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嵌入式系统设计师2006下半年上午试题 11~21

试题(11)
某开发人员不顾企业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将其参与该企业开发设计的应用软件的核心程序设计技巧和算法通过论文向社会发表,那么该开发人员的行为 (11) 。
11、A.属于开发人员权利不涉及企业权利 B.侵犯了企业商业秘密权
C.违反了企业的规章制度但不侵权 D.未侵犯权利人软件著作权
11、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知识产权方面的基础知识。
高新技术企业大多以知识创新开发产品,当知识产品进入市场后,则完全依赖于对其知识产权的保护,如果没有保护或保护不力,将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3项规定:“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本条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试题中“某开发人员违反企业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表明企业对软件产品或成果中的技术秘密,采取了保密措施,构成了商业秘密。一旦发生企业“技术秘密”被泄露的情况,则便于认定为技术秘密,依法追究泄密行为人的法律责任,保护企业的权益。
发表权是指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所谓公之于众是指作品完成后,以复制、表演、播放、展览、朗诵、发行、摄制或改编、翻译等方式使作品在一定数量不特定人的范围内公开。发表权具体内容包括作品发表的时间、发表的形式以及发表的地点等。
所以开发人员的行为违反了企业的规章制度,侵犯了权利人商业秘密权,侵犯了权利人软件著作权。
试题(12)
计算机要对声音信号进行处理时,必须将它转换为数字声音信号。最基本的声音信号数字化方法是取样-量化法。若量化后的每个声音样本用2个字节表示,则量化分辨率是 (12) 。
12、A.1/2 B.1/1024 C.1/65536 D.1/131072
12、C
[解析] 声音信号是一种模拟信号,计算机要对其进行处理,必须将其转换为数字声音信号,即用二进制数字的编码形式来表示声音。最基本的声音信号数字化方法是取样—量化法,分为如下3个步骤。
(1)采样:把时间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时间离散、幅度连续的信号。在某些特定的时刻获取声音信号幅值叫做采样,由这些特定时刻采样得到的信号称为离散时间信号。一般都是每隔相等的一小段时间采样一次,其时间间隔称为取样周期,其倒数称为采样频率。采样定理是选择采样频率的理论依据,为了不产生失真,采样频率不应低于声音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因此,语音信号的采样频率一般为8kHz,音乐信号的采样频率则应在40kHz以上。采样频率越高,可恢复的声音信号分量越丰富,其声音的保真度越好。
(2)量化:把在幅度上连续取值(模拟量)的每一个样本转换为离散值(数字量),因此量化过程有时也称为A/D转换(模数转换)。量化后的样本是用若干位二进制数(bit)来表示的,位数的多少反映了度量声音波形幅度的精度,称为量化精度,也称为量化分辨率。例如,每个声音样本若用16位(2个字节)表示,则声音样本的取值范围是0~65536,精度是1/65536;若只用8位(1个字节)表示,则样本的取值范围是0~255,精度是1/256。量化精度越高,声音的质量越好,需要的存储空间也越多;量化精度越低,声音的质量越差,需要的存储空间也越少。
(3)编码:经过采样和量化处理后的声音信号已经是数字形式了,但为了便于计算机的存储、处理和传输,还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数据压缩和编码,即:选择某一种或几种方法对其进行数据压缩,以减少数据量,再按照某种规定的格式将数据组织成为文件。
试题(13)、(14)
某幅图像具有640×480个像素点,若每个像素具有8位的颜色深度,则可表示 (13) 种不同的颜色,经5:1压缩后,其图像数据需占用 (14) (Byte)的存储空间。
13、A.8 B.256 C.512 D.1024
14、A.61440 B.307200 C.384000 D.3072000
13、B    14、A
(13)、(14)[分析]
颜色深度是表示位图图像中单个像素的颜色或灰度所占的位数,8位的颜色深度,表示每个像素有8位颜色位,可表示256种不同的颜色。存储位图图像的数据量与图像大小有关。而位图图像的大小与分辨率、颜色深度有关。本题图像的垂直方向分辨率为640像素,水平方向分辨率为480,颜色深度为8位、则该图像所需存储空间为(640×480×8)/8 (Byte)=307200(Byte)。经5:1压缩后,该图像所需存储空间为307200/5=61440(Byte)。
