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行动,向前看——成长会总结回顾

周六有幸参加了@Scalers大组织的成长会北京线下交流活动,感触颇多。

“持续行动”是昨天成长会上讨论的主题,因此总结也会围绕着这点展开。

其实昨天参加成长会交流之前,我的心目中是有很多困惑的,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

第一,之前在和一些优秀同龄人的接触中,感觉到了差距,从思维的速度、深度和广度,到知识体系的丰富程度和体系性,到做事出活的效率,再到待人接物的分寸感。这一差距是天资与后天环境的叠加,并且可能还会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有逐渐拉大的趋势,并且因此产生自我怀疑,甚至会进而质疑努力的意义;

第二,是对“平衡工作和生活”这一说法感到困惑,因为对于目前的加班狗我来说,工作和生活已经融为一体了,“光是处理工作、学习、弥补和同龄人差距就已经竭尽全力了,哪有时间和精力谈恋爱和享受生活”,因此产生了进一步自我怀疑——“为什么别人能够学习工作玩耍恋爱几不误,是不是自己能力不行?”

而大熊老师分享时提到的,优秀的人做什么都优秀,而从“不行”到“行”的转变却很难,又给自己膝盖补了几箭。

不过老师们也没忘记给药,通过对“持续行动”这一概念的梳理,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又逐步清晰了起来。

## 首先,什么是持续行动?怎样才能算是做到了持续行动?

我自己定义的标准,是稳定地产出。这里的稳定是指,不因外在的身体状态,或内在的心情/情绪波动,而使行动间断,即便受到了影响也能及时调整,保证质量和效率的稳定;而产出是指,行动不仅仅是为了感动自己,还要有实际成果。

## 其次,这里的持续行动,具体指哪些行动?

指坚持对自己有益处的、我们认为对的事,并把我们认为对的事做成。

做不做,和别人做不做、怎么想都无关,和自己认为重不重要有关。

## 最后,回到刚刚的困惑,为什么明知道很多人已经把自己甩得很远,而且可能一辈子也追不上,还是需要不停地持续行动?

- 实际且功利一点说,持续行动能够让自己有机会磨练一项技能,积攒自己的核心价值,进而有机会交换到资源;持续行动能够我们至少有可能撑到风口来临的那一刻,撑到曙光来临时;

- 任性一点说,如果选择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们认定这件事是对的,那么仅仅因为没有人喝彩,没有风口,没有实际回报,我们就因此不做了吗?

- 装X一点说,能持续行动这件事本身就是一项才能。持续行动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而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很考验人的事,能够不打折扣地将事情做出来,这件事本身已经足够说明很多事情了,同时它又是一个切入口,倒逼我们为了坚持,全面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工作状态,从而带来全方位的改变;更有趣的是,培养这项才能的唯一途径也恰恰是持续行动本身;

- 抱着一点渺茫的希望说,如果自己真的可以选定一件事,坚持一段较长的时间,那么这件事本身,是不是能让平凡的自己更不平凡一点,让一枚三分钟热度的学渣能够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顺便一提,这次让我更有感触的,是发现大家都在用更长的时间尺度在考虑事情。看多了“让你21天养成习惯”“10分钟教你一项技能”的短平快流,“1000天”确实是一股清流,让我惊讶于成长会的格局——不是打一枪就跑,不怕战线拉得长,要玩,就玩难的,就玩大的。

像会后交流时S大说的,任何顺利度过的阶段,一定是因为前期有积累、铺垫和准备,而将这句话引申一下就是,任何当下遇到的困境,都是对过往“缺课”的反映和折射。

想想自己从前,一方面被优秀的同龄人碾压得抬不起头丧失斗志,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比一般水平还是要强一点”从而心安理得地停留在原地,因为短视、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没有为自己积累下什么,慢慢地发现自己其实已经掉队很远。

但当下的行动,同时又是为自己的未来投票。有句话说,我们往往高估了一天内能做的事,却往往会低估一年内能做的事。

既然之前是短视和浮躁让自己陷入负性循环,那么扔掉“我有潜能只是不被赏识”的自我安慰,放弃“其实我还不差”的感觉良好,接受“自己其实资质平平”的事实,带着“自己是可以成长和变好”的心态去自我探索,去磨练和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价值,将目光放远一点,向着3年后的自己努力,看看时间复利的效应,想一想,还挺有动力的。

行动,从动手写总结开始。是为记,作为旧回顾和新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持续行动,向前看——成长会总结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