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要做多少事到我能做多少事

很多伙伴善于做规划,经常做年月周计划,也把每天的事务都计划得很满,每天的事务都是长长的清单,甚至连每分钟都安排得很细,什么时候喝多少水都会有计划。

事实上没有几个人能真正按照每日清单完成所有事务的,即使是计划天天列,回顾的时候还是天天自我责备,这个没做,那个没有完成好,那个事情又耽误了。

当我们把远大的目标设定完之后,再逐层分解,落实到每一天,你像机器人一样运转,也难以做得好。所以,今日清单是个谎言

这个错误的根源在于采用了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制定目标,要求自己逐步完成所列的计划。

我也曾是一个做计划的高手,从初中开始,每个月都会列一个学习计划表,也会排一个学习作息表。但是我发现,每到月末回顾的时候,我都是心情沉重。因为这个没有做好,那个又没有完成,能达到80分已经是卓越水平了,而大部分情况下我都是只能完成一半计划。

很多伙伴就说了,你的问题不是执行力不够强,就是做计划太脱离实际了。

其实,这些都是我们用错了方式,不懂得分清事务的本质,搞混了事务与具体行动,行动的时候不区分情境、精力、时间宽裕度和行动的重要性。

试想一下,你在公司写一份报告的时候,突然想起快递没有拿,又要上猫眼买电影票了。在陪孩子玩的时候,又拿着手机看抖音、刷微信。这些事情都会成为你干扰你的因素,也是你的压力来源。你并没有把它列进计划当中考虑过。

很多人都把事情记在大脑当中,而我们大脑的记忆容量有限,事情多了就运作不过来了。这种现象在两岁小孩子身上特别明显,如果他正在玩一个玩具,你突然放一首歌给他听,他就需要停下来,因为他们没有办法同时做两件事情。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大脑处理能力提升了,依然难以同时并行很多事情,一两件还可以,十件八件就会开始有压力,不要说更加多的事情塞满大脑了。

大量、无序的事务造成了我们的压力。也影响了我们的完美计划。

那么,如何才能把事情要好呢?

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从我要做多少事到我能做多少事开始转变

计划,就是我要做多少事。而根据情境、情绪、精力、事情的重要性来选择事务,就是我能做多少事情。

很多伙伴都以我要完成多少事情为出发点做事。事情总是做不完的,因此必须有选择,进行合理的分类、排程和执行,大部分无需做的要删除掉,无需自己做只是跟踪和安排的,委托他人做,两分钟内能完成的立刻做,两分钟内不能完成的进入清单安排计划。

当我们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排程之后,我们就会慢慢关注自己有多少时间,能做多少事情上面来了。

人生不在于做多少事情,而在于把重要的事情做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我要做多少事到我能做多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