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年代

差不多是在五六年前,新浪博客还是很火的一个社交媒介,当时智能手机还远远没有普及到这个程度,更别提什么WiFi。也因此在那个大多数年轻人还没有被手机彻底俘虏的最后几年时间里,用电脑或者摩托罗拉诺基亚看长文的方式来打发时间的人虽然并不占多数,但是相对于今天一定高出不少。当然,这并不值得唏嘘,当初习惯看长文的那批人现在也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去面对不同的时代和生活而已,看或不看都谈不上是一种进步或者落后。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指责“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但这就像是当初一些发展中国家抵制经济全球化一样显得那么无力,因为不可逆转的事情你再怎么游行示威举再大的大字报喊再犀利的口号都是毫无用处的。它们的时代来了,即使真的是洪水猛兽,也要试着接受。与此同时,时代也总会赋予一些人使命,告诉这些人去利用它们,改善它们,让它们变得更好,然后开启下一个时代。

       每天面对大大小小庞杂的新闻,身边多数人总会说这些与自己完全毫无关系,而事实是当这些累积到一定程度,我们的生活的的确确真真实实地被影响到了。当时年纪小不懂得什么量变和质变,现在回头看看,发现那些后来悄无声息改变的点滴都是这样一条规律。

       言归正传,回到第一段的主题部分。这篇文章本意是打算致敬一下当初那些在新浪博客或者牛博网里我关注的几个经常更新长文的作者,有当初还是愤青的韩寒,有当初还在央视的柴静,也有当初说话不用在意自己是一个企业家的罗永浩……还有一批我现在已经淡忘了名字的人物。这些人的东西在那个智能手机还没有井喷的最后的年代并且是在我还算恰当的一个年纪,给了我一个端正的价值观。

       那真的是最后的年代,因为好像是同一瞬间,当洪水猛兽冲进来的时候,这批人统统开始尝试着改变,至少在形式上。韩寒最后的一篇博文只留下一个句号,柴静离开了央视并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老罗关掉了牛博网开始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后来连这个故事也宣布结束,至于剩下的那批如今我已淡忘名字的人,我不知道还有没有人在继续搞这个,可能会有,也可能一个不剩,还是那句话,无论如何,都没必要为此唏嘘。

       像我这样一个在三流大学里挣扎的人,讲这些话很容易被人鄙视,但是我之所以在一个三流大学里挣扎并不能归因于我当时不够努力,况且就算因为坚持这些东西真的被人鄙视,甚至哪怕是一些好友,我都觉得完全没有在意的必要。套用老罗的一句话讲,“以傲慢与偏执回击傲慢与偏见”。

       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会在人前尽量的克制收敛,并不会像写东西这样彻底地照着自己的情绪来,毕竟不能因为一个人从小不喜欢看这些东西,思想没上去,说几句偏激的话,就否定他的人性。用思想去衡量人性的人,都不配说自己有思想。

      今天一大早看了一大堆以前在博客里关注的那些人的文章,在最后的那个年代里照了照镜子,里面有我的青春,也有他们的。一个年代被碾过去就会有那个年代所带来的特殊的疼痛,也会有被碾过去的新生。

       感谢那批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后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