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形容这样的文字?我不知道 但是我首先声明:这是我在网上链接的 有些文字还是让我重新考虑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

 

怎样的经济学,怎样的人民
 
 高超群----北京人   是什么样的人?我不知道 ,但我敢肯定,一定是个懂得经济学的男女。哈哈,开个玩笑。这是一篇南风窗上看到的文章。  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侵权的问题。那我可是倒霉啦!  
        坦率地说,我以为现在中国的经济学家为之辩护和努力争取的自由,更接近第一种,长期来看这种自由既不能保证富裕也不能带来和平。在此,我只举出他们的一些极端但却非常流行的论断。比如,用成本和收益来度量腐败是经济学家一种通行的看法,他们认为腐败是一种代价较小的进步,甚至认为可以腐败出一个好制度,或者认为腐败是因为官员的薪俸太低,所以他们才会去贪污,如果满足了他们的欲望,他们就会奉公守法;有人主张国家应该开赌、开娼,说这样既可以收税又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是否应为见义勇为者付报酬,也要计算一下成本和收益的差别,一场著名的争论得出的结论是,见义勇为者的行为只是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已,在这里品德和勇气是没有任何地位的;奢侈浪费也应该鼓励,因为可以促进消费,哪怕在我们这个人均医生数量少得可怜的国度里,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庞大的保健品市场之一。这些用成本和收益算计来的自由就是一种堕落的自由,它的本质就是教给我们用成本和收益的算计来消解一切法律和道德的严肃政治涵义,来满足为所欲为的发财致富的欲望。它伤害了我们应当捍卫和争取的那种神圣的自由。
        这是什么制度下教育出来的所谓的经济学家?联想到最近香港的一位经济学家对于中国股市的一些上市公司的一些小问题的披露。我总觉得我好像理解了什么叫做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发展观!   嘻嘻! 今年应该参加考研,说不定还可以考上名牌大学,自此做一名白领。抑或是成为人所共知、望其项背的经济学家!
        怎么才能如此?
        当自私自利被夸大 
        如果有人说,这是现实条件下唯一可以选择的出路,那么我要回答说如果只是以败坏公德、以腐化和讨好民众来实现对过度强制的消解,来发泄对过度强制的不满,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卑劣和胆怯的,它只能获得与自由相反的后果。

        这是因为在这样的法则主宰之下的民众,他们只会关注自己眼前的利益,只会蜷缩于狭隘的个人主义之中,公益品德完全被窒息,公共生活也成为不可能。人们被一堵墙禁闭在私人生活中,没有共同的感情,只有共同的时尚,就像马克思笔下的法国,成为一个“马铃薯式”的国家。他们对自己利益和权利的维护不会延展为对普遍利益和权利的维护,因为他们热爱利益和权利,只是因为它给自己带来享乐而不是因为它带来了尊严和自由,他们无法分享他人的情感,每个人的成本和收益是完全不同的,是不可分享的,所以每一项权利对他们而言都是一种特权,每一项权利的获得都会拉大他和其他人的距离,而不是使人们更为贴近。
生活在这种律令下的人,只有对金钱的共同爱好,每个人只有拼命地挣钱,因为金钱的多少是衡量收益大小的最明确标志。他们是如此严格地遵循个人利益至上的原则,以至于决不肯将自己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没有收益的工作上,但他们忘记了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自己首先应当做自己的主人。在资本主义兴起的时候,积攒财富曾经是一件获得赞赏的功业,但是,积攒财富的资本家并不是为了自己享乐,而是认为这是自己接近上帝的途径;在崇尚财富和享乐的美国,人们把自由视为获得幸福生活的最大保障,他们虽然爱好享乐,但从不因此认为参加公务是分外的事情。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人们用挣钱来赢得荣誉和称赞,认为这是自己能力的表现,而现在,冰冷的金钱成为快乐的源泉,而自由就是享乐,就是对自己奋斗的酬劳,也就是实现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在一定的边界以内,对成本和收益的算计是完全正当而且必不可少的,比如对于公司管理、企业制度等等。但是,在公共领域,如果成本和收益成为唯一至高的法则和衡量一切的标准,则不是什么好事情,特别是如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自由。因为一个自由的人必须首先是一个有能力自治的人,也就是一个能够自己做自己主人的人,如何习得和保持自治的能力,如何培育这样的公民精神,才是维护“公正的和善良的”自由的不二法门。

        总体来说,来自经济学家的教育从两个方面削弱了民众:一方面是用被过分夸大了的“人人自利”的观念使民众相互孤立起来,并只专注于自己的个人事务,由于他们一心一意要发财,所以就不再理会把他们的个人幸福与全体繁荣联系起来的紧密纽带。一方面是用无限推广的成本和收益的计算使民众变得软弱和萎靡。经过这样削弱的民众就等于被解除了武装,他们失去了参与公共事务和自己动手来管理自己的念头,他们永远也不会习得自治的能力和对自治的自豪感情,他们不会使自己习惯于自由赖以实现的组织形式以及必要的联合,不会对“自己义务的性质和权利范围形成明确的和切合实际的概念”,也不会产生共同的感情。缺乏这些情感的人,久而久之,把他们系在这块国土上的血脉之链也就干枯断裂了,因为我们知道,爱国心是通过实践而养成的一种眷恋故乡的感情,对故乡没有眷恋之情,当然也就没有爱国之心了。他们就像一群凭手艺吃饭的游民,浪荡在异域的上空,哪里有个人利益就在哪里停留。

特别严重的是,这种“人人自利”的观念与“人民主权原则”被强行嫁接在一起。我们知道,“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民主社会中“法律的法律”,是一切法律的根据。在经济学家的眼中,人民主权原则就是落实人人自利的观念,只要人人都为自己的利益奋斗,利益之间自然的博弈就会产生自由的秩序,在一些更为教条的学者看来,这条路是通向自由和富裕的唯一正确道路。但是,在最强大也最成功地实践了人民主权原则的美国,人民主权的落实却是另一个模样,在那里,人民自己管理自己,并为自己而管理。所有的权力都归社会所有,几乎没有一个人敢于产生到别处去寻找权力的想法,更不用说敢于提出这样的想法。能够自我管理的“人”和只知道维护自己利益的“人”,也许不是同样的“理性人”吧。他们是不同的国家目的的产物,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说,他们能够成就的国家也不是一样的国家。

也许有人会反驳说,一个国家只有先富裕起来才能谈及自由的问题,所以中国现在应该致力于富裕的目的,自由是以后的事情。这样的辩解不能让人满意,它把富裕和自由看作一种自然的因果关系,我们且不举像阿拉伯世界里那些富裕而不自由的国家,以及纳粹德国的例子,更不用说在古代世界里那些因贫穷才建立自由制度的民族,我们只要看看中国改革现在遭遇的问题,就会明白问题的关键不是先自由还是先富裕,而是什么样的自由和什么样的富裕。在人类历史上人们曾经因为“爱上帝而爱的血流成河”,因为利益的“自然博弈”,因为自利的自由无法达成妥协而血流成河的例子不就更多了吗?最终的结果是富裕和自由都没有得到。 
        怎样的人民造就怎样的国家               还是             怎样的人民造就怎样的国家        
        谁能回答这样的问题,谁又应该回答这样的问题? 
                                                  
                                                    总而言之,这是我的一点随想。大部分还是copy别人的观点。  偶尔的一点疑惑和郁闷,我想,是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难以避免的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该怎么形容这样的文字?我不知道 但是我首先声明:这是我在网上链接的 有些文字还是让我重新考虑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