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想尽一切办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有感

近日读到《中国青年报》上的一篇文章——想尽一切办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文章内容见:http://zqb.cyol.com/html/2014-10/26/nw.D110000zgqnb_20141026_3-03.htm

文章中谈到成都芳草小学黄校长和梁老师的语文教学改革,很是大快人心,这是语文教学的创举。相信很多读者也和我一样感到欢欣鼓舞。从这则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什么信息呢?

1、 黄校长勇于革故立新,不把学习成绩作为教育和考核的唯一目标,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敢于打破常规教学。

2、 实施“以学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改革,在语文课堂上老师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把课本讲完,剩下的时间让孩子大量诵读,增加孩子的综合素质。

语文学习不只是停留在语文书本上,语文学习不只是停留在语文课堂上,从这里,我们看到该校敢于在教学中大胆实践。

3、“许多老师用3个课时讲完一篇课文,浪费的时间太多了,重点都放在学习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上,并把它作为语文学习的核心目标…”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的这一番话更是道出了我们目前语文教学和学习的现状。

我的思考:长时间以来,我们小学语文的学习仅停留在:拼音,拼读,认识常见汉字,对常见汉字的拼写和对常见词语的运用以及会写简单的句子和短文上;初中阶段也只是增加了部分文言文、对联、古诗;高中的语文也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能力、写作和应试技巧上,都是一些零散的学习,不成体系,更谈不上系统。如此下来,十几年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学习到了真正的语文吗?只怕是踩边、踩点的学习了一点皮毛和一点表面的基础知识,而真正的语文学习还没有触及和切入,白白浪费了十几年的学习光阴。

语文能力是其它学科的基础。我想真正的语文学习,它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它应该是承载了中华文化,可以让我们找到文化的自信,能够培养我们的综合素养和情怀,能够引发我们对生命、健康、疾病、死亡、自然、生活、宇宙、环境、人文的认知、思考与探索,应该是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有趣的汉字文化,从中我们可以了解汉字的形成和演变,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思想形成脉络。真正的语文学习应该是可以帮助到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

对文中提到的“想尽一切办法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观点非常赞同。

只有达到一定的阅读量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而大量阅读是提高孩子能力,发展孩子智力的重要途径。阅读基础好的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显然不同一般,他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能力超过一般人。因为有阅读作向导,他的精神通道可以通往无限的时空。

实践证明从小系统诵读国学经典的孩子在进入小学阶段前已经能轻松完成独立阅读了。在读经典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然而然爱上阅读,广泛的阅读滋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自然而然地爱上了自然、科学、历史、地理……他们总是能睁大眼睛观察世界,对新鲜事物怀着好奇与惊喜。一书在手,世界就眼前了。在阅读时,他们能想象出场景画面,判断事物内部的联系,推导出可能发生的事,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逐渐形成,对事物也有了自己的判断:阅读滋养了他们的心灵,他们能从阅读中获得启示,得到滋养,从而自我激励,逐渐获得“境界”。当一个孩子对读书、对各门学科有了探索兴趣和勇于实践的时候,我想,这个民族才真正有了希望。

作为父母,我们家庭教育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为孩子打开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写于20141031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想尽一切办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