试题(15)、(16)
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型有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和喷泉模型等。其中 (15) 模型适用于需求明确或很少变更的项目, (16) 模型主要用来描述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
15、A.瀑布模型 B.演化模型 C.螺旋模型 D.喷泉模型
16、A.瀑布模型 B.演化模型 C.螺旋模型 D.喷泉模型
15、A    16、D
(15)、(16)[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型的基本概念。
瀑布模型给出了软件生存周期中制定开发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以及各阶段的固定顺序,上一阶段完成后才能进入到下一阶段,整个过程如同瀑布流水。该模型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但在大量的实践中暴露出其缺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缺乏灵活性,特别是无法解决软件需求不明确或不准确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造成开发出的软件并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并且这一点只有在开发过程完成后才能发现。所以瀑布模型适用于需求明确,且很少发生较大变化的项目。
为了克服瀑布模型的上述缺点,演化模型允许在获取了一组基本需求后,通过快速分析构造出软件的一个初始可运行版本(称作原型),然后根据用户在适用原型的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对原型进行改进,从而获得原型的新版本。这一过程重复进行,直到得到令用户满意的软件。该模型和螺旋模型、喷泉模型等适用于对软件需求缺乏明确认识的项目。
螺旋模型将瀑布模型和演化模型进行结合,在保持二者优点的同时,增加了风险分析,从而弥补了二者的不足。该模型沿着螺线旋转,并通过笛卡尔坐标的四个象限分别表示四个方面的活动:制定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工程和客户评估。螺旋模型为项目管理人员及时调整管理决策提供了方便,进而可降低开发风险。
喷泉模型是以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为基础,以用户需求为动力,以对象来驱动的模型。该模型主要用于描述面向对象的开发过程,体现了面向对象开发过程的迭代和无间隙特性。迭代指模型中的活动通常需要重复多次,相关功能在每次迭代中被加入新的系统。无间隙是指在各开发活动(如分析、设计、编码)之间没有明显边界。
试题(17)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最实用的软件生产过程标准和软件企业成熟度的等级认证标准。该模型将软件能力成熟度自低到高依次划分为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优化级。从 (17) 开始,要求企业建立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的政策和管理规程,使项目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17、A.初始级 B.可重复级 C.已定义级 D.已管理级
17、B
[解析] CMM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与企业、政府合作的基础上开发的模型,主要用于评价软件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CMM为软件企业的过程能力提供了一个阶梯式的进化框架,将软件过程改进的进化步骤分为5个成熟度等级,每个等级定义了一组过程能力目标,并描述了要达到这些目标应采取的实践活动,为不断改进过程奠定了循序渐近的基础。这5个等级的层次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的初始级是起点,该等级的企业一般缺少有效的管理,项目进行过程中常放弃最初的规划,开发项目成效不稳定。而从可重复级开始,每个级别都设定了一组目标,且低级别目标的实现是实现高级别目标的基础。
中级嵌入式系统设计师2006下半年上午试题 11~21_第1张图片
