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是最大的动力(下)

活下去,是最大的动力(下)_第1张图片
**文:/ 风信子逸轩**

-1-

2003年全球最大的网络及电信设备提供商---思科(Cisco),在美国控告华为侵权,起诉书多达70多页,赔偿金足以让华为倒下。

思科害怕华为进入美国市场,因为华为的技术、价格优势非常明显,而他们意识到华为的掌门人任正非是一个芒刺在背的对手,未来肯定会成为他们的绊脚石,甚至超越思科。

自华为不断地在世界各地攻城略地,不断提高全球市场占有率,思科就感觉到深深的恐惧感和危机感。而中国电信设备龙头,任正非的华为同样是时刻充满危机感的企业。

自华为成立之日起,任正非就变成了一个怕死的人。华为也就成为了一个怕死的公司,“活下来”成为华为最低,也是最高的战略目标。正如任正非刚从军队退伍下来创业的时候,他的梦想只是好好地活下来,能够有一顿饱饭吃。

华为越来越强,任正非积累的财富也越来越多,但他依然强调“以奋斗者为本”、“不拼,就活不下去”,而任正非最怕看到华为倒下的一天。为了生存,必须不断向前,无惧在前行路上的任何困难,只要你还在拼搏奋斗之中。

不论是任正非,还是华为的整个管理层,他们对失败的害怕很强烈,求知解惑的欲望又很饥渴,华为内部讨论最多的是,怎么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怎么让自己活得更好、更长寿,怎么避免失败。

1992年,华为第一次营收超一亿。在美国打官司赢了思科,让华为在全球的知名度大增,还为华为做了一次价值10亿以上的广告效应。自此以后,华为越战越勇。2010年以212亿美元的年营收首次进入世界五百强。

华为是一个没有功臣的公司,任正非更强调的是当下和未来。70多岁、还动过两次癌症手术,任正非依然不服老。华为不崇尚权威,他们强调华为的成功是集体的成功,员工有质疑权威的权利。他希望华为的员工不要把他当做“”,华为创始人和员工的关系,永远是合作的关系。

一个“怕死”的领袖,靠着如狼般的敏锐嗅觉与对环境的危机意识,创造了一家让全世界都害怕的企业。

-2-

我们生存于一个丛林世界,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实际上都在被危险所包围着。

任正非认为:如果你不始终保持对危险的警觉,变得麻木、麻痹,危险可能就会悄无声息的变成巨大威胁。所以,战胜恐惧,战胜不安全感的过程,其实就是企业走向成功的过程。

制造业领域,最难管理的可能就属于电子领域。传统的行业,比方说,汽车行业,受到钢铁和石油等天然资源的限制,但电子行业的生产原料却是取之不尽的软件代码和数字逻辑,技术更新快,随时都有可能被代替,甚至随时有倒闭的风险。

华为的高管曾经对媒体说,“选择通信行业,你几乎没有一天可以睡个好觉。一觉睡醒,不知道自己的企业是否还存在。

外在的竞争压力驱使华为的员工几乎每日每夜地加班,所有的高管除了在飞机上,必须24小时开机,随时等候任务。

看完《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这本书后,我对在电子行业工作的人,致以深深的敬意。在华为工作,你必须处理好与家人、家庭之间的关系。至于在电子行业,甚至于是在华为,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平衡,似乎很难得到完满的解决。

华为的内部文宣:前路茫茫充满变数,非常的不确定。华为无法保证自己长期生存下去,因此不可能承诺保证员工一辈子。而华为不容忍懒人的存在,因为这是对奋斗者、贡献者的不公平,这对于奋斗者和贡献者不是激励,而是抑制。

不奋斗就会死去,要让华为存活下来,就要想尽办法活下来。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百年大计,但是几乎每一个企业的战略,其实都是活下来,活好了。

-3-

华为有自己的员工晋升体系,也有自己的流程优化体系。英雄或海盗文化,是华为发迹和成功的关键。

刚开始的时候,是小团队作战。1997年,华为成立的第十年,企业已初具规模,就聘用了一些国外的管理咨询公司,优化和变革管理体系。从系统变革、流程变革、产品研发变革、知识管理变革、组织变革和员工变革,华为模仿IBM,打造自己的IPD流程体系。

