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这个正迅速扩张的团队仍超乎寻常地保持着“亢奋”和“战斗欲”。有人质疑这是“精神控制术”,而阿里巴巴决定在新年将塑造团队的种种魔力“制度化”,成为其“基本法”。
在以“白娘子传奇”闻名的江南杭城,坐落着两个气质与这座城市极不搭调的楼层。15天前,这个富有“攻击性”的空间———“淘宝”,迫使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女人之一,eBay总裁惠特曼放弃了亲自角逐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欲望。
与其气质一脉相承的,还有附近华星时代广场和创业大厦的9个楼层———“支付宝”和“阿里巴巴”。2007年伊始,“支付宝”宣布对非“淘宝”商家收取技术服务费。锋芒毕露背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小个子领袖———马云,因超凡的个人魅力,他被公众供奉于“神”坛已经有6年。
“多么奇怪!”一位杭城老媒体人说,“6年2190天,这个正迅速扩张的团队仍超乎寻常地保持‘亢奋’和‘战斗欲’。”然而这个团队的绝大部分人,拿着国内同行业中下水平的工资(在杭州处于中等),却有着职场人士对职责少见的忠诚、幸福感和向心力。
关于这种神秘能量的来源,坊间有诸多私语,如一个“中国式狂想”,“精神控制术”,进一步的解释是———“个人崇拜在国内互联网公司中,无出其右,极其宗教感的文化保证了团队的勃起。”另有人将其比喻为“米老鼠帝国”———“在迪斯尼,没人敢把以前的思想一扫而光,每个人心里都明白,公司创建人沃尔特不会喜欢那样的。”
对此,阿里巴巴的官方说法不痛不痒———“企业文化”。但据接近该公司的人士透露,在新近结束的集团战略会议上,阿里巴巴已第一次将此魔力作为“制度化”建设提出,“其在阿里巴巴2007年战略的重要性,甚至要高于‘速度’、‘创新’这些互联网公司耳熟能详的名词。”
“职场乌托邦”
“这恐怕是中国笑脸最多的一个公司,而且执行力超强,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是卫哲的答案。两个月前,他刚从百安居中国区总裁变身为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7个月前,首次踏入阿里巴巴的卫哲,这个传统零售业的“销售狂人”就已经看到,一群互联网销售人员在一部部冰冷电话前长时间站立,手舞足蹈。
“难道你不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么?”一位淘宝新雇员已经没有疑问,虽然两个月前,他还因不能理解公司无处不在的激情而独自偷笑。另一位因挫折极度消沉的女士来到阿里巴巴,三个月后姿态已焕然一新。尽管她3000左右的薪水在大部分白领看来毫无兴奋点,但她口气铿锵———“请不要再和我提自杀那些愚蠢的话题,我正在给中国的电子商务做贡献。”
魔力还蔓延到与阿里巴巴雇员朝夕相处的亲人。马云习惯不定时邀请他们到公司“视察”并非秘密,但是大部分人不知道他们走出大门后,会对“枕边人”感慨———“加油干吧,以后就靠你了。”曾有一位以抱怨“丈夫工作过于拼命”著称的妻子,最后在阿里巴巴员工大会时跌跌撞撞冲上了主席台:“我想感谢你们,我很荣幸将丈夫交给了阿里。”
还有一些更激动人心的画面。据一位淘宝雇员透露,当淘宝交易额冲过目标值时,雇员们将在部门经理带领下愉快“裸”奔,男生脱掉上衣,甚至只剩下一条裤衩。当然,这一业绩并不直接返点到个人薪水上。
这里的一位“销售冠军”还在一个寒冷的冬日跳下了西湖。事情源起一次“豪赌”———如果他能在2004年实现一年1000万元的销售额(相当于其2003年的3倍),马云将应允他去世界上他喜欢的一个城市喝咖啡,但如果失败,代价是在最冷的节气“跳西湖”。结果,该销售冠军达到了似乎异想天开的销售额,但离马云“老客户续签持率必须在80%以上”的附加条件差了一个百分点。
还有更多疯狂的场景。阿里巴巴和各子部门的狂欢频繁发生———马云会打扮成维吾尔族姑娘或江南小城的普通渔夫;而阿里巴巴的首席财务官蔡崇信,这个被业界认为不好说话、极其严肃的人,偶然也会穿上女人的丝袜、在众目睽睽下跳起缠绵的钢管舞。
所有的人都在提示,这个类似“职场乌托邦”的团队,是马云头脑的一个翻版。这个4800多员工的团队有着和军事企业一样高度统一的价值观,马云推崇的“六脉神剑”———“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和“敬业”。
有人指出,如果把“职场”视为一个交易系统,阿里人降低了交易成本———“长期处于同样的氛围,对内高度统一,大家都用同样逻辑对待他人,不适合的人将被‘舆论’自然淘汰,实际上避免了很多单位的‘口是心非’,是管理成本的极大节省。”