可重复级要求企业建了基本的管理制度和规程,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初步实现开发过程标准化。定义级要求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管理和技术工作均已实现标准化、文档化,并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和专家评审制度,项目质量、进度和费用均可控制。在管理级,企业的软件过程和产品已建立定量的质量目标,并通过一致的度量标准来指导软件过程,保证项目对生产率和质量进行度量,可预测过程和产品质量趋势。在优化级,企业可集中精力改进软件过程,并拥有防止出现缺陷、识别薄弱环节及进行改进的手段。
该模型经过二十多年的验证,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最流行、最实用的软件生产过程标准和软件企业成热度的等级认证标准。
试题(18)
软件测试通常分为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四个阶段, (18) 属于确认测试阶段的活动。
18、A.设计评审 B.代码审查 C.结构测试 D.可靠性测试
18、D
[解析] 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活动,为系统质量和可靠性提供保障。通常测试与软件开发阶段密切相对应。单元测试通常在模块的开发期间实施,主要测试程序中的一个模块或一个子程序。集成测试通常需要将所有程序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为系统,这种测试的目的是在保证各模块仍能够正常运行的同时,组装后的系统也能够达到预期功能。确认测试的任务是进一步检查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是否与用户要求一致。系统测试把已经确认的软件在实际运行环境中,与其他系统成分组合在一起进行测试。
在本题给出的备选项中,设计评审是指对软件需求分析阶段和概要设计阶段产生的软件设计说明书进行质量等方面的评审,此时,软件还没有形成实体;代码审查以人工的模拟技术和一些类似与动态分析的方法对程序进行分析和测试,通常在单元测试阶段进行;结构测试则是在了解程序结构的前提下在单元/模块测试中进行;可靠性测试则主要检查软件的平均失效间隔时间等指标是否符合系统需求。
试题(19)
下面关于面向对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19) 。
19、A.针对接口编程,而不是针对实现编程 B.针对实现编程,而不是针对接口编程
C.接口与实现不可分割 D.优先使用继承而非组合
19、A
[解析] 针对接口编程能够将接口调用代码和接口实现代码相分离,提倡针对接口进行编程。
试题(20)、(21)
在一个单CPU的计算机系统中,采用可剥夺式(也称抢占式)优先级的进程调度方案,且所有任务可以并行使用I/O设备。下表列出了三个任务T1、T2、T3的优先级和独立运行时占用CPU与I/O设备的时间。如果操作系统的开销忽略不计,这三个任务从同时启动到全部结束的总时间为 (20) ms,CPU的空闲时间共有 (21) ms。
任务 优先级 每个任务独立运行时所需的时间
T1 高 对每个任务:
中级嵌入式系统设计师2006下半年上午试题 11~21_第2张图片
20、A.28 B.58 C.61 D.64
21、A.3 B.5 C.8 D.13
20、B    21、D
(20)、(21)[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操作系统进程调度方面的知识。
根据题意可知,三个任务的优先级T1>T2>T3,进程调度过程如下图所示,分析如下。
t0时刻:进程调度程序选任务T1投入运行,运行10ms,任务T1占用I/O;
t1时刻:此时由于CPU空闲,进程调度程序选任务T2投入运行,运行10ms后任务 T2占用I/O。此时,t1与t2时刻任务T1占用I/O,任务T2在运行。
t2时刻:此时由于CPU空闲,进程调度程序选任务T3投入运行,运行3ms后任务 T1结束占用I/O。此时,t2与t3时刻任务T1、任务T2占用I/O,任务T3在运行。
t3时刻:由于系统采用可剥夺式优先级的进程调度方案,所以,强行地将任务T3占用的CPU剥夺,分配给任务T1。在运行5ms后到t4时刻任务T1运行完毕。此时,t3与t4时刻任务T1在运行,任务T2在等待,任务T3占用I/O。
t4时刻:将CPU分配给T3运行5ms后,到t5时刻任务T2结束占用I/O,强行地将任务T3占用的CPU剥夺,任务T2开始运行。此时,t4与t5时刻任务T1结束,任务T2占用I/O,任务T3在运行。
t5时刻:T2运行5ms后,到t6时刻任务T2运行完毕。
t6时刻:系统将CPU分配给任务T3,运行2ms后,到t7时刻任务T3占用I/O。
t7时刻:到t6时刻:共计13ms,没有待运行的任务。
t8时刻:任务T3结束占用I/O,运行5ms到t9时刻任务T3运行结束。
中级嵌入式系统设计师2006下半年上午试题 11~21_第3张图片
从以上分析可见,这三个任务从同时启动到全部结束的总时间为58ms,CPU的空闲时间共有13ms。

你可能感兴趣的:(嵌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