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一 八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
寻医之旅
晔问
问尊严,问名声
问灵魂,问态度
……
READ ON
「余威德 | 眼科医生中的金牌工程师」
人 物 介 绍
余威德,医学硕士,宁波市第一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医师,中国康复医学会视觉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太学眼科高阶白内障中心主任,太学眼科集团高阶白内障首席青年专家,德国蔡司三焦点青年顾问专家。瑞士 STAAR公司EVO Visian ICL手术认证医师。曾在2016年浙江省眼科学学术年会上担任首届3D屈光白内障手术直播示范医师。2018年获得蒙面术者全国总决赛“金牌价值奖”。从事眼科临床及教学工作十余年,针对个性化屈光晶体手术有独到见解和丰富经验。
特别擅长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高度近视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ICL、TICL)等眼科显微手术。
采访笔记
“我导师姚玉峰教授评价我,是他研究生里最聪明的学生之一,但就是不务正业。我从大学里就开始写代码,编程序,琢磨各种软件系统,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五六年前。我一度视金山软件WPS的求伯君为偶像,他也是我们浙江人。导师这么评价我,我当初有点沮丧。但是现在来看,那些你所嗜好的不务正业,并不会消失在你的意识底层,而总是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不知不觉成了你的助缘,最后都成就了你。”
余威德,宁波市第一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医师,擅长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等眼科显微手术。
由于种种原因,他坐过多年的冷板凳,他把那段日子当作日常生活里的一撮盐。“我相信一定是有机会的,而且机会总是猝不及防,所以,我得做足准备。”
他是我见过的天赋甚高的医生,又够用功,他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去印度Aravind学习的,那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眼科医疗体系。学期三个月,第二个月就让Aravind分院的白内障中心主任惊叹“Amazing”,他笑侃:我们中国人,用筷子的,手总是巧一些。那三个月,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国内没有机会上手的手术,他全部做过来,从清晨七点,学到晚上九点。他适应着那里的各种咖喱,电扇,硬饼,乱飞的苍蝇,随地的便溺。
2016年,他终于为自己正名,第一次上手术直播,就被台下观众点评“青出于蓝”,而那次直播,他与蔡司结缘,与蔡司三焦点结缘,与蔡司各种的产品设备结缘。
他坦言,对设备的嗜好,不亚于手术。有人说,他是一个典型的工程师思维的医者,他使用设备,热衷于每一个参数代表的意义,“晶体测量和晶体选择是我的强项。所有参数都是我自己调,我十分享受这个过程,面对一个个鲜龙活跳的个体,参数当然各不相同,我必须调出最合适的参数。”有时候他调出的参数,连设备工程师都说,没见过这样的参数组合设置。
“我要的是人机合一,机器知道我想干什么,我也知道机器能干什么,这与外科医生人刀合一,心至手到,是同样的道理。”
而事实上,一个工程师思维的医者,在患者管理方面,也是独树一帜,令人惊讶。我听过他的演讲,讲“三焦点晶体管理流程及患者沟通优势”,门诊接诊,基础检查,初步沟通,术前系列检查,人工晶体的优选和计算——总共十多条,而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化的步骤说明。
“每个来做手术的,都是犹豫慌张的,我能读出他们的心事,他们已无法忍受白内障、老视、高度近视带来的低质量生活,又对手术充满恐惧和不安。所以,我得让他们知道,手术是成熟的,流程是放心的,医生是用心的,每个环节都是安心的。我对他们说,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的眼睛一次重生的机会。”
他的母亲,是他用蔡司三焦点晶体的第十一例手术。“术前有点紧张,也有点兴奋,毕竟是妈妈,不过术中,我真的忘记了,面前躺着的患者就是我的母亲。”
我笑了,我想告诉他,这样的他即将成为中流砥柱的医者,除了临床,最重要的是思考医学的旅程,从个体生命和健康开始,逐渐走向科技、历史、社会的深处,一直走到人类文明的最前沿。这是因为:医学,在试图用最先进的科技,去寻找最古老的生命问题的答案。
