的,再魔鬼、再脱线的要求,演员也得圆下去。
这种表演形式,看似随意,实际上要求极高的舞台把控能力。
非常好的语言节奏,非常强的发散思维,堪称是舞台表演界的freestyle,绝不是一天两天可以练成的。
电影《别犹豫》,讲述的就是即兴表演团体的奋斗过程。
除了台上的光鲜,更不乏台下的心酸和辛苦。
从表演体系来看,即兴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它破除了常规舞台剧,和西方传统表演体系的规则,虽然是舞台剧,但也同样能给影视剧的表演带来启发。
其实现在很多影视作品,就已经在从舞台剧中吸收灵感。
比如《伦敦生活》的第四堵墙,《9号秘事》的莎翁剧等等。
或许即兴演出的「表演」不够「标准」。
但艺术的规则,就应当是在创造性上没有规则。
这种先锋性、实验性的创作。
作为观众,我永远都不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