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来时的路,三十岁的徐子昂感谢当初遇到的那个美国女孩Hailey,是她让自己有勇气与外面的世界接触,且发生巨变。
凌晨的城市,时而喧嚣、时而寂静。
街道觥筹交错,热闹都是别人的,回头望去只有自己长长的影子。
那一刻,你想到了什么?
赫拉巴尔有一篇小说叫做《过于喧嚣的孤独》,他为它而活着。
里面的主人公是一个老头儿,在废纸回收站工作了三十五年。他每天都要将这座繁华城市的废纸压成碎纸屑,这里面有图书、沾满血迹的卫生纸、褪色的电影票……
老人家将城市的光鲜哐哐地通过压纸机变成碎片,也会将珍贵的图书捡起,抱在胸口,丰富自己。
小说中的老人置身在纸堆中,而现实中的我们何尝不是置身于巨大的城市森林里。
各种相遇与错过,编织着人们的忧愁和欢喜。人们试图在这片森林中,寻到同频率的人,也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叫徐子昂,他作为第一批30岁的九零后,因为遇见一个美国女孩,从此一切都改变了。
周星驰电影《少林足球》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
也许“美梦成真”的诱惑实在太大,以至于整个社会都流行谈“梦想”。
重重生活压力之下,当代年轻人还有确切的梦想吗?
这个问题困扰着1990年出生的徐子昂,从小到大他都是父母眼里的乖孩子。
2012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铁路局工作,成为国企的测绘技术人员,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看不到出路。
这份工作在旁人看来稳定有保障,可是徐子昂却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他不喜欢国企的氛围,也没有动力和方向,徐子昂看不到出口,百无聊赖。
人生前25年,他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毫无波澜。
很多人会在而立之年前,出现突如其来的精神危机,徐子昂的精神危机来的更早一点。
2015年是他毕业进入铁路局的第3年。早九晚五,日子平淡。这一年,男孩提早迎来了自己的“中年危机”。
那段时间,他偶然接触了以“刷脸社交”在媒体和年轻人中走红的社交软件探探。
他发现上面有很多同龄的年轻人,什么职业都有,影视、传媒、互联网、金融、音乐……
徐子昂仿佛打开了新世界,觉得甚是新鲜。
只要有空,徐子昂便会登陆探探,跟一些年龄相仿的人聊天,聊生活,吐槽工作……也会在闲暇之余看看别人都在做什么样的工作,过着怎样的生活。
在这里,真心交友的人很多,群体也偏年轻化。与同龄人互诉衷肠,为徐子昂迷雾般的生活增添了些许色彩。
“那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徐子昂产生了自我怀疑,他忍不住问自己:
思虑一番之后,2015年,徐子昂决定从国企离职,毅然放弃了旁人眼中的铁饭碗。
那年,他25岁。
父母觉得很惋惜,但也没有多言,对儿子的决定表示尊重与理解。
离开那里后,徐子昂开始一路向南,想看看外面的风景。
途经广州时,他在探探上遇到了一个美国女孩,名叫Hailey。那时他还不知道,这个女孩会给自己之后的人生带来多大的改变。
“像爱丽丝梦游仙境,所有机缘巧合和波折成长,都始于那只吸引爱丽丝目光的兔子。”
Hailey是交换生,在北京读书,也是旅行到了广州。
之后,他们一起走遍广州的大街小巷,吃美食、逛公园,相谈甚欢。
旅行第三天,Hailey要去上海,而徐子昂要到自己计划中的下一站澳门。
分别前,两人互加了微信。眼看就要离别,徐子昂感到一阵失落。
当时临近年底,也不知从哪鼓起的勇气,他邀请了女孩到自己家过春节:“你要不要来我家过年?体会下过中国的年啊?”
