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本《德道经》校正今本《道德经》:持今之道,是谓道纪

心本《德道经》校正今本《道德经》:持今之道,是谓道纪_第1张图片

前言:心本《德道经》的编写,主要依据高明先生的著作《帛书老子校注》。高明先生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采用历史文献学对上百种世传版本进行勘校,同时结合历代名家注释,得出一个结论: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是至今后人篡改最少的版本,世传众多版本经后人篡改已经严重失真,世传王弼本(王本)《道德经》最接近帛书《老子》原貌。

第十四章

甲本:视之而弗见,名之曰{无法拼写,上微下耳)(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致)计(诘),故{无法拼写,口里面一个束}(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攸(皦),其下不忽(昧),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胃(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持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胃(谓)道纪。

乙本: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命(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命(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致)计(诘),故{无法拼写,左绞丝旁,右君字}(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谬(皦),其下不忽(昧),寻寻呵不可命(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胃(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胃(谓)淴(忽)望(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持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胃(谓)道纪。

王本: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持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校正结果(缘由详见《帛书老子校注》原文):

1、今本“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应订正为“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

2、“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应订正为“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3、“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应订正为“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

4、"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应订正为“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

5、“持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应订正为“持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王弼注:无状无象.无声无响.故能无所不通.无所不往.不得而知.更以我耳目体不知为名.故不可致诘.混而为一也.欲言无邪.而物由以成.欲言有邪.而不见其形.故曰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也.不可得而定也.有有其事.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虽今古不同.时移俗易.故莫不由乎此以成其治者也.故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上古虽远.其道存焉.故虽在今可以知古始也.

心本《德道经》第十四章整理如下: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白话文翻译:观察却看不见,叫作“微”。倾听却听不见,叫作“希”。抚摸却摸不到,叫作“夷”。这三者无法探究,所以混为一体。一者,其上不光明,其下不昏暗,纠缠不清呀不可形容,然后复归于没有形状。这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形状的象,叫作“惚恍”。跟随它看不见终点,迎接它看不见开头。持今天的“道”,以驾驭今天的“有”,可以悟到远古的“开头”,这就叫作“道纪”。

心本《德道经》校正今本《道德经》:持今之道,是谓道纪_第2张图片

故事说明:《霍金的宇宙大爆炸理论》

霍金的“时间是从大爆炸开始”到老子的“无,名天地之始”;一条由道所串连起来的线索分外清晰。顺着绝对当速宇宙这条线索,除去两千多年来覆盖在上面的尘土,我们发现了适应这个新宇宙观的人文思想——道纪。

蓦然之间,我突然产生一种冲动,注视着“无,名天地之始”,很想翻出《时间简史》来看一看霍金对宇宙初始的描述。果然,在《时间简史》的第三章有这样的描述:“就我们而言,发生于大爆炸之前的事件不能有后果,所以并不构成我们宇宙的科学模型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应将它们从我们模型中割除掉,并宣称时间是从大爆炸开始的”。在《时间简史》的第八章有这样的描述:“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本身预言了:时空在大爆炸奇点处开始”。一下就豁然开朗了,原来,我们的宇宙是从“无”开始的,这个“无”既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是一个真真正正的“无,名天地之始”。似乎就在这一瞬间,我对《老子》,对《时间简史》都有了全新的理解。

霍金说对了,我们不会永远在黑暗中摸索。其实,两千五百年前,在黑暗中闪亮的人性之光就在我们手中,但遗憾的是这人性之光刚刚照亮不久就被灰尘所覆盖了。今天,绝对光速宇宙观的发现除去了覆盖了两千多年的灰尘,人性之光再次照亮。对孔老思想的重新认识使得绝对光速宇宙观具备了人的特征,使得绝对光速宇宙观成为了人性的宇宙观。在这个宇宙里,宇宙有生有死,永恒不死的是宇宙运行所依据的“道”。描述这样的宇宙的思想,实际上是描述道的运行规律,它自有其独特的名字,老子称之为“道纪”。

由上故事可知,霍金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与“道”类似,宇宙通过大爆炸是从无到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描述的情况很类似,但是道与宇宙大爆炸却有不同之处,道无形无为,到有形有为,然后再无形无为,是一个循环的圆,宇宙大爆炸理论没有“道”描述的完善。

心本《德道经》校正今本《道德经》:持今之道,是谓道纪_第3张图片

心得体会

1、本章最大的争议是:“持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还是“持今之道,以御今之有”,王本之后诸多版本都是“持古之道”,帛书老子是“持今之道”,从老子整体文章的意思来看,鄙人赞成高明先生的“持今之道”,道是不断循环变化的,今天有今天的变化,就会产生新事物,新事物的产生也是道的作用,必须用今天的观念,应对今天的变化。道家强调的是与时俱进,讲究天时,天时不到,切莫妄为,这叫“无为”。所以“持古之道”疑为后世儒家篡改。

2、本章描述了三种状态,一种是“微”,看不见,一种是“希”,听不见,一种是“夷”,摸不到。这三种状态也是道的状态,只是无形无声无象的状态,这三种状态存在却无法证明存在,然后混而为一,如何了解这个“一”,需要“持今之道”,道法自然,领悟他们的变化,从而领悟到道的“古始”。

3、本章重点说明了什么是“道纪”,道纪如同纪律,“持今之道,以御今之有”就是道纪,遵守这个纪律,才会走正道。道法自然,观察和领悟自然界的从古至今一系列变化,最主要的是观察和领悟当今社会之变化,探索新的办法,以顺应道的变化。由此可见,道家主张与时俱进,并非一些人认为的复古派。遵守道纪,不但能适应当今之变化,而且能够悟道,最终悟到道的“古始”,从而得道。

综上所述,本章老子用“微”、“希”、“夷”三种状态描述道的状态,道无形、无声、无象,作用是不断变化的,如同才能领悟道的存在和作用,就要遵守“道纪”,“持今之道,以御今之有”,强调与时俱进,不断发现和领悟道的变化,从而采用措施从容面对。同时在不断领悟“今之道”的过程中,慢慢就会领悟道到本来的面目,那就是道的“古始”状态,从而真正得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本《德道经》校正今本《道德经》:持今之道,是谓道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