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即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它与IGRP,OSPF等一样都是属于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内部网关协议,它是一种历史很悠久的协议,但是迄今为止,RIP还在小型网络中很流行,因为它是基于跳数来对路径进行度量的(仅仅只靠跳数来进行度量也成为了RIP为人所诟病的地方),这样使得RIP相比之下显得最简单,并且大多数的路由器也都支持RIP。 RIP路由更新周期为30秒,无效时间是180秒,也就是说在180秒之内没有收到路由更新,将把路由置为无效,RIP把每经过一个路由器称为经过了一跳,而每经过一跳,RIP就会将它的度量值(metric)加1,这样的话,跳数越多则路径越长,而RIP会优先选择一条到达目标网络跳数少的路径,它支持的最大跳数是15跳,超过15跳则被认为是不可达。RIP用两种数据包传输更新:请求和更新,每个有RIP 功能的路由器默认情况下每隔30 秒利用UDP 的520 端口向与它直连的网络邻居广播(RIP v1)或组播(RIP v2)路由更新。因此路由器不知道网络的全局情况,如果路由更新在网络上传播慢,将会导致网络收敛较慢,造成路由环路。为了避免路由环路,RIP 采用水平分割、路由毒化和毒性逆转、定义最大跳数、触发更新、抑制计时器5个机制来避免路由环路。

RIP 协议分为版本1 和版本2。不论是版本1 或版本2,都具备下面的特征:

  1. 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2. 使用跳数(Hop Count)作为度量值;

  3.默认路由更新周期为30 秒;

  4. 管理距离(AD)为120;

  5. 支持触发更新;

  6. 最大跳数为15 跳;

  7. 支持等价路径,默认4 条,最大6 条;

  8. 使用UDP 520 端口进行路由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