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用例设计八大方法

软件测试设计方法:

一.八大软件测试设计方法:

等价类(五星)
边界值(五星)
判定表(五星)
因果图(二星)
正交法(三星)
场景法(五星)
流程图(五星)
错误推测法(二星)

1.等价类【重要】

作用:通过科学的方法从无穷的穷举测试中解放出来,找到具有代表性的测试子集(部分输入)
目标:掌握等价类方法;掌握等价类方法的适用范围;掌握使用等价类划分设计测试用例
概念:一类具有代表性输入的测试子集。
分类:
有效等价类(满足需求)
无效等价类(不满足需求)
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需求分析
划分等价类(有效和无效)
设计测试用例
【一条只覆盖一个无效等价类,直到全部覆盖】
典型应用场景:
具有典型的输入框的场景

2.边界值【重要】

作用:一种等价类测试用例方法的重要补充,统计数数据表明大量程序错误往往容易在边界尚发送。
目标:掌握边界值分析法取值反为的确立;掌握边界值分析设计测试用例
概念:对输入或输出的边界值进行测试的一种黑盒测试方法。
边界值:
上点:边界之上的点(比如两位数加法器的99)
内点:边界之内的点(比如两位数加法器的 -99 离点:离边界最近的左右两点(比如两位加法器的 -100 ,-98,98,100)
步骤:
需求分析
划分等价类
确定边界值
设计测试用例
典型应用场景
输入参数比较少时

3.判定表【重要】
作用:能够将复杂的问题按照各种可能的组合的情况全部列举出来,简直并避免“遗漏测试点”
目标:掌握判定表的四个组成部分;掌握如何使用判定表设计测试用例
概念:判定表 表示的是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而且输入和输入之间有相互组合的关系,输入和输出之间有相互的依赖关系。
组成:
条件桩:所有输入
动作桩:所有输出操作
条件项:输入的取值
动作项:输出的动作
步骤:
需求分析;
明确条件桩;
明确动作桩;
对条件桩进行组合;
明确每个组合对应的动作项;
设计测试用例,每行数据对应一条测试用例

  1. 因果法

基本符号:
恒等(-) :条件满足时,结果成立。
非(~):条件不满足时,结果成立;条件满足时,结果不成立。
或(V):只要有一个条件满足,结果就成立;
且/与:(^):多个条件都满足时,结果才成立。
步骤:
将数字标识输入和输出
画出因果图
将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
生成测试用例

小结:
输入条件或输入条件的组合比较少,之间用判定表设计测试用例
输入条件或输入条件的组合比较多,组合使用判定表与因果图

5.正交表

作用:用最少的测试用例去覆盖最多的测试路径
概念:是一种基于组合数字和概率学知识,通过设计最少的测试用例来获得最大的测试覆盖率的科学实验方法。
正交表:
k代表因子(输入参数)
m叫水平(输入参数的取值)
n代表测试用例数
读法:K因素m水平
步骤:
需求分析
确定因子与水平(因子:控制名称;水平:每个控件对应的取值)
确定要采用的正交表
将正交集中的字母用文字代替
设计测试用例

6.场景法【五星】
概念:基于用户操作场景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主要用于测试多个功能的组合。
使用场景: 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冒烟测试
基本流:模拟用户正常流程或操作的场景
备选流:模拟用户错误流程或操作的场景
步骤
需求分析
确定基本流与备选流
基于基本流与备选流设计测试场景
一个场景就是一个测试用例

7.流程图法【五星】
流程图法概念:用流程图的方式去展现基于用户使用场景设计测试用例的一种方法
流程图概念:使用形状和连线来表示业务流程执行顺序的一种图示。
作用:帮助测试整理理解系统的业务,各个模块、子模块在业务上的关联性
使用场景: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冒烟测试
常用符号:
开始或结束:椭圆
方向或路径:箭头
处理或操作:长方形
判断:菱形
输入或输出:平行四边形
步骤:
需求分析
绘制流程图(分析流程节点、节点的先后顺序)
设计测试用例(一条流程路径就是一条测试用例,注意覆盖流程图中所有的路径)

绘制流程图:
  1. 错误推测法:
    概念:利用测试人员的直觉或经验去发现程序可能犯错或容易犯错的地方,重点强调测试经验。
    使用场景:
    基于之前的项目经验测试当前项目中类似的功能模块或系统
    针对重点功能进行复测。

八大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总结:
原则:
具有输入功能,但输入之间没有组合关系==》推荐是等价类划分法
输入有边界,如长度、类型 》用边界值补充测试用例
多输入、多输出、输入与输入之间存在组合关系、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依赖和制约关系
》推荐使用因果图和判断表
用最少的测试用例获得最大测试覆盖率时==》 推荐使用正交法
多个功能的组合测试==》 流程图与场景法
最后推荐使用错误推荐法进一步补充测试用例

你可能感兴趣的:(测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