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瓦兰:《瓦兰短诗集》

《瓦兰短诗集》是去贵阳五芝堂买的。定价虽是9块9,但打了四折后,我也只花了4块钱就买到手了。和书配套的还有两张CD。朗诵的是诗集中《绝境》和《春天》两辑中的诗。之前没有读过瓦兰的诗,更没有听说过瓦兰这个名字。仅有的一次接触也只是在一本旅游杂志封底上看到这本诗集的广告。说来有趣,买这本书当时的想法,是比较喜欢封面的装帧设计。

书末有瓦兰的简介,他原名杨桥,1965年生。江苏人。79年开始写诗。84年出版第一本诗集。86年开始创作现代史诗《夜巡》。至今出版有《风居》(南海出版社)、《瓦兰诗集》(花城出版社)和四卷本《瓦兰诗集》(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多少诗集,有多大年龄,在哪里出生,对于一个读者来说,都不重要,具有说服力的,还是诗人的作品。

我在翻阅书中那些优美图片的同时,也把里面的诗全部读完了。同时,也因此喜欢上了瓦兰的诗。他的诗讲究节制。内在的情感控制很理智。当读到《给凤凤》这两首同题诗时,竟感觉到对于爱情,瓦兰好像是旁观者一样,从主演的角色淡化到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爱情,来观察自己。如果是我来写爱情诗,我会赋予诗句适当的粘性,添加情感的浓度,力求打动人,具有冲击力。但那样写的败笔就是容易在浓烈的情感之中迷失自我,写作主旨会被词语所替代,造成诗歌内部的迷乱。口感上虽朗朗上口了,但在内涵上却失之浅薄。

瓦兰在用词上极其精简。如《不》:

    马被众人推来推去,低着头

    最后被众人杀了

 

    众人被推来推去

    众人被杀了

不能再多加一个字,也不能减少一个字。作为诗歌,他用词的精简值得学习。当然,精简与写作者的艺术感觉、观察角度、处理方法等因素有关。不可随意效仿。在诗集中,存有《爱到极点》的初稿和修改稿。初稿如下:

    我美丽矮小的妻子啊

    我日夜思念你。

    冰雪搭成的屋子一座连着一座

    每一个抱着被子轻轻敲门的女人多像你

    修改稿如下:

   

    我美丽的矮小的妻子啊!

    我日夜思念你。

    陌生的屋子一座连着一座,

    每一个站在门外的女人多像你。

明显地,修改稿比初稿有艺术魅力。魅力来自于留下的空间比初稿宽。初稿中“冰雪搭成的屋子”、“抱着被轻轻敲门的女人”过于具体化,给诗歌画面造成呆滞感。相反,修改稿更强化了“我”的处境,指向异乡的路上。与首句“我美丽的矮小的妻子啊!”呼应起来,浑圆如一体,将一个长期漂泊在外的人浓郁的思念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说瓦兰的诗美,其美在质朴,不虚浮,不华丽。即使是写具体现代化气息的城市,像纽约,诗人仍然保持着诗集中写《乡村小夜曲》朴实的笔调。在平淡的叙述中,表达观感。

在瓦兰的笔下,一切都似安静的,如同温暖阳光照耀下,溪水中静卧的鹅卵石,远离喧闹的世俗生活。他笔下写的多是我们所熟悉的事物,包括村庄、燕子、乌鸦等等,它们在你阅读时,悄然间勾起你淡淡的回忆。在处理上,却又是点到为止,不作深入的诱导。像《阴影》:

    村里人戴着狐皮帽子,围坐在灯下

    屋外,大雪纷飞

    他们猜测新生婴儿和雪的关系

    并议论他带给村庄的吉凶

    直到后半夜,孩子还未出生

    大雪把村子埋掉了一半

    村里人开始不安

    他们焦虑的脸渐渐碰到一起

像诗集中的其它一样,具有很强的视觉感。读者如同隔着玻璃,在窗外,看着这发生的一切。默默地注视着。

诗集中收录的都是十行左右的短诗。短小、精致、优美的诗很多。但我更喜欢《想到花时想到的诗》和《四月的莲花》。既精简,又不失优美。在诗集中具有代表性。

 

    《想到花时想到的诗》

    你拥有土地、房子、河流

    还有光线和蜜蜂

    当秋天无事可做,前来找你

    卡车正在山谷,运送黎明的雨衣

    你活着是大地的一份荣耀

    除此之外,星辰也毫无意义

    《四月的莲花》

    我的爱人是纯净悠闲的莲花,

    她坐在山坡上发呆时,

 

    眼里有春天的景象

    她发芽如蔷薇,秃鹫在她头顶盘旋

    我嗅出神的气息,

    从地下突然上升到这个世界。

诗句中没有提到“花”,那么,诗题中的“花”是什么呢?其实细究这对于一首诗歌没有多大的价值,也没有多大的意义。诗歌需要的是感受和倾听,而不是手术刀。在我看来,或许是诗人写作时的亲眼所见。是真实的花。在此感触之下,写下此诗。当然这也只是以已度人。真实情况,不得而知。诗中三节均有个“你”,从指代和角度来看,不尽相同。按照王继林先生的点评,分别指花、花和诗,花和诗两者合二为一。利用这程逐渐推进的方式,借以诠释诗意的存在。可以感受到,看到花时的那份舒适,那一刻的浮想联翩。《四月的莲花》像是灵性写作。莲花代表高洁,那么我的爱人是纯净的莲花,心之所向,借用比喻,作巧妙的表达的同时,诗人借用手中的笔来造景。春天的背景。发芽时的葱绿。还不忘在高空上安排一只盘旋的秃鹫。当然,食肉的秃鹫在这里,所制造的是视觉和想像中的流动感。面对这么一种天然镜像,“我嗅出神的气息”,给整首诗带来颤动、升华,给读者一种突然拔高的感觉,待回过神来,留下的连绵的浮想和不绝的感叹。

说瓦兰是短诗之王,可能是因为其创作诗歌多为短诗的原故。但如果说他是画境的高手,那么则是因为他借助诗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清新、美丽的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记||瓦兰:《瓦兰短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