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惩罚”,才能在不伤害亲子关系的同时又达到改错的效果?

01.

一大清早,我就听到同事珍姐打电话给营业厅,咨询话费欠费的事,挂了电话又嘀嘀咕咕的小声咒骂,神情很是郁闷沮丧。一问才知道,原来珍姐的儿子偷偷玩游戏,导致手机欠费了,问题是她昨天才因为欠费充了话费的,到晚上又被儿子花光了,珍姐气得眼泪都要掉出来了。

我们一帮同事都帮她出主意。

同事A说:“没收他的手机。”珍姐说:“不行啊,他要用手机做作业,现在流行自媒体教学。”

同事B说:“那就卸掉他手机里的游戏,不让他玩。”珍姐说:“卸了他还会装,根本没用。”

同事C说:“陪他做作业,做完作业没收手机。”珍姐说:“人家说了,要留私人空间给他,做作业不能在他旁边。”

我算是看出来了,珍姐不想做恶人,她期望儿子能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进而改正。但是,说实话,谁愿意放弃自己喜欢的事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呢?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还是要靠父母帮忙掌舵的。

如果小孩犯了错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他会认为自己犯错没有成本,不用付出任何代价。他会越走越偏,最终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亲子关系更加变得剑张弩拔。

受“快乐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父母崇尚让孩子自由发展、快乐成长。但“快乐教育”不是溺爱,不是一味的迁就和纵容孩子,我们必须让孩子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承担犯错的后果,并且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也认为:教育应狠一点,惩罚孩子也是一种教育。

02.

我自己也曾有一段时间进入了这样的误区,担心惩罚会让伤了亲子关系。所以,每次儿子犯错了,我只要他道歉就行了,从来没有实质性的惩罚。

于是乎,我们家的场景变成这样了。

儿子不小心打翻饭碗了,我说没关系,下次注意就好了。

接下来,儿子拿他的玩具水枪兹了我一身水,然后轻飘飘的丢下一句:“对不起,妈妈”,留我一个人在风中凌乱。

再后来,儿子变本加厉,他无视我辛苦收拾干净的房间,把书全部搬下书架;把玩具丢得满地都是,还一副理所当然归我再收拾干净的样子。

现在的专家都宣扬要正面管教,不要伤害了孩子脆弱的心灵,让孩子自由成长。于是,我们照本宣科,断章取义,认为惩罚孩子的父母都是魔鬼,于是父母威严扫地,沦落到被孩子骑到头上作威作福,还不敢吱一声。

我开始怀疑,不惩罚孩子凭什么会改正?单靠爱和感化真的能让孩子知道错误承担责任吗?

03.

孟子三千多年前已经提到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况且,人性中的有些弱点,仅仅靠赞美和鼓励是没办法克服的。

所以规矩是要立的。但是很多人的是非观非常的极端,你说不能罚,我就做“佛系”父母;你说能罚,我就把孩子往死里打,怎么解气怎么罚,严重两极分化。

没有缘由的惩罚孩子,或者没有方法的惩罚孩子,会让亲子关系不再亲密,甚至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我认识一位大姐,大姐无意中跟我说过,她从来不打她家女儿,每次女儿犯错哭闹,就把她推到门外,她们当时住的是那种四合院子,邻居间低头不见抬头见,大家彼此都很熟悉,大姐无比得意的告诉我,只要她把女儿推到门外,她就不会闹了,因为所有的邻居都会笑话她。

我问大姐:“你跟你女儿关系怎么样?”大姐神采飞扬的脸瞬间黯淡下来:“她跟我不亲,在家就是个闷葫芦,什么都不跟我说,有时把她逼急了,她就说她心理有问题,你说小孩子家家,有什么心理问题,净乱说话!”。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大姐,我也不确定她女儿有没有心理问题,但能肯定的是,她们的亲子关系肯定有问题。

我一直觉得,父母气急败坏打骂孩子,是无能的一种表现,也是父母修为不够的表现。(汗颜~我有时也会很生气、很无能啊。

04.