1/ 天赋
在印度学习的日子里,Aravind分院的白内障中心主任对余威德的手术发出惊叹“Amazing!”其实,余威德的这种天赋,早在儿时就已显露出来。
6岁时,余威德的家对面开了家裁缝店,好奇的他,喜欢跑去看店主用缝纫机绣花,看他跑来几次以后,店主笑着问他“你是不是也想学绣花?”余威德腼腆地点点头。于是店主有空就教了他一两回,本觉着是小孩子闹着玩,谁知不多久,余威德竟独自用缝纫机在垫子上绣出了一朵牡丹。店主和父母看到后,都夸他手巧:“你长大后当个外科医生吧!这双手灵巧,能帮病人开刀呢!”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高考填志愿时,他从上至下全填了医学院,班主任打趣说:“你这是要从头医到脚啊!”成绩出来后,位列宁海县第二名,由于低估了自己的分数,本可以上清华的他,最终被浙江大学医学院七年制录取。
他的内心是欢喜的,医学恰好能够发挥他的所长,打小就喜欢精细操作的他,似乎找到了他的天命。在专业选择上,他听从导师建议,选择了要求更精细的眼科。
攻读硕士期间,他遇到了人生里重要的导师——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姚玉峰教授,他天资聪颖,很快获得了老师的赏识。2004年硕士毕业,导师希望他留院读博,然而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拒绝了老师的好意,最终回到家乡宁波,到第一医院工作。
在宁波市第一医院的工作,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当年的眼科仅仅只是一个小科室,一心想学习做手术的余威德,向科主任提出想要学习白内障手术的愿望,主任对他说:“大病小病先看起来吧。”余威德有点失落,但想要学习白内障手术的念头并未动摇。
在2009年考上主治医生后,他便向院长递交了去印度Aravind眼科医院学习白内障手术的申请,他刚走出院长办公室,雷厉风行的院长便电话向科副主任了解情况,科副主任说余威德是可塑之才,申请立马被批准。可由于国际关系动荡,申请出国的流程漫长,直至2013年他终于踏上了印度的学习之旅,到达全球最大的白内障防治机构、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中心——Aravind眼科医院进修白内障手术。
来到印度的三个月,种种生活的不适困扰着他,没有空调,只有电扇,硬饼难以下咽,但为了学习技术,余威德只得埋着头干嚼下去,以至离开印度时,他发现自己的颞下颌关节已经紊乱。好在生活虽然艰苦,但学习仍是快乐的。从大切口到小切口,再到超乳手术的学习,他总能完成的很好,并且他在超乳手术上的用时远少于当地医生,同样的手术,他用时20分钟,当地医生却要花上30分钟,甚至更多。印度老师觉着不可思议,他们难以想象一个从来没有做过白内障手术的人,可以完成得既快又好。余威德笑侃,中国人,筷子用的多,手灵巧些。
2/ 磨砺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想,我准备了十年。”余威德回忆道。
2004年工作,到2015年才正式走上手术台,这十年的等待是漫长的,但也是值得的。2015年,宁波市第一医院联合台湾大学集团成立太学眼科中心。医院开始注重眼科医生的手术培养,余威德先跟随杜新华教授学习撕囊,后参加超乳发展项目培训。
在几轮学习后,余威德开始了自己国内的第一台白内障手术,手术前,他感到压力倍增,因为他知道万一手术出现问题,他将退无可退,没有人能够帮助到他,那一刻所有的压力都压在他的肩头。他鼓励自己说:“万事开头难,以后就会好了。”手术很成功,现在回想起来,他觉着那台手术是他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
在手术的第一年里,他如履薄冰,体重也随之下降。有时候吃早饭,他的心都是悬着的,他担心早上查房,患者的术后效果不好,辜负了患者的期望。每每查房时,看到患者恢复很好,他会感到特别欣慰。
2016年5月20日,余威德在浙江省眼科学学术年会上初露锋芒。
在得知自己将担任首届3D屈光白内障手术直播示范医师时,他的内心是忐忑的,毕竟他才做过500例手术,然而导师陪护在旁,给了他很大的信心。他在直播中,动作干净利落,每个步骤都不慌不忙,堪称完美,只花了十分钟就完成了手术,得到了一致好评。“经验很重要,熟能生巧,现在我只要5-10分钟就可以完成一台超乳手术。”余威德补充道。
也是这次直播,让他与蔡司结缘,与蔡司三焦点结缘,与蔡司各种的产品设备结缘。在眼科中心的邀请下,姚玉峰老师来到宁波,开启了宁波市第一医院太学眼科中心的一个新里程——完成了宁波市第一例蔡司三焦点晶体手术。同年12月,余威德也开始了自己的第一台三焦点晶体手术,此后,他的眼科手术技术一路突飞猛进。
余威德认为:“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一定要不停地学习新事物。眼科的发展离不开晶体学的发展,植入晶体的不同会带给患者不同的视觉效果,植入单焦晶体,患者看东西永远是单焦,而三焦是目前最好的技术之一,远距离、中距离、近距离都是清晰的,我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好的,更接近母体给予的产品和技术。”
