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倒计时,甘肃省正在以背水一战、越战越勇的奋斗姿态一项一项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确保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小康收官战。
《华夏时报》记者从甘肃省残联了解到,甘肃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尚有2.4万人,未脱贫残疾人占全省建档立卡未脱贫总人口的13.7%。其中,甘肃省市州中,未脱贫残疾人数量最多的是定西市,有0.52万人;贫困县中,未脱贫残疾人数量最多的是岷县,有0.21万人。全省8个未脱贫县未脱贫残疾人总数有1.09万人,占全省未脱贫残疾人总数的45.4%。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据记者了解,甘肃省残联已把助力全省决胜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积极协调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将贫困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脱贫困难纳入冲刺清零行动扎实推进,残疾人返贫风险防控措施逐步加强,贫困残疾人在农村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易地搬迁、家庭无障碍改造、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等措施中广泛受益,全省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决战决胜态势明显。
多措并举确保贫困残疾人真脱贫
今年以来,甘肃省残联党组理事会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全省残联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定期研究部署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
为此,甘肃省残联加强研究部署,靠实各级残联的职责担当。甘肃省残联党组理事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6次,对涉及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托养、维权等民生保障工作的任务和措施作出周密安排,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积极协调配合,开展残疾人返贫风险防控。配合民政部门,对视力残疾一级、肢体残疾一、二级,精神、智力残疾一、二、三级等无劳动能力或缺乏自身发展能力的残疾人进行动态预警监测,建立一月一核查分析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落实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临时救助等兜底措施,控制残疾人家庭返贫风险。兜底保障方面,重点对家庭主要成员重度残疾的纳入农村一、二类低保施保,对低保边缘家庭中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落实“单人保”优惠政策,严格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全力争取“应保尽保”“应补尽补”。截至第一季度末,全省残疾人低保人数为24.7万人,两项补贴人数为57.8万人次。
此外,甘肃省残联组织实施专项扶贫,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解困。在省扶贫办的支持下,2020年先后两次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对残疾人的脱贫困难进行靶向攻坚。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500万元,对全省5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进行家庭无障碍改造,帮助贫困残疾人实现居家生活无障碍。第二批1000万元,按照“一户一策”需求,扶持22个贫困县共34个项目共1260户贫困残疾人,帮助发展种养小产业脱贫增收。
据记者了解,甘肃省残联还积极联络对接,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取得新进展。目前,全省10市州和58个贫困县残联与东部协作方建立了良好的沟通联络机制,共同发力推动年度帮扶贫困残疾人项目落地见效。2020年,甘肃省残联协调天津市残联引入帮扶资金100万元,用于扶持庆阳市镇原县贫困残疾人发展牛、羊养殖,助力未脱贫残疾人家庭增收脱贫。
除此之外,甘肃省残联紧扣脱贫攻坚工作“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认真抓实抓细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回头看”排查问题整改落实工作,全力确保贫困残疾人在全省脱贫攻坚战中不掉队。一是加快推进全省残疾人残疾等级核定和残疾人证办理工作冲刺清零。各地按照全省部署,克服疫情影响,开通网上办证,推行上门办证服务,推进评残办证冲刺清零。截至3月31日,甘肃省共有持证残疾人83.996万人,一季度全省新办证5179人,换证1.12万人,残疾等级变更6384人。二是针对有的残疾人脱贫户脱贫质量不高、比较脆弱、存在返贫风险的问题多措施并举防控返贫风险,确保真脱贫。与民政、住建、人社、卫健、扶贫等部门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建立完善定期分析研判机制,对存在返贫风险的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重点监控,配合职能部门及时跟进兜底保障各项救助措施,有劳动能力的及时纳入产业帮扶计划,帮助其劳动增收。
针对残疾人复工就业给予倾斜扶持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上半年,各地纷纷将残疾人就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部分来抓,甘肃省残联同样加大了这方面的扶持力度。
为积极推进疫情期间残疾人复工就业,今年以来,甘肃省采取加大政策倾斜扶持、开展线上专场招聘、引导残疾人参加线上线下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培训、重点扶持残疾人扶贫车间和就业扶贫基地等措施,破解疫情期间残疾人复工就业堵点难点,多措并举助力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
同时,甘肃将残疾人复工就业纳入全省稳就业政策大局并给予倾斜扶持。其中,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因素影响切实做好稳就业工作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强化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实施残疾人等重点群体专项培训计划”。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政策,将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作为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重点对象,提高了创业担保贷款额度,降低了贷款门槛。今年以来,甘肃省人社厅联合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等部门在开发的5万个乡村公益性岗位中,对符合岗位人选条件要求的贫困残疾人和贫困残疾人家庭成员予以优先安置。
截至目前,共安排有劳动能力或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2643人,安排贫困残疾人家庭成员1229人。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有限、适合残疾人的岗位减少等问题,甘肃省各级残联、人社部门组织“筑梦小康”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残疾人网络专场招聘会,通过线上线下大力宣传有关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及时公布残疾人就业岗位和招聘岗位信息。截至5月底,全省共举办残疾人网络专场招聘会9场,近400家次省内外企业提供近万个岗位,达成意向性就业协议2750多个。
同时,甘肃省财政投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596万元,支持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和辐射带动残疾人家庭发展增收的29个省级残疾人就业扶贫示范基地,提升示范基地的持续辐射带动能力。截至目前,扶持的示范基地就业人员1200余人,其中残疾人574名,辐射带动残疾人家庭就业760余人。各地还高度重视落实贫困残疾人家庭困难毕业生和残疾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对省内高等院校188名2019届残疾人毕业生及375名2020届残疾人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56.3万元。
针对疫情对盲人按摩行业的负面影响,甘肃省各级残联及时开展专门调研,推动落实有关按摩行业的国家扶持政策,指导、帮助盲人按摩机构复工复业。
据记者了解,甘肃省财政将投入资金500万元,计划开展盲人按摩技能和业务能力省级培训390名,扶持新(扩)建66家盲人按摩机构及省市培训实习基地达到规范化要求,新增盲人就业岗位120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