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传递30年,见字如晤上演老友记!

很多年前,我们交流方式不像如今,一个电话、一条短讯,信息就可以分秒必达。在手机还没有这么流行的时代,我们的信息传递都是通过三四张素签和一张邮票传递。素签肯定是自己用心挑选间或沾染一些花瓣的清香,然后便会虔诚的在上面书写自己的近况和心情,最后贴好邮戳投递出去等待回信。那种满心的期待随着时间的推进,必然会如陈酿老酒般甘甜。

见字如晤,文字是最留情的东西。透过一笔一划,仿佛可以预见他/她的预见,经历他/她的经历。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们交流方式早就变化多样。电话、短信、QQ、微信每一种交流工具都可以为你高效直接的传达信息,你可以听得到对方的声音,可以见到对方说话的表情,还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表情包表达你的喜怒哀乐,你再也不需要因为距离的长远而等待回信。所有的东西仿佛搓手可得,可是分明都不一样了。

明信片传递30年,见字如晤上演老友记!_第1张图片

图源:来自网络

在上海的一家明信片集市,两位身跨帆布包的老人,在挑选着明信片。他们分别是蒋先生和赖先生,以前曾是同事。同事之情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感情?大概就是吾于尔同行、同心、同德、携手,欲以披靡天下的气魄。但是看他们之间似乎超脱了这种普遍认知的感情,好像亲情更像是友情!

蒋先生说:“我以前在深圳,给他寄了一张明信片,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好了!”

赖先生说:“他给我寄的那张明信片,是我最早收集的一批!他买明信片,不用担心,绝对会有一套是给我的!”

就这样,他们回寄明信片30年。30年,他们人生的三分之一的时间,期间看过多少的风景,遇见过多少形形色色的人,那些生命中熙熙攘攘的人都只是路过而已,而他们彼此都留到最后!所以蒋先生不管去到哪个地方,每年必然会在当地挑选一张精美的明信片给对方寄去,赖先生也必然如此。

明信片传递30年,见字如晤上演老友记!_第2张图片

图源:来自网络

童年的时候,我们也喜欢送朋友自己制作的明信片,会特意的去书店买颜色鲜艳的卡纸,然后绘画出自认为最美丽的图画,折成一个心形或者动物的形状,在内页写上话语,话语肯定会是“我们要永远做朋友”,仿佛是一种誓言。我相信,当时书写的我们,肯定也是抱着会实现的心态,奈何不敌时间的蹉跎。

“永远”到底有多远,现在的我们认为它是时间和生命的维度。有时候却也不是这样,当下即是永远。教会我的是一对闺蜜,她们年龄偏大。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去年的冬天,我记得当时大雪席卷了城市,雪白的世界纯净美丽,勾起了许多人去踩雪的欲望。我也不例外,中午之后,我和朋友们在约定的地点碰面,一起进入赏雪的地方,去的时间比较晚,其实并没有多少景可以看,再加上人多,所以我们看的意兴阑珊。一路上走走停停,正准备回去的时候。

明信片传递30年,见字如晤上演老友记!_第3张图片

图源:来自网络

在一片树林里,看到一对阿姨,大概60岁左右,穿着一身颜色鲜艳的衣服,在树木傍边摆拍。因为想要照一张全身的合影,所以找到了我们。她们调出了一张大概20多年前的合影,说是要照一张类似的照片留作纪念。

我们看了看那张老照片,泛旧的边角透过屏幕诉说着它的年岁。同样是一片雪景,同样是这两个人,同样的笑脸,只是青春早已经不再。他们互相打趣说着对方的鱼尾纹和白头发,笑的旁若无人!

看着她们快乐的任何人都插不上话的样子,突然明白,友情的期限很多时候不需要被定义,有时候当下就是永远。

很多人,总是会感慨缺少能聊得来的伴,可能会想着再多参加几次聚会,或者是多喝几杯酒,朋友的情谊就坚定不移;又或者是在一个城市里多待一阵,就会交到知心的朋友。可是事实证明,你越执着,越不能如愿。

明信片传递30年,见字如晤上演老友记!_第4张图片

图源:来自网络

赖先生说:“我每次见到邮筒,总会有一种期待,那里肯定会有他给我寄来的明信片!通过明信片建立的友谊已经有30年,之后肯定会持续下去!”

人与人之间建立起联系,有时候只需要一个眼神,一句话就可以,即使随处的位置会有所不同,可是对彼此赤城关爱的心是一样的。

只要稍微抬抬头,就会看到相同的天空。而友情不过是,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在何时,都可以找到可以倾诉的对象!


———— / END / ————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以下链接!

你可能感兴趣的:(明信片传递30年,见字如晤上演老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