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pring的IoC本质

关于spring的IoC本质

我最早接触IoC(Inversion of Control)是在Android刚出来的时候,那个时候的Android版本是1.5,大概是09年,市面上有基本关于Android的书讲到了这个概念。碰巧,当时正好做和操作系统相关的事情,对这个概念深有体会。感觉“控制反转”这个概念很有意思,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既然是“”,那么它的“”是什么呢?

控制(Control)

程序里面,两个模块A、B之间的关系,有两中:

  • 上下级:A调B(B调A是一个意思)
  • 平级:A和B互相调用

同时,对于A调B又有两种理解:A调用B,B被A调用;区别在于主角是谁。

Created with Raphaël 2.1.0 A B

通常,A调B的合作模式是B模块先有,B称之为底层模块,因为它是被调用方(通常的架构图里面,被动方都位于图片的下方)。常见的使用场景是操作系统提供了一套API,在操作系统之上写程序,直接使用操作系统的API,我称之为控制。

控制反转(IoC)

但是,如果A模块先有会怎么样呢?先有A,但是A又是调用者。如果要使假想中的B将来能一起工作,那么之后一定要预先定义协议。比如:spring里的IoC容器就规定,bean里面定义什么名称的函数,则会在初始化的时候被调用。如果,你回过头来再看spring的bean教程,实际上就是在告诉你,作为一个bean,要怎么样才能和容器一起工作。

到这里,也很好理解,毕竟不是谁谁便便的一个B模块就能放进来一起工作的。就好比开车,人使用车,可是人已经有了,所以不管你怎么设计汽车,总要人能够用才行。怎么使用汽车,其实是存在一个潜规则或者协议一样的东西。

其实,IoC随处可见。比如:给浏览器写插件;Linux系统里面写驱动;等等。

平级

若AB的关系是平级,怎么办呢?这个似乎没有定数。这个概念就有点类似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既然是平级,那就有点类似于对象之间的关系。面向对象的那套东西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由来

还有一个问题是:控制反转的概念是怎么产生的?换言之,什么样的场景下面才需要去考虑使用控制反转。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让我看看spring框架是怎么产生的。

我们假设spring的使用场景是web网站。网站可以看作是一个业务需求,用户给URL,后台生成网页给浏览器。在固定的业务场景下面,如果只是编写一个网站,没问题,怎么写都可以。但是,如果写多了,必然在多个网站间,有些代码是一样的。此时,我们有2种选择:要么写一个公共类库,要么写一个类似于spring那样的框架,也就是写A还是写B的问题。这里有个迷惑性在于如果把spring放在B的位置(虽然是框架,却当作类库来看待)。那么,控制反转的概念就显的很深奥。

本质

写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看出来了,其实IoC的本质还是解决代码冗余的问题。你可能会说,看起来不像。回想一下,我们写代码的首要任务是正确性(不正确的代码是没有意义的),然后是解决代码冗余(所谓冗余,就是重复的代码)。其实,代码的可扩展性、解耦等本质上,也是用来解决代码冗余的问题。

这里的本质,后面的文章我还会多次提到,因为它是写代码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sp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