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RTC源代码探索之旅——多线程篇(6 - 3)

6.4 talk_base::AutoThread

 

该类是一个工具类,它的主要功能是临时封装一个线程。用户的应用程序自行调用了系统API创建了一个线程,而这条线程需要临时使用一下talk_base::Thread的功能,比如调用另一个线程talk_base::Thread::Send并阻塞等待另一条线程完成函数调用。是的,在talk_base::Thread中talk_base::Thread::Send就用到了talk_base::AutoThread来确保发起Send调用的线程具备等待调用返回的能力(如果发起Send的线程已经被talk_base::Thread封装,那么talk_base::AutoThread将不起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WebRTC是如何是如何实现talk_base::AutoThread的。首先,在它的构造函数中会检查TLS。如果在TLS已经保存了封装当前线程的talk_base::Thread,则什么事情都不做;如果没有,就将当前构造talk_base::AutoThread设置入TLS。需要注意的是“设置”操作,即调用talk_base::ThreadManager::SetCurrentThread函数,不是包装,该函数仅仅将talk_base::AutoThread的指针村放入TLS。没有激发talk_base::AutoThread::running_(它不是布尔变量,而是一个talk_base::Event类型的变量),所以调用talk_base::Thread::running返回值为false。析构函数中虽然调用了talk_base::Thread::Stop函数,但是因为没有激发talk_base::Thread::running_,结果是什么都没做。最后检查TLS,如果存放着指向自己(talk_base::AutoThread)的指针就将他设置为NULL。

 

6.5 talk_base::ComThread

 

该类是一个很简单的辅助工具类,就是帮助在Windows平台下需要使用COM组件的线程在启动的时候调用CoInitializeEx,并在线程结束的时候调用CoUninitialize。作为Windows平台的开发人员,对这两个函数应该是非常熟悉的。

 

6.6 talk_base::SocketServerScope

 

该类也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辅助工具类,主要功能就是临时替换当前线程的talk_base::SocketServer的实现。它在构造函数中调用talk_base::MessageQueue::set_socketserver函数将临时使用的talk_base::SocketServer提交给当前线程的talk_base::MessageQueue,并在析构函数中换回原来的talk_base::SocketServer。

 

到此为止,WebRTC的线程模型相关的代码基本已经介绍完毕。在结合阅读源代码的前提下,通读这6个章节的内容应该可以很顺畅地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以及调用关系。不过,可能有些读者在全局的理解上依然觉得比较困难。没有关系,我们将在下一章节使用2段小代码讲解一下整个线程模型如何工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webr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