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何不做做内容价值输出?

豆瓣何不做做内容价值输出?_第1张图片

从我个人的感触和对身边朋友的观察来看,豆瓣还更应该把一件事情做好,那就是产品内容的价值输出。

在互联网行业中摸爬滚打后成功的人士都有一个共识,就是互联网这个行业做事情不能太高大上,要贴地气。似乎豆瓣与这个原则恰恰相反,因为无论从豆瓣产品的名称——九点、达罗,还是豆瓣新出的产品——豆瓣事情,都可以看出豆瓣在做一件非常理想化的事情,让用户付出更高的成本,然后给积累高质量的内容。即便我们可以说豆瓣这个公司理想化,豆瓣这个产品小众,但是对于豆瓣自身而言并没有错,而且从一个公司本身的角度讲应该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1)豆瓣的产品形态并不适合用户高效浏览信息

论中文社区内容的质量豆瓣算是很好的了,不能否定他的价值,我只是对他的发展给予一些建议。一个内容型产品总是面向两端,一个是创造内容的一端,一个是信息接收的一端,在1.0时代创造内容的一端主要是网站的编辑,但是在2.0的时代,创造内容的这一端也变成了用户。创造内容的自然是产品的用户,但是接收内容的就不一定了。我在以前写过一篇文章《什么样的用户适合豆瓣》主要是写豆瓣的氛围利于吸引用户创造内容,但满足了创造内容的这一端并不意味着也适合接收内容的这一端。我在那篇文章中也写到豆瓣的产品形态对于信息接收者来说并不适合,而要论受众数量,肯定是接受信息的这一端更多。

于推荐而言,大概有两种思路,一种是直接给用户呈现推荐的结果,一种是产品本身积累关于产品选择的影响因素而让用户自行选择,显然豆瓣属于后者。做第二种的话就得考虑如何将信息有效的传递给用户,让用户选择信息的时候更便捷,例如现在很多网站都会采用一种用星星闪亮数量对产品做综合评价的形式。而且从大环境上来讲,现在用户越来越多的行为都在移动端设备上发生,所谓碎片化背后其实也是用户在单个产品上停留的时间减少了,用户的耐心减少了,所以豆瓣更好的输出产品内容就显得更有必要。

2)内容价值输出的方式已经比较成熟

电影和读书是豆瓣非常重要的的两个频道,拿这两种类型的信息来说,用户的评论信息不仅对用户自己的选择起到作用,而且用户通过看别人的评论也会获取一些知识。豆瓣积淀的内容不仅对用户有需求,产品的内容也非常适合价值输出。谈到产品内容的价值输出方式,其实有很多公司也都在做,除了推出独立的手机应用外,例如知乎推出的知乎日报,还可以跟其他平台进行合作,例如很多网站都跟多看合作推出了自己的电子杂志,i美股推出的《雪球专刊》,知乎推出的《知乎周刊》,穷游网推出的《穷游锦囊》等。这种方式是按照一定的维度将内容汇集,通过更加垂直的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

3)价值输出的方式会培养产品的潜在用户

依赖用户贡献内容的社区,如果刚开始就引导用户在社区中贡献内容的话,难度会比较大,倒不如借着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产品在用户心中的知名度,时间久了用户也很容易变成产品的用户。其实无论内容是什么样的形态,文字、图片或是音频,都需要用户主动付出行为,即便是科技再发达,恐怕对用户在内容贡献过程中付出的成本也不会有太多改善。要想用户贡献内容,需要用户在社区中有好的沉浸感,而这种沉浸感需要用户与社区有频繁的接触,看到别人的内容后也会激发用户自己的创作热情。

说实话,我挺希望豆瓣推出这样的产品,不过具体该如何去做,还值得考究,而且我也担心豆瓣如果这样做,会对现有社区的氛围有怎样的影响,是推出独立的客户端产品还是跟其它平台合作。产品内容该按照哪个维度去聚合,是按照内容一部电影一个产品还是一本书一个产品,还是按照主题......一个产品在具体实行过程还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考虑,作为一个用户,非豆瓣员工,我只是吐槽一下自己的想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豆瓣何不做做内容价值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