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规划之Word Break详解

之前刷LeetCode。碰到了这道题。

一开始没想到要用动态规划来解。

后来看了一下答案给的代码,又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确实是动态规划。

中途看了很多其他人的博客解释,都没把动态规划讲清楚。

所以干脆就自己来写一份详解吧。


首先,把题目贴上来

Given a string s and a dictionary of words dict, determine if s can be segmented into a space-separated sequence of one or more dictionary words.

For example, given
s = "leetcode",
dict = ["leet", "code"].

Return true because "leetcode" can be segmented as "leet code".


简单来说,就是s能不能由dict中存储的单词拼出来。

注意了,这里有陷阱。不能简单的从前往后substr递增的检查是否包含在dict中,否则会有问题。

比如 s=“aaaaaaa”   dict=["aaa","aaaa"]

这种例子如果用递增的检查,会把s检测成  aaa  aaa a  ,最终返回false。而这个例子是返回true的。所以错了。


下面开始介绍怎么用动态规划来讲。

总的来说,动态规划一般有2个步骤。1.把原问题划分成若干子问题   2.已经计算过的问题可以被后面的问题利用从而减少重复计算。


该说的都说了,接下来到实际问题里面去体会。

先贴出官网给出的标准答案

bool wordBreak(string s, unordered_set &dict)
{
	vector flag(s.length()+1,false);
	flag[0] = true;

	for (int i = 1; i < s.length()+1; ++i)
	{
		for (int j = i - 1; j >= 0; j--)
		{
			if (flag[j] && dict.count(s.substr(j, i-j)) != 0)
			{
				flag[i] = true;
				break;
			}
		}
	}
	return flag[s.length()];
}

简单讲一下这里是怎么利用动态规划的。

首先

vector flag(s.length()+1,false);

这个容器的作用,就是前面讲的2.   也就是已经计算过的问题可以被后面的问题所利用,减少重复计算。

具体怎么做的等会再说。

这里的第一层 i 循环,其实就是我们刚才讲的1,也就是子问题。

你可以理解为 i 从1一直到s.length() ,分别表示从下标0开始,长度为1的子问题,长度为2的子问题,……,长度为s.length()的子问题。

而长度为s.length()的子问题的解,其实也就是原问题的解了。


现在再来解释flag数组。

可以理解为 flag[i]==true表示长度为i的子问题是可以成功被划分的。  

现在假设已经有 flag[i]==true,即长度为 i 的子问题是可以被划分的。现在已经遍历到 i+x 长度的子问题。

然后由语句: 

if (flag[j] && dict.count(s.substr(j, i-j)) != 0)
{
	flag[i] = true;
	break;
}

遍历到j==i时  也就是 flag[j]==flag[i] 由我刚才的假设知 ==true,即 长度为 i 的子问题是可以被划分的

并且有s.substr(j,i-1) 这个子串包含在 dict中。

所以长度为j的子问题现在就可以被划分成  长度为i的子问题+s.substr(j,i-1) 。

所以 长度为 j 的子问题是可以被划分的,也就可以break了。

这样,是不是就利用了前面 子问题i 的计算结果避免了重复计算 子问题i呢。

至此,整个动态规划的思想就讲完了。


我自己又写了一个递归版本的答案,如果你对上面的似懂非懂的话,可以参考一下我的答案。

vector *flag;

bool fun(string s, unordered_set &dict, int i)
{
	if (i == 0 && (*flag)[0] == false)
		return dict.find(s) != dict.end();
	while (i > 0 && (dict.find(s.substr(i, s.length() - i)) == dict.end()||(*flag)[i]==true))
	{
		i--;
	}
	if (i == 0 && dict.find(s.substr(i, s.length() - i)) == dict.end())
		return false;
	else
		if (i == 0)
			return true;
	(*flag)[i] = true;
	return fun(s.substr(0, i), dict, i-1) || fun(s, dict, i);
}

bool wordBreak(string s, unordered_set &dict)
{
	if (s.length() == 0)
		return false;
	vector mflag(s.length(), false);
	flag = &mflag;
	return fun(s, dict, s.length()-1);
}

简单给点提示,因为要递归,所以flag 数组需要放在全局变量。

整个递归核心部分是那个fun 函数。  

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看它的return语句。返回两个递归的结果。分别表示从后往前 s.length()-i长度的这个子串是答案的解或者它不是答案的解。(有时候s的子串包含在dict中但不是答案的解,见上面的 aaa aaa a 这种分法)

是解,或者不是解,包含了所有可能的情况。因此分成了两种子问题。再加上全局变量flag避免重复计算。

因此满足了动态规划的所有步骤。得到的也是正确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快乐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