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是毒品,拒绝诱惑,唯一能救自己和家人的就是戒糖

洋葱阅读法之碎片阅读,我的100天阅读计划  27/100

【书名】不吃糖的理由

【作者】(美)加里·陶布斯

糖为什么会让人们上瘾?为什么会引起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癌症、龋齿、痛风、高血压、痴呆症等如此之多的疾病?糖到底给寻常百姓带来了哪些好处和坏处?相信大家跟我一样有很多的困惑?希望陶布斯的《不吃糖的理由》能给你带来帮助!这也是我选择看这本书的理由。

曾被英国皇室贵族视为奢侈品的糖,后来成为普通百姓的日常消费品; 曾经2/3的奴隶买卖都是为了制造精炼糖,而今工业化的发展却引发糖的产量过剩; 曾经零星见于史书的糖尿病,19世纪后爆发,并成为现代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的历史,是资本的发家史,是社会的变迁史,也是流行性疾病的发展史。

本书以严谨的研究资料为基础,讲述了千百年来人类生产糖、食用糖的历史,揭示了糖的上瘾性和致病性。含糖食物能带给人愉悦的享受,但同时风险巨大。我们该尝试无糖生活,夺回身体健康的控制权了。

糖是毒品,拒绝诱惑,唯一能救自己和家人的就是戒糖_第1张图片
不吃糖的理由


作者加里·陶布斯,是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硕士,哈佛大学应用物理学学士。他的健康科普书有《我们为什么会发胖》、《饮食的错觉》等。

译者李奕博也是一名科普作家,半年减肥20千克,低碳水和生酮饮食践行者,他推崇无糖的生活方式,也十分推崇本书作者加里·陶布斯的作品,持有美国运动营养和健康两大认证。

本书从“糖”开始讲起,是一个比较轻松、更甜蜜的起点,这是译者翻译此书的初衷。

我看完此书,果断关注译者的公众号“老虎健康”。

对于一个学医的我来说,以前只知道糖吃多了不好,具体吃多少才算适量,我不知道,也没想到糖过量有这么多的危害。要是早一点看到此书,我就会控制家人和自己每天吃糖的量。不过,从现在做起也不算太晚。

来看看人们非常熟悉的糖,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和坏处呢?

好处:让人兴奋和愉悦,舌尖上的美味;调味品;政府的税收来源等。

坏处:让人上瘾,一时半会儿看不出来它的影响;吃太多会患上很多疾病;吃糖太多,会让人变笨、变丑、变胖和变老;饮料、甜品、冰激凌等鲜艳的颜色和动人的表情,会让人忘记它对我们的身体有害。

糖是毒品,拒绝诱惑,唯一能救自己和家人的就是戒糖_第2张图片
部分目录


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1893年,作为一名哈佛大学的医学生,艾略特·乔斯林在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工作,玛丽·希金斯是他整理的第一份糖尿病案例。

其症状:口干、夜尿多、食欲不稳定、便秘、头晕、腹部紧张、饭后胃部有烧灼感等。从少见变为流行病。到了公元一世纪,这种病的名称已被称为“糖尿病”。

这是一本关于糖的科普书、故事书和历史书。糖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调味品,像魔法一样让食物变得闪光。那些看起来无须努力就能获得的快乐,都来自毒品。而糖,就是毒品。甜蜜但危险,洁白但致命。因为它提供的是廉价的愉悦,种下的却是依赖和疾病的种子。

从技术上来说,糖和尼古丁、海洛因、可卡因、酒精这些成分一样,都可以引起大脑中名为伏隔核的这个“奖励中心”的反应。它刺激大脑分泌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它和一些药物产生的效果相同。

我们吃糖越多,大脑自然分泌的多巴胺就越少,脑细胞对其依赖性会提高,细胞中的多巴胺受体会减少。

糖是毒品,拒绝诱惑,唯一能救自己和家人的就是戒糖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本书在讲吃糖问题时,比较客观科学,适合没有关注过糖,以及低碳水和生酮饮食的人学习。

书中提供了大量的科学实验数据,联系人们的实际生活,把吃糖、整个工业链、糖怎样靠“白色黄金”发家致富、社会影响、糖怎样演变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及对人们的疾病危害等,写得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减轻读者的阅读负担。

糖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成为女性和儿童的最爱,咖啡、蛋糕、巧克力、可口可乐等等,这些诱人的食物,如果没有糖,试想一下我们的生活,现在会变成怎样?

我认为书中的观点比较中立,如果不是这些科学数据和事实,可能我们永远也不会意识到糖的过量摄入,对于我们的健康和生活有如此大的影响。

书中有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吃一碗麦片,恐怕得来一针胰岛素。”

都说“疾病,发生在别人身上是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是事故了”。

可是偏偏有那么一些人无视自己的健康。看完本书,让我想起我家邻居的一个孩子,身高1.78米,体重200斤,自律性差,管不住自己的嘴,喜欢吃糖、吃夜宵,连行动都有点困难了,还是忍不住要吃,觉得不吃对不起自己的胃。父母跟他说什么都当耳边风,还是我行我素,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改天我把这本书拿给他看看,希望他能得到一些启发。

本书后记里讲到:糖,多少才算少?谁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的传统答案是:应该适量——不要太多,这又是一个套套逻辑。

举个例子:有个吸烟的人没得肺癌(也没有心脏病和肺气肿),于是他认为那些因吸烟得肺癌的人吸得太多。这个结论没法告诉我们,吸多少才算健康,这个“适量”到底是多少?和吸烟类似,吃糖的后果往往需要20年才能显现,这个“适量”又是多少?

看完本书大量的例证和数据,希望你和我,以及看完这本书的朋友,都能正确认知糖类,拒绝诱惑,唯一能救自己的,就是戒糖,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我们一起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糖是毒品,拒绝诱惑,唯一能救自己和家人的就是戒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