本来也是萍水相逢,没想到Hailey爽快地答应了。
“回想起来,这几年做过的所有决定里,邀请Hailey来我家过年,可能是最重要的决定之一。”
徐子昂认为,他和Hailey在探探上相遇、在广州游玩,都是非常偶然的事件。
但它唤醒、引发的一切改变,是他性格和理想中的必然。人生其实没有偶然,所有的一切都是早已注定的。
一拍即合后,两人约好旅行过后,最后到南京碰头,去徐子昂的家乡浙江过年,吃年夜饭。
春节过后,Hailey回北京继续读书,但两人交流越来越多,会彼此分享自己遇到的趣事。
几个月后,Hailey邀请他来北京玩。徐子昂还在工作间隔期,就安心去赴约了。
“我们之间没有表白的过程。就有一天,她把我介绍给朋友时直接说‘这是我男朋友’。我就这样成了Hailey的男朋友。”
在这之前,性格腼腆的徐子昂从没谈过恋爱。
这世上能够给你带来惊喜的人不多,万一遇到了,就不要错过。
徐子昂对此,深信不疑。与Hailey相处的过程中,深刻影响了他对女性审美和对舒适关系的感知。
Hailey性格开朗,从不压抑自己的想法,很多微小的情感都会完全表达出来。
这个美国女孩在生活中也极其独立,她在中国留学和旅行的费用,都是通过自己教授英语、给留学生写学习材料来维持。
有一次徐子昂与Hailey一起过天桥时,他要帮她推自行车,没想Hailey果断拒绝,说自己推得动。
那一刻,徐子昂突然意识到,自己原本的思想是,男生在这种时刻自然应该帮助女生,但Hailey却觉得这车正常人就推得动,不需要别人帮忙。
这种细微的观念差异,让他很欣赏。
徐子昂说:“我跟她相处的感觉,特别像和一个男孩子在一起玩,没有任何压力。”
徐子昂很喜欢和Hailey约会的状态,关系亲密但有透气性。
不需要对方很浓烈、密集的关注,但只要在一起就注意力都在对方身上,会一起聊天喝酒,谈谈心事。徐子昂觉得两人有彼此独立的时空,但是能自然融合。
他跟Hailey一起出入留学生的社交场所,英语也大有提高。
受这些留学生们社交风格影响,徐子昂开始习惯于跟陌生朋友打招呼,也习惯了握手之类常用的社交礼仪、技能,他不再腼腆。
除了社交技能和语言提升,各国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与个人规划,都让他受到冲击。
我们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每一次都是命运成全,然后在平凡的生命里,完成自己的使命。
除了关系的发展,对徐子昂而言更为重要的是跟Hailey在一起的几个月,让他眼界得到了开阔,职业方向也有了启发。
有次徐子昂的电脑出了点问题,Hailey因为学的编程,很快就帮他解决了疑惑,双手在键盘上飞速操作。
当时他突然觉得,程序员是个很酷的工作,后来经过实践,也证实了徐子昂确实很适合这个工作。
凡是有开始就有结束,但结束后会是新的开始,故事是不会完结的。
最终Hailey交流结束回了美国,徐子昂的人生也要继续往前走,他不想再过以前那种一眼就能看到头的日子了。
恰巧在那时,徐子昂看到一则招聘信息,美国最大的邮轮公司招聘能讲中文、英文的随船调酒师。
他应聘了这个工作,虽然没有调酒经验,但凭借语言和沟通能力,徐子昂拿到了offer。
遗憾的是,当他到美国的公司总部签到和入职时,Hailey又回了中国,两人错过。
后来他一边学习编程,一边在美国的邮轮公司上班。徐子昂跟着邮轮,看着形形色色的旅客,在各大洲之间摇荡。
走走停停,船在哪儿靠岸,他就在哪上岸去看看新的景色,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每到一个国家,徐子昂也会登陆探探,来跟当地的人交流。
虽然已经离开邮轮公司,但徐子昂对那段经历念念不忘,一路上遇到的人与事,让他爱上了冒险,也打开了他看待世界的方式。
一年前,他拿到了一家上海车企车联网项目的offer后,决定正式回国,成为一名程序员。
这一年,徐子昂29岁。
在某种程度上,有些东西已经在这个男孩的内心,发生着悄无声息的转变。
徐子昂觉得很幸运遇见Hailey,她给了自己勇气,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命运看起来不动声色,却早已将每个人的人生安排妥当。
回想自己这几年的变化,徐子昂感谢当初遇到的那个美国女孩Hailey,是她让自己有勇气与外面的世界产生真实的连接,且发生巨变。
只是离开北京之后,他们数次错过,再也没有见面。她在微软做程序员,常驻美国西雅图;他四处游走,现在在上海做程序员。
30岁的徐子昂已然告别了五年前的精神危机,如今的他跳出了舒适区,笃定地了解现在的生活是自己喜欢的。
对于未来,他最想做的是强化自身的专业技术,去欧洲读与编程相关的硕士学位,丰富自己。
徐子昂的故事,也是城市中许多灵魂漂泊着人的故事。
现在的年轻人仿佛不擅长交朋友了,在网络上对他人倾诉心声变成了一种常态。
城市笼罩在一片繁华表象中,行人一个个消失在空旷的街道尽头。那些白日极尽遮盖的脆弱,在夜色中被打开。
探探正在成为年轻人建立新关系、发现新可能的社交场,它是虚拟的平台,却是真实的连接,是基于每个鲜活个体的独立表达。
它给年轻人带来的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扩圈,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找到并认识有共同爱好的人。
从围观他人的世界,到读懂自己的世界,大家在其中相互交流,在别人的生命中看见崭新的自我,寻觅到生活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