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富 || 家庭教育的本质不是教育而是家


请注意,我说的是“孩子的父亲”可有可无,而不是“妻子的丈夫”可有可无。彼时彼刻,父亲对孩子的爱无法直接施与,而只能通过爱孩子的母亲间接实现。


李克富 || 家庭教育的本质不是教育而是家_第1张图片
这篇涂鸦在第322-324页

几天前就接到妇联通知,说“全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培训班”于光棍节这天在青岛召开,我放下工作准备参加两天的培训。没曾想,昨天接到的紧急通知又说我不能参加了,理由只有一个:我的性别是男的!

虽然对这种性别歧视有些惊讶,但反思一下,还是觉得单独对女性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意义更大。我不敢说“家庭教育本来就是女性干的事情”,怕被认为偏激,但要说“女性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着天然的、男性无法替代的优势”,估计能得到比较一致的认同。

男人从事家庭教育其实是对女性领地的侵犯,而女人做不好家庭教育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支撑我说这话的底气在于,一个月前接到了青岛出版社的建议,写一本有关“出生头3年的养育方式对孩子影响”的书,名字都起好了,叫《别错过孩子最重要的那几年——给0-3岁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因此我查阅了大量资料,不乏最新研究成果。

科学的结论(而不只是经验)让我坚信,被称为“小屁孩儿”的婴儿期,尽管被认为除了吃和玩什么也不懂,但这头3年十分重要,是人生的奠基。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阶段必须有母亲的呵护,而父亲则可有可无。

请注意,我说的是“孩子的父亲”可有可无,而不是“妻子的丈夫”可有可无。彼时彼刻,父亲对孩子的爱无法直接施与,而只能通过爱孩子的母亲间接实现。

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李克富 || 家庭教育的本质不是教育而是家_第2张图片
家是这样的!

像爱一样,被爱也是一种逐渐生长起来的高级情感而不是与生俱来的低级情绪,它需要的是时间和体验。而能感受到“十月怀胎”和“一朝分娩”的,不只是母亲,还有孩子。

当然,也只有母亲和孩子。

很多人会主观地以为,一个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胆小,跟父爱的缺失有关。但必须清楚,有关(相关)不是因果或必然。研究却发现,从一个胆小的孩子身上,都能够看到母亲胆小的影子。只不过母亲的胆小经常以反向[注]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盲目的大胆或傻大胆。

是内心的安全感决定着一个人胆子的大小。

如果你相信“初生牛犊不怕虎”,就一定能够认可我说的“安全感不是后天的培养”这句话。

对,一个孩子的安全感不需要特别的“培养”,只要做到不把它“打掉”就够了。

安全感的丧失,始自母亲的怀抱,主要取决于母亲的语言和情绪。

家庭教育以母亲的喜怒哀乐做基础,身教胜于言传;家庭教育又以母亲语言的表述方式为导向,“孩子跟着话长”。

3年可是1000多天啊!

在这段时间内,不恰当的家庭教育,足以让一个本来连老虎都不怕的孩子,变得见了生人不敢说话、怕黑、遇到毛毛虫就浑身发抖……

罪魁祸首就是孩子他妈。

再往上追,是孩子他妈的妈,乃至于他妈的妈的妈。

听我啰嗦这么多,你一定会问:家庭教育这事儿女人都干了,(要)男人干什么?

男人就是好好地爱女人!

“世界上最好的家,就是爸爸爱妈妈。”这话已把家庭教育的内涵囊括了。


李克富 || 家庭教育的本质不是教育而是家_第3张图片
这就是孩子最好的家!

家庭教育的成败,不在于“教育”,而在于“家”。

(151112)


注释

人有时心中讨厌或憎恨一个人,但在表面上却又对此人十分热情和关心;有时心里喜欢一个人,表面上却异常冷淡。无意识的冲动在意识层面上向相反方向发展,人的外表行为或情感表现与其内心的动机欲望完全相反,用精神分析的术语表达叫反向形成或反向作用、反向行为、矫枉过正,是心理防御机制之一。其心理基础是由于内心汹涌澎湃的感情或冲动难以被他人所接受,为了抑制它而形成与其相反的感情或行为。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克富 || 家庭教育的本质不是教育而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