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不宜大包大揽,需要稳健发展

——2018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海南)高峰论坛文章

乡村建设不宜大包大揽,需要稳健发展_第1张图片
走进儋州力乍村

在国家“文化兴邦”策略指引下,在海南“全域旅游”规划倡导下,海南的乡村建设停止了放任自流,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像诸多中国乡村的发展一样,海南乡村发展也冒出诸多问题。如何展开美丽乡村建设,为人们存留一份对原初故乡纯真而美好的记忆,这依旧是一个重要课题。

本人长期关注着海南的文化街区、风情小镇、传统村落的发展,对海南的传统村落展开了一系列走读,并且参与实践工作,对三亚首个五星级美丽乡村——中廖村展开过系统调查,对三亚河游域乡村展开过系列科考,都推出了成果。在这些走读和调查中,我们看到一些有价值的文化遗产遭遇破坏或漠视,为此不断地呼吁。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遗产引起了各界重视,得到了良性发展。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社会,乡村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很多传统文化在乡村得以薪火相传。本人结合中国乡村发展现状,通过自己所见所感,提出几条意见供大家参考。

乡村建设不宜大包大揽,需要稳健发展_第2张图片
儋州盐丁村灵返组的古盐田

一、乡村建设不宜大包大揽,不宜家长式的提携,而是在政府引导下的稳健发展。

当国家政策向乡村倾斜,美丽乡村便开始遍地开花,到处都在树立典型,大搞建设。这些建设,大多是地方政府在大包大揽,都是官员在参与,公务员在忙碌,作为主体的村民好像就没他们的事。村民只关心你何时建到我家,是否将我的房屋建得更大,更好。

这显然走入了一个误区,当然有时是为了腾让土地,有时仅仅为了打造样板,动辄数千万,数亿……这可只是一个村落啊!你得考虑达到一个怎样的社会效果,或者是不是可以为地方赢利?政府直接参与,对乡村发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快速改变乡村面貌,三亚的中廖村即是如此。但是,乡村发展毕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激进的发展无异于拔苗助长,这对社会结构和乡村初貌都会产生一定影响,这种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推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岔路。所以乡村建设不宜家长式的提携,提携了这个,就忽略了那个;以致这处村落繁华美丽了,一旁的村落却破烂异常。既然是全域旅游,就得均衡发展。个别有明星气质的乡村,可以适当吸引企业或社会资金参与,但前提必须是以维护乡村的文化原色为目的,因而一切必须规范化发展,需要监管,需要立法,这就牵涉出了下一项。

二、针对城乡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需要立法,成立专业的评估机构。

我们痛心地看到,在中国的城市,很多文化街区,或者建筑文物,往往在旧城改造或棚户区改造中失踪了。同样,在中国的乡村,很多老建筑被户主拆了,再在原宅基地上建起不搭调的建筑;新建筑无论在色彩、体量、建材上都好像“暴发户”,对老旧建筑形成傲视,却毫无文化内涵。

这就需要文化界发声!但这方面的声音其实从来没有断绝,但地方政府依然我行我素,村民依旧在拆建。针对这情况,我们必须立法,对城乡不可移动文物展开全方位保护。这些法律条款绝不能空洞,必须落到实处,落到细节,对所有上一定年代的老建筑都适用;即使没上年代,经过规划有着艺术价值的建筑也同样适用。这就需要设立一个专业的评估机构。这样的评估机构要独立于行政体制外,受到文化机构和文化界人士的参与和监督,却不能受到权力的干扰。这个机构需要客观、公正、严谨地评估,使有价值的遗产能得到机构的保护。

总之,我们的保护对象要扩大范围,而不是由文物机构确定的那些有限的文物建筑。须知,有些老建筑承载了太多的时代信息和美学特征,一经拆除就不可再生;我们社会中的老建筑越来越少了,很多成了孤本,我们必须要正视先人的遗产了!

