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新论》读书笔记

嗨,这里是Subyn~记录与时间交朋友的每一天

第一章、次优理论与博弈论

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假定:1、理性人假定2、完全市场假定

  1. 定义: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2. 分类。根据参与人行动的先后顺序,可分为:
    (1)静态博弈:参与人同时选择行动,或虽非同时,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先行动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
    (2)动态博弈:参与人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能观察到先行动者选择的行动,根据参与人对他人信息的掌握程度,可分为:
    (1)完全信息博弈
    (2)不完全信息博弈

  3.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
    (1)最优策略均衡:双方都有最优策略时
    (2)重复剔除的最优策略均衡:仅一方有最优策略,则剔除参与者的劣策略//智博弈:小猪一定会选择不按,则大猪的选择是按。
    (3)纳什均衡:双方不一定有最优策略,纳什均衡通常是对角上的两组均衡//麦片商博弈:双方各生产甜、咸麦片是纳什均衡
    (4)现实中的囚徒困境:寡头选择产量博弈、囚徒困境、插队

  4.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排除不可置信威胁
    (1)含义:参与者不是同时行动,后行动者可以观察到先行动者的行为,因此后行动者不会选择对自己的不利的纳什均衡。只有不包含不可置信威胁的纳什均衡才是精炼均衡。
    (2)改变可信度的方法:“承诺行动”,即指当事人在不施行这种不可置信的威胁时,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3)有限次重复博弈:“连锁店之谜”。在市场进入博弈中,A厂商选择高价的唯一目的是造成威胁,否则就会选择更有力的低价策略。首先考虑10博弈的最后一次,因为之后不会再有博弈,威胁是无意义的,因此A厂商一定会选择更加有利的“低价”策略。再考虑第九次,由于无论如何,最后一次的均衡都是(进入,低价),第九次的选择并不会对之后的博弈产生影响,因此A厂商还是会选择低价策略。依此类推,在有限次博弈中,每次的博弈结果都会和一次博弈相同。
    (4)无限次重复博弈:“针锋相对”策略。如果博弈将进行无数次,你就可以威胁对手:如果这次他不合作,那下一次你也不合作。只要对手足够关心未来的支付,这种威胁就能影响他的行动,使其采取帕累托有效的策略。这就是针锋相对策略。

  5.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贝叶斯纳什均衡
    (1)不完全信息博弈:“自然”首先行动,选择参与人的“类型”。被选择的参与人知道自己的真实类型,而其他参与人并不清楚这个被选择的参与人的真实类型,仅知道各种可能类型的概率分布。
    在市场进入博弈中,A厂商有高、低成本两种类型。低成本类型厂商由于成本极低,在低价时获得的垄断利润,高于高价时获得的寡头垄断利润。因此低成本厂商将选择低价策略,而高成本厂商将选择高价策略。设A厂商是高成本类型概率是p,低是(1-p),当以概率为权重计算的进入市场的预期支付高于不进入的时,B会选择进入。
    (2)古诺寡头竞争模型。在寡头垄断模型中,企业利润Πi=(P-ci)qi,P=a-(qA+qB),与完全信息情况相比,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A是低成本企业时的的社会总产量相对较低,是高成本企业时的总产量相对较高。
    (3)一级密封价格拍卖:,投标人同时将自己的出价写下来装入一个信封,密封后交给拍卖人,拍卖人以最高出价作为成交价。一级密封拍卖可以有效地减少卖方对买方评价拥有不完全信息带来的损失。随着投标人数增加,出价与实际价值差距越小,对卖者就越有利。

  6.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精炼贝叶斯均衡
    (1)含义:后行动者可以通过对先行动者行动的观察获得有关后者的偏好、支付及策略空间等方面的信息,修正自己的判断,进一步了解对方。先行动者可以掩饰或误导。
    (2)信号传递模型。证书、考试成绩可能起到传递学习意愿和能力的作用。
    (3)垄断限价模型:垄断企业将价格定在低于最有垄断价格的区间,以此向进入者传递低成本的信息。根据不完全信息市场进入博弈,我们知道进入低成本厂商垄断的市场,很有可能无利可图。
    (4)承诺行动再分析——声誉模型。在市场进入博弈中,若A厂商宣布:如果采取高价策略就给第三方100万,从而使低价策略成为最优策略,不论这种承诺会不会真的发生,B都很可能因此而选择不进入。声誉模型的核心是要使对手相信你将会做一些不合理的事,比如有成本的承诺。

第二章:X效率论

  1. X低效率的原因(劳动、资本和知识没有被充分利用)
    a) 劳动合同不完整,没有体现劳动绩效的差别,即回避了非配置效率问题。
    b) 生产函数不是完全确定或已知的,既定投入的产出通常在一定的区间波动。
    c) 管理投人并不是通过市场交易得到的,也不是所有的购买者都能够平等地获得的。
    d) 厂商可能彼此仿效而不是竞争。竞争的减弱会减少厂商降低成本的努力。

  2. X效率论与个人心理分析
    a) X效率的基本假设
    i. 研究的基本单位

    ii. 有选择的理性

    iii. 放松最大化行为

    iv. 个人并不总是对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

    v. 劳动合同不完全
    b) X效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i. 有选择理性理论

    ii. 全权委托偏好

    iii. 个人努力均衡

    c) 理性、压力与工作绩效

    i. 理性与压力存在替代关系,本我无差异曲线与超我无差异曲线的交点,连成契约曲线,人们根据本我与超我功能的强弱对比来选择契约曲线上的位置。契约曲线见附1.

