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趋势(ID:zgtrend)|道二
6月8日下午,高层到黄河吴忠市城区段,调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年内,这是他4度造访黄河边,黄河流域有6省(自治区)被考察。去年是内蒙古、甘肃、河南,今年是陕西、山西、宁夏。
考虑到黄河流域总共9省(自治区),一年考察6省,可以说的上是高频。
就是在这样密集的走访中,一个“千秋大计”悄然问世。
新概念横空出世
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郑州召开。高层鲜明提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从此被明确为重大国家战略,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列。
今年两会,“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黄河是中国人最资深的母亲河,它的象征意味早已突破了一条地理上的河流,融入宏大的历史叙事,成为了中华的文化图腾。
但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另外4个重大国家战略相提并论,大家一时间又觉得有些陌生。
如此青睐黄河,背后有何深意?
黄河缘何被一再强调
首先,这个千秋大计,明显不是一个纯粹的生态保护那么简单。
和其他四个重点国家发展战略相比显示着它的最贵,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提法明显不是以往的风格。
毕竟,把经济相对落后的黄河流域纳入千年大业,给予生态在高质量发展中如此突出的位置,人们都需要一个习惯过程。
所以,多次视察、反复强调、亲力亲为就成为加深印象的最佳选择。
其次,虽然黄河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但黄河流域在今天更多还停留在纯粹的地理概念。相比之下,长江流域则突破了地理限制,延展为一个经济与社会概念。
在唐以后,黄河就慢慢退出了中国经济主流叙事,而长江凭借水运等更多的优势,取而代之。到了近代,长江流域各地间的联系远超黄河。这样高频的联系,彻底改写了中国的经济版图。
不仅没有黄河经济带的说法,就连流域内的相邻两省,都会为水利分配问题,搞得不太愉快。不过这个问题,在新中国时期已基本得到解决。
正是因为如此,黄河流域的各省(自治区)才更需要一个概念,加强彼此往来,为正在进行的流域内合作与治理,奠定良好基础。
再次,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文化如何出海?中国故事如何讲述?变得越来越重要。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源和重要组成部分,梳理黄河文化,至少可以为讲好中国故事注入真实与底蕴。
对国人来说,黄河是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流域的发展,对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家认同感,都非常重要。
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千秋大计,除了这三点直观原因,更有现实的考量——
黄河流域是中国脱贫攻坚的关键阵地;
是一带一路的核心腹地;
是中国生态的最大短板。
脱贫攻坚的关键阵地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9省(区),全长5464公里,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黄河流域省份2019年底总人口4.2亿,占全国30.1%;地区生产总值23万亿元,占全国23.3%。
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上中游地区和下游滩区,是我国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
今年是中国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国内贫困人口已经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但越是到最后,难度越大。
黄河流域的贫困人口如何脱贫致富,事关脱贫攻坚战的成败。
早在中学地理课本上,大家就知道了一条“胡焕庸线”。这条线于1935年被提出,用来精确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
胡焕庸线同样可以视为一条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分界线。颇有意思的是:西部大开发最重要的3座城市——重庆、成都、西安,居然都在该线以东。
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和长江经济带的绝大部分,也位于该线以东。
只有黄河流域,一半都在该线以西。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才真正补齐了区域协同发展的拼图。
一带一路的核心腹地
黄河流域还有一个重要之处,就是它与“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存在高度重合。
“一带一路”倡议于2013提出。《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
对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地的定位: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
对内蒙古的定位是:建设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窗口。
根据丝路新图,“一带一路”的中线(北京-郑州-西安-新疆-中亚-欧洲)与中心线(连云港-郑州-西安-新疆-中亚-欧洲)在郑州会合后一路向西,几乎贯穿黄河流域的腹地。
眼下疫情对中美关系、对中国产业链都构成了巨大挑战。脱钩的现实威胁越大,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联系就会越紧密。
以前,中国和美国、欧洲蜜月的时候,关心“一带一路”的人不多,因为利益的大头还是在欧美那边。
现在不同了,先有贸易摩擦,后有疫情甩锅。欧美没完没了怼中国,中美脱钩在各个层面暗流涌动。
疫情撕裂了世界,甚至会导致逆全球化。
危急关头,“一带一路”的主体国家成了中国最容易突破的交际圈。这些国家在很大程度上能帮中国缓冲、对冲大国博弈的影响。在欧美对中国防范越来越严的情况下,“一带一路”能帮中国打开新的外部发展空间。
6月3日,商务部发布了前4个月中国对外投资数据,对“一带一路”投资表现抢眼: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3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2.3亿美元,同比增长13.4%,比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3.2%。
由于疫情,数据尚不能完全体现“一带一路”倡议的真正“实力”,却是“一带一路”合作韧性的有力证明。
黄河流域作为“一带一路”的空间载体,发展得越好,一带一路的落地才会越来越顺畅。
脆弱生态成最大难点
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我们要清醒看到,黄河流域的发展也存在挑战。一言蔽之,这些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
2019年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发表了《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直截了当指出4个问题:
一是洪水风险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胁。
二是流域生态环境脆弱。
三是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
四是发展质量有待提高。
很明显,前三个都与生态有关,这也是为什么“生态”成为重要关键词的原因。
在甘肃,高层强调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
对河南,高层要求把沿黄生态保护好,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对陕西,高层要求推动黄河流域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在山西,高层现场察看汾河保护治理情况,强调“让一泓清水入黄河”;强调推动山西沿黄地区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
这也说明了黄河流域的特殊性,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的主要使命是拼经济。基于当地生态的脆弱性,黄河流域必须考虑生态保护。
流域发展还得靠城市群
强调生态保护的红线,绝不是说不要发展。
黄河流域,既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重要的经济地带,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
“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这是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为黄河流域发展指明的方向。
眼下,城市群和都市圈日益成为推进国家和区域发展的空间主体,同样也是黄河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随着“城市群化”、“都市圈化”的深入,城市要素利用效率和综合承载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的集约化,也将为流域内的农产区和生态保护区留出更多空间。
黄河上游,有兰西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中游,有呼包鄂榆城市群、晋中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下游,有山东半岛城市群。
与长江经济带不同的是:本身不具备航运条件的黄河流域,内部陆路交通的连接也不如长江流域那般顺畅。黄河流域缺乏类似沪汉蓉客专、沪蓉高速那样把流域内各大城市一连到底的交通走廊。
考虑到黄河“几”字形河道,让主要城市分布不呈一条线,也增加了走廊布置的难度。
与长江经济带另一个明显区别是:黄河流域不存在一个类似上海的超级都市,没有“一超”去辐射流域内部的“多强”。
这可能也是黄河流域的想象力所在,诸如西安、郑州、济南、青岛,它们之间的竞合,将成为黄河流域城市格局的看点。
黄河更大的想象力,远不止于这几座城市。它连接海洋与大陆深处的宏大气韵,对中华文明的悠久见证,对“一带一路”的坚定承载,以及区域协同发展的决心,或将成为中国应对未来不确定的一招妙棋。
课程都讲啥? 1、我为什么买保险,这是最好的答案 2、花你10分钟!读懂每一个险种 3、保险产品越贵越好么,多花的钱买的是什么单? 4、如何识别销售套路,避免踩坑同事避免买到鸡肋产品? 5、一家之主最应该买什么保险?还有更多持续更新,每周一期,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