乡村建设不宜大包大揽,需要稳健发展_第3张图片
儋州北岸李村的火山石院落小巷

三、乡村规划部门不能缺席。老村之外建立新村,新村与老村协同发展,相得益彰。

如上所说,乡民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拆了老屋盖起新屋,新屋老屋极不搭调。这样的拆建多了,村庄面貌大改,有时改得惨不忍睹!改善居住条件无可厚非,但新的建筑需要有个风格的延续、文化的传承。当然,你不能一一跟乡民讲风格讲文化,这必须要有规划部门介入。我们的规划部门不能只规划城市,不规划乡村;广大农村占据更庞大的人口,何况大量城里人在乡下拥有老宅,他们随时都会展开房屋改造。

中国有很多传统村落具有一种整体文化气质,或者独特风格,但在放任自流的建设中给整没了。一些独善其身的村落,留到现在都成了著名古村,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饭。这样的古村落以前比比皆是,因为缺乏规划和管理而完全走样,这就亟需乡村规划部门尽快履职!如三亚的西岛渔村,长期被忽略,最有特色的珊瑚石建筑和院墙拆了很多;现在重视了,文化原色已大打折扣。做得相对不错的有海口的美社村,应该有了规划部门切入,其火山石建筑就都有章可循。

很多带有明星气质的老村其实可以整体保存。村民不是要建房子吗,在老村之外再批同样面积的宅基地,老宅也保留一定产权,他们何乐而不为?要是保留部分产权,以往那种拆旧建新的方式,即刻变成对老宅院的主动存留,积极维修,以拥有一套老宅为荣,积极性自然上来了。如上所说的海口美社村旁边的荣堂村,还有乐东的丹村,就是整体划片建立了新村,老村得到保护,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再不行像老丹村的大多老房子,先撂荒在那里,待有钱时再来建设也行啊!只是老村好像还有人在建新房子,因为新村没有合理安排宅基地。

但新村建设也得有文化传承,即使风格全改,也得有那么一两处搭调,新旧相得益彰。感觉新丹村建设就不那么成功,一色的小洋楼,虽然排列有致,大小划一,在乡间带有炫耀感,但新旧村落间没有多大联系;哪怕沿用一些灰砖色调,或者在女儿墙或梁柱上添一点青砖元素,屋角装饰做点借鉴也行!纵使要突显反差,也得有一点内在的呼应。但是,其新旧之间有着天壤之别,所以我特意提到这一点,仅供大家参考。

乡村建设不宜大包大揽,需要稳健发展_第4张图片
力乍村的小院门

四、为乡村发展插上文化的翅膀,在新的乡村建设中为后人留下我们这个时代的遗产。

如今我们看到的风情小镇和传统村落,大多建筑是解放以前留下来的,解放后做出的贡献极小,这值得我们反思。曾经的急功近利,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浮躁,沉不下心来好好规划城镇和乡村,以致后建的街区和村镇平淡无奇,或毫不搭调,只好一次次改造,造成巨大浪费。对照国外,则很少看到这等规模的改造;罗马城有数千年的累积,各时代的风格衔接很好,没有脱节的地方。

本人曾经撰文《深度困惑的三亚风情小镇》,指出世纪初的三亚各小镇建设对地方文化传统的漠视,造成很多小镇建筑严重的同质化倾向,那时还寄希望于海棠湾的风情小镇建设。但后来的海棠湾风情小镇更让人失望,虽然属安置区,花了大本钱,却只是生硬地搬来西南大院或江南风格建筑,整齐划一地罗列在热带海滨,完全没有考虑位于国家海岸的因素,这些建筑如何让游客与原住民互动,如何调动公共街道融入到日益商业化的社会中,形成真正的风情。总之,这风情小镇沦为巨大败笔。所以,即使安置区也不应该大包大揽,而是分给各住户一定土地,规定建筑面积,设定风格和建筑材料,让各住户单位在大规划中呈现出更精彩的个性。三亚社区均属外向型,功能上必须开放,规划上必须有文化品位!

