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考本质(王明鹏)---视角训练之45

批判性思考本质(王明鹏)---视角训练之45_第1张图片

经典书籍阅读百遍不为多,只是坚持下来很难。比如我所看过的这本《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写得非常好,认真看过一篇后,只有震撼佩服而后全部忘记,唯一印象也就是头脑标记为“好书”。后来努力读过几次,可惜用功不深,领会太浅,但是仅仅批判性思考这个词语已经给很多警示和启迪。

批判,意味着尊重任何人观点但是不轻易认同,只有通过逻辑推理和科学判断,经过自己思考后方可以给以点评,这有点像《如何阅读一本书》评判一本书的观点。

我想批判更多是从文章观点出发,可否经得起推敲,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凡是大道理都是废话,连批评也不值得进行。

批判意味着带有人文情怀,超越感性的批评,从观点和意义出发,不仅仅为了议论人事物,更是结合自己真实人性,真诚对待我们耳闻目睹的一切。

因此,比较起来看“批评”则简单的多,批评意味着带有强势的主观评价,并且以否定为主。或者就像“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惩罚条件,天真的认为只要惩罚性质的批评对方,就会带来好处。

岂不知,大错特错。因为批评是情绪发泄,属于感性水平,而批判则是超越感觉和情绪,属于充满人文特征的理性水平。

举个例子,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候,

批评者会这样说,“我早就说过吧,要好好学习,要努力,不要贪玩,不然不会考的这样差,现在知道了吧!”

批判者会这样说,“我们都希望通过自己努力得到一个好成绩,现在考成这样你一定很难过,让我们一起看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改变一点点!”

当然,面对截然不同的价值观时候,对话是个非常痛苦事情。比如今天听闻老人家阻止孩子回家看望的事情,表面理由是老人觉得天热不希望孩子一家回去遭罪,此外估计还有说不出口的,比如不满回家除了吃喝不帮忙,除了悠哉不交流,总之体会不到意义吧。于是不同观点者开始辩论,试图说服回家看看只有好处不能阻止,结果呢除了搞得一肚子不乐意,没有任何效果。

这样的结果我早有预料,因为改变一个人是上帝才做的事,我们普通凡人千万别奢望改变别人,换句话也可以说,我们是很难被别人所改变的,不是嘛!

从这个角度说,批判就是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论证解释;而批评只是否定别人,并不给出可行性建议。

为此对于心理咨询者来说,知道什么不能做要比知道做什么更重要,比如李老师几篇谈抑郁症的文章,核心观点是告诉大家先定性再定量,即先搞明白是否咨询范围,要排除器质性病变和精神科医生权限,凡是这些范围内的就不是心理咨询者的工作,一旦稀里糊涂参与了后果无限严重。

而对于能做的案例,要有效有用有操作性,应具有人文色彩的批判性,比如五个例子引导法,比如着陆技术。

简单说下心理着陆技术,记得很早以前李老师写过一次文章,说有个求助者半夜求助,李老师要求他保持冷静,按照自己提示来做,首先说出看得的三件事物,再说出听到的三件事物,再说出三件感受事物,这样依次说完,其实就是感性变得理性的过程,从混乱幻想回到现实世界。这个技术叫“着陆”,“让我们稳稳的立足当下,去安抚内心被勾起的来自婴儿期的不安全感。”

因而,从批判者而非批评者角度看世界,内心更加平和,理性,人文,独立,解决问题而非纠缠问题,引导启发而非宣泄评价。如此方可更深理解,“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唯我何求”。

作业:(1)思考“批判”与“批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批判是最高的尊重”?(2)复习一下我提到的我那几篇涂鸦和技术,因为从大家的点评看,似乎没读懂:(3)重要的是回答“我的辛劳能否成为您点评、转发和打赏的动力呢”?坚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批判性思考本质(王明鹏)---视角训练之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