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未来简史: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陷阱与数字化生活-王骥
在线阅读 百度网盘下载(gc5s)
书名:新未来简史: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陷阱与数字化生活
作者:王骥
格式:EPUB, HTMLZ, PDF
路径:点击打开
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排序作者:王骥
排序书名:新未来简史: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陷阱与数字化生活
日期:08 12月 2018
uuid:04704d7c-08f9-4e8f-a661-789d26436aa3
id:470
出版日期:4月 2018
修改日期:08 12月 2018
大小:1.61MB
语言:中文
近两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再一次掀起热潮,很多研究机构似乎开始朝着大脑深层次的模拟研究,甚至有人设定了试图触及“意识”的目标。这里略举一例:2016年,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认知科学与技术研究所(ISTC-CNR)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基于目标的开放式自动机器人学习项目(GOAL),想让GOAL机器人具备像一两岁孩子一样的好奇心,然后在这种好奇心的驱动下,进行自学。如能成功,这个项目将是AI领域的重大突破。
根据这一测试目标,似乎也可以按照之前的下棋、导航、无人机与图片、语音识别等项目的算法来解决。如果真是基于小孩好奇心驱动的因素(似乎很难成功)来设定这一测试目标的话,这可真是一项大工程。所以,该项目的主要研究员詹卢卡·巴尔达萨雷(Gianluca Baldassarre)组建了“各路人马”展开这一项目。其中,法国巴黎的小分队会专注于研究孩子们是如何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的,并从中探究人们是如何激励自己进行自学的。德国的两个研发小分队研发项目所需的硬件,其中,法兰克福的团队研发一个全新的视觉系统和 “大脑”,而来自达姆施塔特的机器人专家则负责原型的打造。
正如该项目组中的一个研究员发了一篇文章解释道:“如果好奇心和内在动力是人类掌握不同技能并且具备适应性的基础的话,让机器人具备类似内在学习的算法,会让‘有学习动力的引擎’在开放式自动学习的过程中,对机器人进行良好的驱动。而这个过程完全不需要科学家的参与编程或是训练。”114
据悉,该国家级研究所设定了这个项目目标:最终将在2020年对这个正在训练的机器人进行整理柜子的测试。这个预设测试看起来似乎很无聊,但是这要求机器人必须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抓握能力,同时还要知道物体是如何站立的,以及如何在一片混乱中进行更加高效的清洁和整理。这在人们看来,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对人工智能的机器来说,确实属于极度难以实现的事情。更何况,这一目标的背后,实际上有着非常巨大和高远的企图,即试图触碰意识。真的能完成吗?
这里不妨以一个有着完全“自我”“思想”等意识的“你”,来描述一下,你到底是怎么样去整理你的柜子的:
你晚上走进家门,可能洗个澡,做一顿美味的晚餐,看看电视,与家人聊聊天,有时突然一时兴起,还收拾收拾房间等。这些事项通常都大致相同,但是事项的顺序、每天具体的内容又截然不同……这些是再平常不过、再简单不过了。但是,其中的哪怕一个很微小的环节,目前的机器人都不可能像模仿人类一样去完成,即便是能够完成,也是要么依靠程序被动地学习,要么是无监督的主动学习。不仅是人,哪怕一条狗、一只小老鼠、一只蚂蚱,一个小小的蚊子的某个动作,目前机器都不可能像上述模仿特定(不同个体、不同环境、不同情况下的同一动作,即便是该动作似乎一样,当然是不可能绝对一样的)的狗、老鼠、蚂蚱与蚊子一样去完成。
在这个世界上,比人类强大或者说战胜人类的东西太多了。看得见的,如鸟儿能够飞向天空,人却不能;猎豹、老虎比人凶猛、比人奔跑得更快;狗、猫与蚊子的反应都比人类灵敏,连跳蚤跳的相对高度也是人的数十倍。就是你的四周,任何一件物品如桌椅、刀叉、石子,都比你硬朗;树木、墙壁、房屋都比你高大;茉莉花、桂子、绿茶都比你清香,等等。看不见的如细菌、病毒及其所引发的各类疾病,各种自然、人为因素引发的各类污染、灾难,以及传说中的外星文明、外来智能生物等,都有超乎人类的能力和力量。从古至今,人们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如枪炮、火箭、卫星,电话、手机等。这些都在某些性能上胜过或远远超越人类,那人类为何独独对“人工智能”如此企望亲近而又如此惧怕呢?
或许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在“心理”上认为上述这些东西都是可控的,或基本上可控的。至于外星文明与智能生物,毕竟都是传说。问题来了,那是什么因素造成人们这种“心理上的可控与不可控”的呢?