3/ 礼物
“用心对待每位患者,达到患者最满意的视觉效果,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
这些年,余威德见过奇迹,也见过幸福的泪水。他清楚地记得,有位视网膜上有裂孔的患者,在术后视力得到了矫正,脸上露出的欣喜,仿若重生;他也记得戴了二三十年厚镜片的高度近视患者,在摘除眼镜以后,激动地流下泪水,说“哇,从来没看得这么清楚过。”
然而,余威德并不满足于手术刀上的精进,他还执着于流程管理。
对待手术患者,他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管理流程。从门诊接诊、基础检查、初步沟通、术前系列检查、人工晶体的优选和计算、术前谈话等等,一共十多条,而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化的步骤说明。他在手术之余,还对患者资料进行梳理,为每一位患者建立了档案,以便术后随访。
有位患者这样形容余威德,“他就像是一个裁缝,从量体裁衣到制作,整个流程都是由他来完成,这样我很放心。”余威德认为,医生需要参与整个过程,用心和患者交流,了解全局后,才能达到让患者最满意的效果。
余威德在医学上的追求,并不止于此。他对仪器设备参数有着嗜好一般的追求。而其中缘由要追溯到初中——当年,余威德看到别人打字很快,好胜心强的他迫切希望自己也可以。由于家里那时还买不起电脑,他便跟着姐姐到单位去自学五笔打字。大学时,他对电脑的渴望变得更加强烈,父亲借款给他买了一台笔记本。他如获至宝,从卸软件到安装系统,都自力更生。为此,导师还评价他为:“很聪明,却不务正业。”
然而,当初看似不务正业,却在工作中形成了他的与众不同。
由于喜欢琢磨电脑,他觉着每台机器就像一台电脑,于是他把每台仪器设备当成电脑一样去研究,都会先看说明书,并将每个参数代表的含义都刻在脑海。在手术前,他会根据每位患者的情况,将参数调到最适合的位置。有时经他调过的参数,设备工程师也没见过。“更奇妙的是,有时做手术,甚至会感觉我的双手是自动的,而那时,我知道机器能做什么,机器也知道我想做什么,我想这就是人机合一。”
在完成了十台三焦点晶体手术后,余威德心念一动,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母亲老花300多度,戴着厚厚的老花镜,坐在沙发上给他织毛衣。余威德说:“妈,我给你做手术吧,做完手术,以后都不用戴眼镜了。”母亲迟疑了片刻后,笑了笑说:“好”。
2017年09月底,余威德的第十一台三焦手术,是献给母亲的礼物。
术前,他像对待其他患者一样,为母亲做眼病筛查,精心选择合适的晶体,并根据母亲的情况调整设备参数,计算度数、切口方向。手术那天,按照往常的手术流程,换上衣服,洗完手,跟母亲说笑了几句,便开始手术了。手术过程中,他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甚至一度忘记是在给母亲做手术。手术很成功,术后第一天,母亲的远中近视力都达到了1.0。虽然没有说太多夸赞的话,但从母亲愉悦的神情里,余威德读出了欣慰和自豪。
对待每一次手术,他都保持高度专注、正向鼓励。一位患有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患者,躺在手术台上,脸上盖上铺巾,手术已经开始,患者却一下子喊起来:“我害怕,我要起来,我有幽闭恐惧症!”余威德镇定地让护士给患者吸氧,轻声说道:放松,我们都在你身边,你会很好,手术会很成功。护士全程握着患者的手,配合着安慰患者,十分钟后,手术顺利结束。
他也曾遇到过有执念的患者,那是一位66岁的企业老总,想花钱到国外去做双焦手术,固执地认为双焦技术更成熟,三焦技术不成熟。余威德不厌其烦地给他举例:“你到一个城市去旅行,你可以选择马车、自行车、高铁,高铁虽然不是最成熟的,未来还会有更快的,但自行车、马车的技术已经不会改变了,你会选择哪一个?”这位老总最终被说服,欣然接受三焦手术,术后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并捐赠15万给眼科中心援助白内障复明工程。
对待患者,他认为,沟通没有秘诀,唯有实事求是。“告诉患者你能够带给他什么,同时术后可能会有什么不适。将所有的实情充分告知,便是最好的沟通。”
而未来,余威德希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能够享用更接近自身的人工晶体,拥有更高质量的视觉生活。
口述实录
唐晔
您现在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开展三焦点晶体手术,请问患者术后的反应是什么样?
余威德
绝大多数患者术后视力可以达到1.0,除非视网膜底板功能不好,或者术后有水肿,恢复需要时间。
唐晔
您的患者管理流程很有特色,说说您的流程管理?