我们要尊重孩子,错的是他做的那件事,而不是他这个人,我们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而否定他这个人。但是不打不骂,我们要怎么惩罚孩子呢?

第一,承担犯错的后果。

大部分的父母认为孩子犯错以后,打骂他会让他长记性,实际上不是的,让孩子承担犯错的后果更能让孩子长记性,当他对犯错的后果产生敬畏,他就会减少犯错的次数。

如果孩子打翻饭碗,我们就让他去擦地,他知道擦地辛苦,下一次就会小心翼翼了;如果孩子搞乱房间,我们就让他参与收拾,他知道收拾房间不好玩,下次就知道体谅妈妈了。

第二,没收心爱的东西。

有些后果孩子承担不了,或者那个后果对他来说无关痛痒。比如:珍姐儿子玩游戏,欠的手机费是他承担不了的后果,浪费的作业时间是他不在乎的,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没收他的手机就行了,让他知道随意玩游戏的后果就是没有手机了。

如果你像珍姐一样觉得孩子要用手机做作业,那就看着他做完作业再没收手机就好了,如果他要私人空间,那你可以说:“犯了错误的人没有那么多条件可以讲,没有私人空间了,等你不玩游戏再说吧。”

第三,罚站/坐。

罚站是我经常用的一个方法,有一个成语叫“面壁思过”,我们沿用古人的智慧总是没错的,如果你觉得罚站像体罚,那可以改成罚坐。

有人会质疑罚坐有没有惩罚效果,我想说惩罚不是目的,让他知错才是王道,所以我们主要是要孩子“思过”,让他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坐一定的时间,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是一种仪式,改错的仪式。

第四,禁止某些权利。

这个和“没收心爱的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心爱的东西”是实物,而“权利”则是虚的,最好用的办法就是:禁止孩子看动画片。

当然了,这种禁止应该加上时效性,我们不可能禁止孩子一辈子都不看电视。我们可以禁止他三天不看动画片,或者把平时能看四十分钟改成看二十分钟。

第五,亲子同罚。

子不教,父之过。孩子犯的有些错误,就是因为父母没有教育好,又或者说父母教了孩子不听,而孩子不听父母的话,无非是因为父母的威信不够,不足以震慑孩子。

有一个爸爸,有一次他儿子犯错了,他罚儿子跑步,为了激发儿子改正的动力,这位爸爸全程陪同儿子一起跑,儿子看着爸爸陪自己受罚,既自责又羞愧,从此那个错误就没再犯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不能多用,一两次起到震慑作用就行,如果每次孩子犯错你都陪他受罚,孩子会认为犯错是父母的责任,反而不肯承担犯错的后果了。

05.

不论用哪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执行,如果执行力不够,再好的办法也是白搭。

任何惩罚孩子都不可能心甘情愿的接受,不管是孩子撒娇耍赖,还是哭闹撒泼,我们都要坚定而温柔的执行,否则一次让步次次输,以后再想管孩子可谓是比登天还难。

另外一点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罚孩子做对孩子有益且他不喜欢的事,比如说罚他不爱吃的蔬菜水果、做数学卷子、看书写字或者做家务,这些事是孩子本该做的事,如果用惩罚的方式逼迫他做了,以后他会很难爱上这些事,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损失,得不偿失。

最后,父母在惩罚孩子的时候不能情绪化,不要今天心情好就罚轻一点,明天心情不好就罚重一点。惩罚要有章法,最好是全家人提前就约定好,就像法律法规一样,明明白白的摆在那里,谁都不能踩线,过界了就乖乖受罚,没得商量。

我知道我们都是凡人,有时候情绪上来忍不住发了火,有的父母特别后悔自责,便对孩子非常内疚,其实没什么的,错了就改,我们惩罚孩子本就是想让孩子知错就改,而我们这个改错的过程本就是最好教育。

//全文完//


无为:

 红娘子工作室签约作者,儿童心理学好爱者,关注儿童心理健康,与孩子一起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么“惩罚”,才能在不伤害亲子关系的同时又达到改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