再比如三亚的中廖村建设,大量灰头土脸的毛坯房蜕变成了一个个规整的院落,确实面貌大改。但是,建筑色调的搭配似乎还有点模糊,那种土黄土红的色彩可以弄得更深沉更鲜明,与这个黎村崇尚的色彩契合,这样让人更容易沉淀出感觉来。

所以我们必须反思,在当今大搞建设的时代,尤其海南岛即将建成自由贸易港之际,我们乡村建设是不是应该更多地融入文化,打造出一个个精品,为子孙们留下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遗产?近年兴起的美丽乡村建设,确实将乡村品位提高了许多,如三亚的中廖村、文门村、西岛渔村,以及北面山地的黎苗村寨。走进琼北乡村,大路旁的一个个乡村大门设计,无一不彰显着新时代乡村发展的品位,这是很可喜的,希望乡村建设更好地融入当今的智慧。

乡村建设不宜大包大揽,需要稳健发展_第5张图片
力乍村的竹林

五、为建筑设计院校的师生提供广阔的实验田,为中国的未来培养建筑设计大师。

中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建筑设计院校毕业生,但中国的土地上很难成就顶级设计师。这是因为大多的专业人材嵌入到了相关部门或设计院,多会屈从于权力意志,发挥不出专业特长。这样,中国的很多城区就缺乏设计,缺乏规划,导致大量街区雷同,城市千篇一律。翻开我们的广大乡村,大多建设照样缺乏主题。在我老家的湘中一带一路驱车走来,见得最多的民房竟然是通体贴白瓷砖那种低俗建筑,民间审美可以说大踏步倒退了,这其实就得归罪于设计师的缺席!

这么广阔的市场,大量地需要设计师参与;哪怕是你发挥出丁点的专业知识,我们的城乡面貌就会发生很大的改观。这当然有体制因素,规划部门也在集体缺席;所以我们必须调整思路,让城乡的平民建筑向建筑设计专业师生敞开,中国立即就会成为培养设计师的最肥沃土壤。类似新老房屋的协调,新老村庄的协调,乡村整体风格和个性化设计等等,都是机会,竟然鲜有设计师参与!

当然,乡民消费能力有限,没有钱花在设计上。这就呼唤建筑设计院校的社会责任感。若将广大乡村当作免费实验基地,一对一提供免费服务,指导老师把关。这样,经过个性化设计的村落个体建筑就有了文化内涵,而在设计上其实无需多少心血,只要有一定文化素养和设计基础,上品位的设计就出来了。作品一经建成,即刻永恒;若是精品,将永远跟设计师的名字挂钩,成为永久广告。精品多了,美术素养也就大大提升,还愁个人的业务开展不起来?

有院校参与,一个个美丽乡村即可跃入眼帘,有时还会精彩呈现;到此一游,让人心情舒畅,乡村品位随之提升。一切艺术化了,大家得到很好的熏陶,国民素质也会整体提升,这可是多赢的事啊!所以说,中国本来是设计师最好的竞技舞台,最应该产生顶级设计师,这么好的条件居然被忽视,眼巴巴地看着外籍设计师将我们的大项目抢走,这岂不是国家的悲哀?

乡村建设不宜大包大揽,需要稳健发展_第6张图片
儋州中和镇东坡书院

六、村庄的建设需要更加紧凑,突显整体的文化感;乡村发展可展开社会化操作,或公司运作。

现在的乡村建筑有分散的趋势,各行其是,这样既影响了乡村的社会化,又不利于乡村面貌的集中展示。所以,人们需要社会化,乡村需要整体感,相关部门需要适当约束,让个体建筑能充分地融入到集体村落的文化中。很多不搭调的建筑或不靠谱的单体建筑,总会让人产生拆房的冲动。

乡村的发展需要社会化资本,或者公司化运作。在华东一带的很多乡村,这方面就做得相当成功,为乡村发展拓宽了道路,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为人们留住了集体乡愁。三亚的中廖村也有了华侨村的进驻,让人看到了起色。成功的实践就值得推广,况且海南岛在走向自由贸易港的发展过程中,乡村元素更将成为一道亮色,并且走向国际化。总之,政府协调,公司运营,文化界监督,各司其职,有机互动,乡村建设自会走上良性发展之道。


乡村建设不宜大包大揽,需要稳健发展_第7张图片

以上是本人对乡村发展的几点主要意见,其它的就不一一罗列。总之,海南岛作为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又将展开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乡村建设将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发展一定要具备超前意识。希望游客们从海南的一个个乡村走来,都会留下深刻印象,而不是雷同的记忆。海南岛的文化是多元的,国内很少有同样大小的地方与之相比,将海南岛的乡村发展好,就添加了更多的旅游资源,海南岛也将更具魅力!

2018年4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乡村建设不宜大包大揽,需要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