    ii. 超我水平越高,工作绩效越好。S5所代表的超我水平是最有效的,所有低于S5的契约曲线的组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X低效率。同时。由于S5过于强调理性,对人来说是一个难以坚持的标准,所以契约曲线并不与S5相交。同理,I1过于不体面,也不会被人选择。由于本我和超我同时存在,个人总是在中间达到平衡,平衡的位置取决于外力水平以及承受外力水平的能力。为了达到既定的X效率水平,需要根据不同的人格倾向施加不同强度的的压力。

    d) 个人努力与惰性区域(惰性区域见附2)

    i. 定义:惰性区域中,效用随努力变化而产生的变化不明显。在这个区域中,从较低的效用水平转向较高的效用水平所需采取的行动,其效用收益不足以弥补其效用成本。

    ii. 政策意义

    1. 惰性区域的存在,使得企业在有效技术边界上生产不可能。

    2. 可以采取恰当的行为,提高员工的努力程度,而不至于产生摩擦

  3. 影响企业努力和X效率的因素

    i. 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企业经营状况不好会使股价下跌

    ii. 来自产品市场的压力:围绕价格竞争形成的优胜劣汰迫使企业尽力降低成本。

    iii. 垄断利润新解:垄断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小,平均成本高,以提高售价来弥补成本。

  4. 对企业效率的经验分析

    a) 所有权形式的影响:特许经营所有的门店,其增长率比母公司所有的更高。例外:公用事业。经营公用事业的经理具有一种特别的动机——通过有效地经营公用事业来证明他们的管理才能和公有权的好处。原因在于特许经营的门店利润归经营者自己所有,他们更有动机降低成本。
    b) 市场结构的影响:拥有垄断地位的企业会减少降低成本的压力,滋生更多的X低效率,而竞争会使企业增加压力,减少X低效率。

第三章:交易费用论

  1. 起源与意义
    a) 企业的起源:交易费用即在交易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它包括“发现相对价格的工作”、谈判、签约、监督履约的费用。人们之所以选择企业的形式,以组织替代市场,是因为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而利用企业这种组织可以节约交易费用。
    b) 企业运行费用(管理费用)的存在,限制了企业的规模无限扩大。当企业扩大到一定程度以后,继续内化市场交易新增的成本即边际组织管理费用会不断增加。企业节约的交易费用被增加的运行费用所抵消,企业也就不会继续扩大规模。
    c) 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威廉姆森)

         i.         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们的理性受到信息传播能力、传播效率和接受信息的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如果提高理性程度,就要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提高了交易成本。
    
        ii.         未来具有不确定性的:价格变化、政策变动等都是造成不确定性的基础,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不肯指定完备的契约。可能的不确定因素越多,合同条款越细,签约的时间越长,交易费用越高。
    
       iii.         人们存在机会主义:人们可能为了利己,而做出损人的行为。因此,为了防范对方机会主义的行为,交易过程中发生在商检、公证等中的费用即交易费用就会增加。
    
       iv.         资产专用性投资引发的垄断或套牢问题。资产专用性是指为了执行某种具体交易而进行的耐久性投资。一旦初始达成的交易没有到期就结束,这种资产改用其他用途,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被投资方很可能利用这一特点对套牢“被垄断”的交易对手。
    

    d) 交易费用的定义(巴泽尔):交易费用就是界定和维护产权的费用。

  2. 交易费用与契约分析
    a) 交易类型

         i.         古典型:标准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关系型:跨时间履约;新古典:差别化的默认契约
    

    b) 契约条款再确保交易效率中的作用:法院约束的契约是不完整。交易者会利用法庭只执行字面上意义的不完整契约的特点,不真正实现交易者事前的意图。依赖法院执行的正式契约可能会引发更大的敲竹杠的可能性。自我实施契约依靠私人成本,将资本成本强加在企图敲竹杠的交易者身上。私人成本包括直接与交易者交易关系终止有关的未来损失,另一种是交易者的声誉损失。

  3. 交易费用论的应用
    a) 理解纵向一体化

         i.         技术上,许多产品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的多道工序,通过把不同企业的上下工序归入一个企业,可以有效地节约成本。
    
        ii.         从市场垄断方面来看,企业面对垄断性原料供应商时存在经济无效率的可能性,通过纵向拓展,可以将原料生产至于企业内部的控制之中。
    

    b) 解释技术转让。技术转让是花费成本的,技术转让费的高低决定了拥有技术专利的公司处置技术使用权的方式。技术越复杂,越难文字化,转让的交易费用越高,公司就越有可能以直接设厂的方式转让技术。
    c) 说明跨国公司现象。如果市场充分发达与有效,那么拥有先进技术等无形资产的公司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出售这些无形资产获利。但是买卖双方往往对无形资产的价值存在分歧,加大了定价的难度。当卖方觉得这一交易成本过高时,就会放弃市场交易方式,以扩大企业自身边界的方式将交易内在化。
    d) 对交易费用论局限性的看法

         i.         交易费用论认为交易费用是企业产生的原因,但是市场活动只不过是交换活动,生产活动才是企业最主要的活动。另外,交易费用论忽略了市场结构对企业规模的影响。
    
        ii.         企业规模的决定因素是包括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在内的各种成本的总和。
    
       iii.         交易费用定义模糊不清。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