这或许是因为,过往人类所发明或遇到的一切事物,都是从物理层面战胜了人类或比人类强大,即便是如病菌、自然灾害有时虽然非常厉害,引发的大型流行病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让成千上万的人畜死亡,地震、火山爆发可以在瞬间将村庄、城市夷为平地,这些已经很可怕了,但是它们也是物质层的,是外在的。加之人们早已经习惯(可知,在某种意义上基本可控)了疾病与灾难,而且确实在数万年来也没有将人类彻底毁灭。现在的“人工智能”可不同了,它们很有可能在未来从精神层面战胜人类,即具备人类的思想和意识(或不同于人类的超意识)。这是内在的、未可知的,是不可控的。你看,“它(机器)居然能下棋了,居然比人还聪明了,而且还可以自我学习呢!”实际上,我们在说这类话的时候,或许很多人真的是将机器当成具有人一样的思想与意识了。当具有超级计算能力、超级智能的机器具备了思想和意识后,这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呢?
这里先引用一个考古现象。一直以来,在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一些器物中,极少部分的石斧不仅打磨得极为精致,而且刃部完好,完全没有什么使用过的痕迹。这个让考古学家们迷惑不解、大为恼火。原因是在如此艰难几乎难以生存的条件下,原始人为何还要耗费那么多的精力去把一个工具打磨得如此光滑和对称,居然还不使用呢?后来,经过跨学科的研究,有人发现,这原来与“崇拜”有关。
人类是一个社会性动物,社会性动物有一种本能,那就是追随强者,有着对强者力量的崇拜。后来,人类在学会制造工具后,就会格外崇拜那些持有强大工具的强者,并认为工具有着超过其使用功能的神秘力量,可以帮助他们战胜对未知力量的恐惧。如此,人类最早的工具崇拜诞生了。工具既已被崇拜,用不用就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
如今的物联网,本质上只是互联网的一种延伸而已。未来,只有虚拟现实网络空间技术产生并替代了互联网后,物联网才能从互联网的延伸体系中独立出来,成为真正无所不包的“超级物联网空间”。
一般来说,物联网的含义如下:利用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感应器、GPS定位等各种智能感知、识别技术和普适计算等通信设备,使任何物体与网络相连,全面获取现实世界的各种信息,完成物与物、人与物的信息交互,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管理和控制。实际上,如今概念下的物联网与其说是物联网络,不如说是物物相连的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如今物联网发展的灵魂。我们可以通过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提出的三点内容对如今物联网的概念做出明确的界定70。
一是不能把传感网或无线射频识别(RFID)网等同于物联网。除传感网和RFID技术(只是物联网的两种应用)外,GPS、红外、激光、扫描等所有能够实现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的技术都可以成为物联网的信息采集技术。
二是不能把物联网当成互联网的无限延伸,也不能把它当成所有物完全开放、全部互联、全部共享的互联平台。实际上,物联网既可以是互联网向物的延伸,也可以根据现实需要及产品应用组成局域网、专业网。现实中没必要也不可能使全部物品联网,也没有必要使专业网、局域网都连接到全球互联网的共享平台之上。今后的物联网与互联网会有很大的不同,类似智慧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小区这样的物联网更适合采取局域网或专网的形式,这可能是很大的一个应用空间。
三是不能认为物联网就是物物互联的无所不在的网络,是空中楼阁,是目前很难实现的技术。事实上,物联网的很多初级应用早就有了,是实实在在的。物联网理念就是在很多现实应用基础上推出了聚合型、集成型的创新,是对早就存在的具有物物互联的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系统的概括与提升,这从更高的角度提升了我们的认识。
显然,上述物联网的内涵(如今人们认同的物联网)与未来的物联网空间概念还有巨大的差距。
物联网本身就是一个立体的网联空间,与互联网这个平面的网络连接,必然会使很多信息技术的转换和实现存在巨大的难题,且非常烦琐而不直观,如电灯线路和开关、厨房煤气管线与开关如何与互联网通联,无线传感的长距离节点的能源问题、无线信息传送中电磁干扰问题等都很难解决。未来,物联网将凭借超级虚拟网络时空的现有技术让很多事情变得非常简单,从而真正实现“超级物联网空间”,并且还可以将这一超级物联网空间投射到虚拟空间中,形成一个全息的虚拟物联网空间,实体与虚体两个空间对应并交互运作。
怎样才能追回社会侵蚀掉的你应得的至少90%的财富,即如何才能给你追加如今收入的9倍报酬呢?这要谈到一个重要而又备受争议的技术与思维,那就是区块链。当我们把这一技术、思维与如今各类重要社会模式联动起来讲述,并分析它的价值与未来社会可能存在的重大改变前景之后,你或许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我们认为,区块链技术虽然还不是很完善,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它绝对是一项颠覆未来的伟大技术。或许在数百年之后,人们在写人类发展史的时候会这样描述:
“人类为何突破生死瓶颈,迎来如此辉煌的大时代?是因为在资本朝向少数人急剧聚集,严重撕裂整个人类社会,特别是‘私欲、缺德、邪恶与不择手段’病入膏肓般地严重侵蚀、摧毁了人们包括精英‘心智’最后致使精英阶层内讧、相互显性或隐性屠杀而非残杀(政治、经济、商业或文化等各类方式),进而导致人类大崩溃直至灭亡的关键时期,一项颠覆了延续了上万年围绕精英中心、金字塔模式的价值观体系的伟大技术诞生了。它的诞生不仅在于那个依然还问题重重,较长时期内与旧有模式缠斗甚至被利欲熏心的人们利用而被摧残、诋毁得体无完肤的技术本身,也在于它的伟大意义与其之后所引发的连锁价值与反应。由此,我们新人类的伟大历史的开篇确实应该从‘区块链’入手写起……有趣的是,经考证,那个时代有一个最具影响力的诺贝尔奖,居然还没把‘经济、物理与和平’这三项奖同时授予这项有关未来伟大思想、理念与社会模式的技术发明者们。”
区块链是如今时髦而引发无限争议的数字货币的先行者——比特币的底层技术。虽然该技术来自于一位自称为中本聪的开创性的构思与设计,但是,它的诞生离不开一个重要的自发性组织:密码朋克(CypherPunk)。
该组织于1992年底由埃里克·休斯、蒂莫西·C. 梅和约翰·吉尔莫尔62三人发起,是由一群密码天才们建立起来的松散性联盟。他们认为,在互联网这个开放的电子信息时代,不要指望通过政府、公司或者其他组织对个人隐私进行保护,他们有必要行动起来,通过自己编程来保护个人隐私。“这场斗争的结果可能决定我们的社会将在21世纪赋予我们多少自由。对于朋克成员来说,自由是一个值得冒险的问题。”63这个组织在全球只有一千多人,唯一的联络方式,就是通过电子邮件,匿名分享自己的技术思想。其中,维基解密的创始人阿桑奇就是密码朋克的重要成员之一。维基解密这一颠覆传统、展示未来社会模式之一的重大创造是在密码朋克成立8年后的2001年1月15日正式诞生的,其中最主要的运营思想和模式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这一极客成员已实现的技术与思想交流等的影响。
很多事实证明,区块链的灵感与构思来自密码朋克成员过往的发明或不经意知识、经验分享中碰撞出来的火花,是这群天才们共享思想与创新的成果。
精英阶层,是一个很泛化的概念。这个阶层内的差距非常大。以财富为例,从拥有的存量来看:2016年9月,美国一所名为布鲁金斯(Brookings)的政策研究机构,其分析师Scott Winship用160层的迪拜塔数据模型来展示精英阶层中超级富豪和普通富豪之间的“贫富差距”。按世界财富拥有从最高到最低的人群比例来比较,如果最富的1%的人群处于最顶层(160层),2%的人群所处位置就下降了67位,来到93层,10%的人群只能在35层,普通大众只能屈居最底层了。但是,当0.1%的富豪位于最顶层(160层)时,那么1%的人群就跌倒了第10层,整整差了150层。如果和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之类的超级富豪相比,这些0.1%的富豪又会跌至底层22。
从财富积累的效率来看:精英阶层虽然具有让中产阶级望尘莫及的资源与财富,但其内部存在巨大的对权力、资本支配的差异,所以,在获得财富累积上必然也形成巨大的差异。就像我们认为太阳系已经够大了,但是,它相对于银河系来说,就是一粒不起眼的尘埃。
全球财富咨询机构Wealth-X/NFP报告认为,到2020年,全球0.01%的超级富豪的财富将再增长54%至46万亿美元。从历史数据来看,在顶端0.01%的人群的财富一直呈增长趋势,20年来几乎翻了1倍,过去50年来几乎涨了4倍。而1%的富豪们,从1960年以来,增长幅度有限,有的甚至还呈下降趋势。例如,金融危机以来,很多中产阶级可能还在坑底徘徊,但是富豪们却是财富回归,尤其是0.01%的超级富豪们23。该报告将0.01%的超级富豪定义为拥有资产超过3000万美元的人群,全球个人资产超过3000万美元的人口至少有20万人。其中平均每人身价2.72亿美元。
精英阶层内巨大的“贫富”差异或将派生出至少如下三类现象:
一是精英人士随时可能由于各类原因被排斥于这一阶层之外,这些人的压力与危机感比山还大。例如,英国第一任女首相撒切尔夫人,绝对的顶级精英人士,晚年却过得很凄凉。据其一位老朋友在《星期日泰晤士报》上发表的文章说:“尽管撒切尔夫人被奉为大众偶像,尽管英国人还经常提起玛格丽特·撒切尔这个名字,但人们只是在怀念撒切尔主义或者撒切尔时代,撒切尔本人则好像是英国一面虚幻的旗帜,在真实生活中被人们遗忘了。”24加之她忙于政务,顾及子女的时间本来就少,在本该需要关爱儿女的年代,几乎把爱全给了她的儿子,却忽略了女儿。最后换来女儿对她的冷漠,儿子因溺爱反而成为“商业扒手”并耗费了她很多的财富,另外,她丈夫曾在股市大跌时卖掉了股票,所以,晚景她并不富裕,临终时竟无一亲人在旁和处理后事。
撒切尔夫人是参加1995年那一届著名的“奶嘴乐”会议的政要之一,似乎上天有意安排,并让这位绝对的精英,在人生最后的时光体验了一下平民而非穷人的味道。
来源:我是码农,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www.54manong.com/?id=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