“精神控制术”
然而,阿里巴巴团队魔力来源的核心,关乎人性的深层秘密。对此,有一位通晓心理学的商界人士解释———“阿里巴巴一直在有意无意维护马云的‘神坛’形象,以实现类似崔健《一块红布》中叙述的‘神秘控制’。”
这个判断似乎得到了佐证。大部分员工事先听说过马云的传奇,而在其此后的职业生涯中,马云的神话、价值观和理想在公司的各种场合被宣讲、重复,然后无孔不入地传染。而当一个团队对领导者产生图腾崇拜的心理,它内在循环所产生的力量,将导致遇敌时的所向披靡。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利夫顿(Robert Jay Lifton)对“精神控制”的分析,除核心的“神秘控制”外,方式还包括———发展一套内部术语用于交流与思考,以强化个体对所倡导价值的使用等。
在这里,每个淘宝雇员都有一个“花名”,它们来自马云酷爱的金庸小说。最近,这个“花名”单正逐渐向中国神话《西游记》的角色拓展。
“符号是一种自我定位。”员工们说,当这些“令狐冲”、“黄蓉”和“孙悟空”在一起,把每次平淡的业绩冲刺幻化为热烈的小组竞争。而马云判断员工优劣的思维,已在公司广而告之———有业绩没团队合作精神的属“野狗”,应被坚决清除;老好人但没业绩的属“小白兔”,会被逐步淘汰;有业绩也有团队精神的属“猎犬”,这才是阿里巴巴最需要的。
与此同时,员工保持着忙碌状态。这些雇员除要共同冲刺高标准的部门业务指标外,个人还要接受公司安排的各种培训,这些必须修满学分的科目包括“阿里课堂”、“阿里夜谈”、“阿里夜校”、“百年大计”、“百年诚信”和“百年阿里”等。
“这已经是阿里巴巴团队的一个定式。”上述杭城老财经媒体人说,忙碌被认为是实现“精神控制”的必要条件———因为忙碌将导致员工们没有时间深入思考集团内部的事,不能分身接受更多信息,因此对身边一切习以为常。
但不少淘宝员工说,“精神控制”并不是“蒙蔽”。他们的理解是———“马云通过团队培训和系列潜移默化的训导,让员工在他的价值观和体系面前选择,否则能力再强,也不能呆在阿里巴巴。”
不过,两者在解读阿里巴巴团队魔力的另一入口———“一个严厉的制度设置”时,取得了一致。
的确,这里有每年10%的淘汰率外,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考核制度———50%是业绩考核,另50%则以“六脉神剑”为参照的价值观打分;又如这个公司奖罚分明,而也曾有一位销售冠军因对客户“过度承诺”伤害“诚信”一条,而被驱逐。
这里的员工还被热情告之,他们拥有一个特别的“安全保障”———个人对公司的“不满”除可以向上司沟通外,还有来自人力资源部门一位负责点对点的“员工关系”职员。
但在另一些人看来,这又是一种“头脑”监管。“我尝试的结果是更坏,而不是更好。”阿里巴巴某个老雇员说,“虽然提倡民主,但实际上,我们的文化之一就是‘服从’,因为‘上司总是对的’。”
期权与“魔力”
有批评人士指出,对于互联网这样一个以自由为时尚的行业,阿里巴巴的管理方式貌似“污点”。不过,最近专业鉴定和出版机构荷兰CRF关于“中国杰出雇主2007”的评选中,阿里巴巴作为中国唯一的互联网企业,刚荣登榜单。
有人说,这里的雇员每人每年有1800元的“outing”(游玩)费;有一个连厕所也充满人生哲语的办公室;这里以客户利益至上,“六脉神剑”的各个要素都积极向上;如果工作卖力,销售人员的提成其实相当不菲,何况这里还“温情脉脉”,如果离开(包括被淘汰)也有重新回来的机会,因为每个人的编号都被无限期保留。
在新近结束的集团战略会议上,阿里巴巴要将此魔力作为“制度化”建设提出,使其成为一个诉诸文字的“基本法”。分析人士认为,在一个知识时代,团队价值即最大价值。尽管阿里巴巴分散的股权结构让人担心,但“如果马云控制了团队和士气,并有效地使团队共进退,那么这是一个不可能被并购的企业,因为投资人的并购目的是实现投资增值。”
现在,这个“魔鬼训练营”团队因为扩张正在迅速变成一个庞然大物,阿里巴巴在一年内进入了将近1000名员工。而马云还可能退休,他个人对团队的现实影响可能会逐渐减弱。
“如果这个集体还在,我会愿意留下。”这是淘宝新员工的回答。或许,这也是阿里巴巴需要“基本法”的另一个原因,但是,这种管理方式是否真能够长久?
在最根本的经济利益上,据了解,在2003年9月后进入“阿里巴巴”事业部的员工将不能获得公司期权(“淘宝”和“支付宝”仍能获得),虽然之后马云为这批员工补了部分股权,但数量仅在每人2000股到4000股之间,相比此前几万股左右已经大大减少。
现在,按照阿里巴巴公司的官方说法,每位新进员工仍有机会获得公司期权,但主要以奖励形式出现,并不是绝对。而事实上,阿里巴巴事业部与其他事业部的期权分配相比显得比较少,因此颇有意见。而确有部分拥有2000到4000股的员工私下透露,等期权兑现可能会考虑离开
来源: 南方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