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三所学校的教学方法谈理想课堂教师必备的素质

      昨天看了常岭小学推送的美篇,内容是常学伟老师讲的数学课——圆周率。常老师将学生分成组,在操场上用尺子等工具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以计算圆周率的值;又想到前几天孟村小学的张晓晓老师在教学“比例尺”时,也让学生走出教室,动手测量,领会比例和比例尺;豆村小学李晓阁老师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写作文……仅从常岭小学所供图片和视频中,看到学生忙而不乱,每一组都在用心测量着,计算着。观课者没有对整节课进行完整地观察,但是,我觉得这节课效果应该不错:

    首先是学生的参与,分成若干小组,共同测量,共同记录,共同计算;各小组不所测的圆不一样,但所计算的结果相近,整合很到位;这种氛围,师生之间亲和力强;每个学生都进行了充分的练习。这样的课堂让学生铭记在心,既使偶然忘记公式,他们掌握了方法也会在重新推导的。

    其次,也达到了理想课堂的三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课前布置问题,预习,操作,探究,分析,总结交流:学生探究的过程本身就能够发现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亲自摸作,亲近自然,观察实物,思维碰撞,师生和谐相处,生发出对家乡,对自然,对祖国油然而生的赞美与爱护,充满了神圣和自豪……达到了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这样的课老师真正把教育生活当成了自己教育生命的精彩绽放!试想,做这些事时,老师得有多少更多的准备?得有多少更大的麻烦?得担着多少“风险”?为了教育生命的精彩,这些老师义无反顾地做了,让自己的教育生命更加精彩!

      印度电影《嗝嗝老师》上影后,我看了两遍,又将链接发到群里,推荐给大家,让大家从嗝嗝老师身上悟出点什么。范村希望小学廉国杰校长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老师们感悟很多。后来他又推荐本校教师观看了《放牛班的春天》等反映师生生活的电影,老师们对如何做一位好老师的感悟反映在随笔中。我又给大家推荐了“种树的男人”。这些优秀的作品能给人很大的启迪,观后让人回味无穷,信念坚定,信心百倍!这些经典做法,都可复制,运用到课堂中去。

        我们有时候只埋怨学生基础差,这是不负责任的说法。什么是基础?基础靠谁去筑牢?怎样才能筑劳学生的基础?哪一个孩子在幼儿期不是父母的宝贝和希望,哪一个不是眼睛发亮,光芒四射?能说这些孩子基础不好吗?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一个个目光呆滞,低头垂脑了。作为老师,我们发现了吗?台湾省作家张晓风有一天早上站在阳台上看着孩子高高兴兴地背上书包上学的背影,不禁感慨担忧“政府呀。今天我交给你一个活泼可爱,聪明机智的健壮男孩,明天你该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这些担心,我们难道不该有吗?

    优秀的教师总会抓住教育的契机,把别人看起来的“坏事”转化成好事!杨灿强校长能够把猫头鹰事件转化成一次观察研究课,袁巧格老师能把学生的矛盾变成培养学生正确思维的一次训练。昨天到部分学校检查新教育开展情况,在下么小学,正值课间操,校长,老师们都在跟着郝迎利老师学习,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认真学习,为了不打扰师生的兴趣,我们没有进入。下午到杨岭小学,正好“发现”高云强老师正在指导学校播音员……其实教育契机无处不在,教育案例人人都有,这些同志为什么能总能抓得这么好呢?关键是他们都有一种教育情结,有了这种情结,他们会时刻惦念着目标和责任,时刻“心向往之”!“衣带渐宽终不悔”!他们希望抒写着自己的教育精彩!这正是理想课堂所必须要求教师具备的素质。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三所学校的教学方法谈理想课堂教师必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