余威德
我的管理流程一共有10个环节,如下:门诊接诊,基础检查,如视力检查、验光检查、眼压检查、眼前段裂隙灯检查、眼附属器检查、干眼检查、主导眼检查、眼位检查、另一眼检查、全身状况的检查及评估;初步沟通,了解患者职业、就医目的、用眼需求、经济条件、患者对目前视力情况的不满及术后期望值;做术前一系列检查,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光学生物测量、眼底检查、角膜地形图检查、眼B超、光定位、红绿色觉、视觉质量检查、视网膜视力、有条件的医院有必要时查眼电生理;筛选出合适的患者,借助患教工具,利用碎片化时间,运用微信等现代化沟通工具,为其进行详细科普讲解及沟通。术前再评估沟通,评估检查结果及介绍病情、明确是否可以使用三焦点晶体、沟通合理期望值、告知可能的手术风险、约定手术眼别及手术日期、交代术前注意事项、开术前用药,叮嘱用药方法及住院流程;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工晶体,使用最佳最合适的计算公式计算度数;预约晶体和预约住院;术前谈话、签字;精准手术;术后随访,叮嘱术后用药,术后1周内到门诊复查,后期定期复查;成功案例分享和宣传,运用微信公众号等发布相关文章。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很重要,流程虽然比较冗繁复杂,但是每一个步骤都是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精心设计,缺一不可。这些环节都处理好了,患者放心,我们也放心,医患矛盾大大减轻,我们在患者心中的口碑也越来越好。
唐晔
跟患者沟通,您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余威德
换位思考、实事求是。能给患者带来什么,同时术后可能会有什么反应,都要清晰地告诉患者。坦率说,目前最好的晶体还不能达到母体给予的那么完美,但这已经是目前最好的科技——这一点要让患者明白,在术前就先把患者期望值降低,在手术中遇到紧张的患者,会告诉他每一个步骤的完成情况,并正向鼓励他,放松,你配合得很好,手术会很成功。
唐晔
对眼科医生来说,技术的发展是如虎添翼,谈谈您的体会?
余威德
医学的发展,手术学的发展,离不开医疗器械、设备研发。像晶体学的发展,如果一直停留在单焦晶体时代,患者术后永远是单焦的状态,没有全程的视力。现在三焦晶体是目前最好的,未来还会发展,最终接近于母体给予的,有弹性,能自主调节屈光力的,那是最完美的。
唐晔
在高端技术面前,医生的作用是什么?
余威德
如果机器能够代替医生手术,那一定是让机器来完成,但一些数值的计算还需要人工完成,还有晶体的选择——每个人适合什么样的晶体,这是机器完成不了的。除此以外,医生要科普宣教告诉有需求的群体,可以改善健康生活的最新医疗科技的存在。
在机器面前,医生要不停学习,批判性地接受新事物,融入自己的理解和观念,形成自己的思维系统。除了学习手术,还要学习测量、计算、仪器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有时候需要参与整个过程,了解全局,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唐晔
您现在如何宣教呢?
余威德
只要患者来,我都会跟他们讲。单个沟通,或者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微信等平台宣教。
唐晔
您现在一年有多少患者,三焦点晶体手术的量是多少呢?
余威德
白内障手术,去年大概做了2000个,高端的三焦点晶体手术80多个。周一到周五,除了门诊都会有手术,手术后,就开始整理患者资料,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唐晔
您觉着,眼科医生需要具备的素养是什么?
余威德
专业、爱心、拼劲、热情、美学艺术感。
唐晔
你之前玩过摄影,拿过浙江大学摄影一等奖,美学和眼下的工作有共通点吗?
余威德
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摄影中的美感和手术的美感是共通的。我可以把手术做得很美,每个环节干净利落,撕囊可以很圆很居中,大小正好,有些人甚至以为是飞秒机器打出来的,这就是美。同时,摄影的知识也会运用在工作中,我拍摄的患者照片,视角与别人拍的,会不一样。
唐晔
2019年,对自己有什么期待?
余威德
在手术上能再上一个台阶,不在于量,而在于质。目前可能是一个瓶颈,再往上很难。愿意把经验分享给同行,把高科技充分利用起来。另外,我也希望学术上能有所成就,目前在做关于VR联合视觉评估的课题,但总感觉时间不够用。
唐晔
会有时间调节自己吗?
余威德
晚上会看一些软件程序,但已经不编程了(笑)。刚工作时写代码,也有运用到工作里,比如在EXCEL里写程序,让数据自动运转。
采访/唐晔 编辑/张静茹
晔问仁医已入驻知乎专栏、今日头条、腾讯媒体开放平台,欢迎前往订阅。
如有相关问题需要提问此医生,
或有感而发,
请在文章最下方评论区留言;
您身边若有工作在三甲医院的仁心医生,欢迎提供线索或者直接引荐。
版权声明:
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晔问仁医]后台留言;
授权使用请注明:“来源[晔问仁医]及作者”。
晔问仁医 |真实,真切,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