每一个部门都要培养自己的接班人,让华为可以有人可用,进而促进企业的良心发展。任正非推动轮值CEO制度,目的就是让华为的管理体系有一个良性的循环。接班人不同于经理人、代理人,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而且还要培养多位接班人的竞争体系,有竞争才能促进个体的进步,进而保证整体的提升和成长。

每一家企业的成功,都是因为克服了许多难关。因为不同的企业,会有他们当时对应的不同时空、空间、条件和限制。华为的成功不可以完全复制,但是可以从中借鉴,用以吸取有用的养分。

华为的有些做法,可以学习,有些观念,可以模仿。任何的变革和改变,都是以我为主,不用贪多求大,只需要做最适合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

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做法,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做法,初创企业也可以有自己的管理方法。大公司是一个产品,由几个项目负责小组负责,互相比拼、竞赛,然后获得最好的产品。

而小公司因为资源、人员的限制,可能一个小组负责不同的产品。如果是初创企业,可以集中全公司的精力打造一款爆品,方法很多,视乎企业怎么做出最利于自己的最优选择。

万变不离其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以我为主,以公司的当下和企业的文化为主,再做出最适合的变革。

-4-

华为的发展,离不开任正非的“怕死”心态。

而这种“怕死”的心态,也造就了任正非“没有一天不奋斗”的态度,促使华为及其员工都跟他一样拼命。任何一家企业,都会有很浓重的企业家基因,这个是非常有道理的。

假如一家企业成立超过十年,几乎没有人可以保证它会有下一个十年。而每一年都有可能是最后的一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规模效应,而规模效应就会让企业存在着非常大的风险。厂房不断扩增,缴税和管理费用不断激增,设备不断添加,人员不断增加,而这些几乎都涉及到成本。

这些不见得能够可以看得见的投资,万一关键产品延后上市,或者重要客户终止合作,都会让企业的营运造成很大的问题。只要员工有奋斗的心态,才能让企业增加销售收入和效益。

企业的发展,其实跟个人的成长的道理是一样的。几乎每一个人,都想用自己的技能和方法赚更多的钱,把命运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过一个更有趣和自我实现感更高的人生。

创业虽然有更大的自由,但相对的也有了更大的压力和责任。你的企业有可能在明天就会因经营不善而倒闭。为了生存下去,甚至在各种限制和有限的资源之下,一定要制订出公司的首要改善目标和短期发展的策略。活下来是每个企业的真正长期战略,每一个短期的发展,才能造就更长久的未来。

员工认同企业的文化,才会付出更多的心力,一起为公司的存亡而奋战。

-5-

我们处于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互联网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剧烈变革,各种需求在技术快速发展中被创造,被释放,被重塑,被满足。

因此在这个时代,基于需求爆发的万众创业的基础是存在的。而创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什么,能不能找到自己的顾客,创业实体能不能存活,与创业者能否洞悉需求,整合资源,快速更新迭代自己的产品持续满足需求惜惜相关。

今天创业,不可能还像以前这样随便租个店铺就可以做生意,因为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提升了,现在处在供大于求的阶段,物质资源极度丰富,low的产品还真的不好卖了,那就反过来对创业者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能创业成功的人毕竟在少数,这类能获得成功的人应该是具备了某种先天条件或个人优秀的特质。 **

在打工的阶段,让自己先成为一个“为自己打工的人”,具备创业者心态。从中不断完善自我,学会自我管理,对社会有基本的认识,对工作生活中产生的问题能很好的应对。让自己的能力渐渐符合创业的资格后,再去创业,应该会胜算比较大。

不见得每个人都适合创业,但受雇于人也不见得是唯一的选项。领人薪水、替人做事,你可能会偶尔浑水摸鱼,只做分内的事情,时间到了就准时下班。角色对换,如果这个企业是你的。你必须时时刻刻思考如何让自己的企业持续地经营下去。

你每时每刻都要看管好自己的金钱,自己的资源,而自己的金钱和资源必须用在哪里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怎么样才可以把公司变得更好?怎么留住公司的核心管理人员?你的压力很大,甚至在假期的时候,脑袋都不会停止运转,都在为企业的发展做深度思考。

如果一家企业每位员工都有这样的想法,也愿意去实践,相信这家公司一定会很成功。要达到这个境界,取决于该公司的文化和每个人的人生观。

活下去,是最大的动力(上)
活下去,是最大的动力(中)
活下去,是最大的动力(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下去,是最大的动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