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北漂更苦的,是我们“双色青年”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是从裁员开始。

两个月前,就在“996”、“互联网裁员潮”、“消灭中干”的消息满网飞时,我也从北京的一家互联网巨头“坠落”了35层,以“落后者”的身份被裁员,以前看惯了天际线,最终还是被打回了地平线。

比北漂更苦的,是我们“双色青年”_第1张图片

35,是我打拼多年的公司所在的楼层,也是我今年的年龄,这似乎也是在暗示我,中年人的最大悲哀,就是难以再上一层。

算起来,我已经北漂十年了。当然,北漂只是别人贴给我的标签,打心底里,我并不认为自己属于北漂,至少从距离上讲,我的家乡廊坊,相比较其他城市,跟北京而言其实并不疏离。或者在没迈入北京之前,我的潜意识中就勉强认定自己算作半个北京人。

连年地摸爬滚打,也让我在职场中得到了想要的位置,后来成家立业,也在廊坊靠近北京的地方购置了房产,说的好听点就叫“北京副中心”。

终年穿梭于两座城市之间,满足之中也在奢望,有朝一日我一定要彻彻底底地跨越两座城市的界限,由副转正,从这一边,到那一边——站在北京那一边。

比北漂更苦的,是我们“双色青年”_第2张图片

讽刺的是,如今仿佛是北京率先放弃我。被裁之后虽然沮丧,但我并没有灰心,紧接着就马不停蹄地投简历、找工作,尽管面试不少,但几乎没有合我心意的。

好比我之前的公司是开玛莎拉蒂,现在却让我去开比亚迪,落差之大,吃相难看。

于是“高不成、低不就”之下,我北漂十年苦心经营的自信,都在这短短两个月中土崩瓦解,以前从未有过的念头一股脑的都涌现出来。

比如,要不然自己换个行业?要不然去深圳试试?要不然在北京做个小买卖?甚至……要不人认怂回老家?

尤其当“回廊坊”的念头一出现,我更鄙视自己,这相当于我在老家得到的所有体面和赞扬,都会变成颜面扫地和唉声叹气。我想,这恐怕是所有北漂都有过的心理挣扎。

比北漂更苦的,是我们“双色青年”_第3张图片

成年人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知荣辱,无论背井离乡还是心有远方,不敢说有朝一日飞黄腾达、衣锦还乡。

至少要带着尊严有头有脸的回去,而不是现在这样的灰头土脸,这简直就是用实际行动向别人宣告“我不行了,我撑不下去了”,太耻辱了!

这并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而是作为输家不管到了哪里其实都没家,更何况老家……

想到老家,我就想到自己当年不知天高地厚的年少时光,现今我已经到了儿时羡慕的年纪,却没能成为儿时羡慕的人。

之前就听说我当年认为的那些只会窝在家里、没出息的老家发小们,很多已经有房有车、事业有成,凭什么我不顾一切、放弃一切的北漂,明明只有我在追逐理想,却只有我活的最一般?

比北漂更苦的,是我们“双色青年”_第4张图片

难不成我没有北京的命,却得了北京的病?

北京虽然常常令我窒息,但也带给我其他城市无法给与的体面。至少在老家人看来,能在北京立住脚才是有出息。我的确常常深陷于这种虚荣,无法自拔。

不过,这也不断的让我感到分裂、精分,以及不知所措。

去年春节,当时回廊坊和一些老朋友聚会,他们统统都用“你现在都已经是北京人了”、“从国际大都市回来的人啊”一类的玩笑来调侃我。

但在北京的圈子里,即便我从头到脚都沾满了老胡同的气息,他们也早已觉得廊坊跟燕郊一样,几乎能等同北京的一部分。

但每当聊起相关话题,他们还是本能地会说:“哦,你是廊坊人啊,会什么你京腔这么重?说几句你们当地方言来听听。”

我顿时觉得,我其实本质上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地位。在廊坊人看来,我已经是“外地人”了,而在北京,我更是外地人。

一瞬间我仿佛成为浮萍,无根无基,成为一个没有“家乡”的人,无论在“老家”还是在北京,我都会遭受一种针对“异乡人”的眼色。

比北漂更苦的,是我们“双色青年”_第5张图片

所以,我觉得自己和很多人一样,都属于一种“双色青年”,被桎梏于双城生活。什么意思呢?比如,我在老家廊坊是一种颜色,在北京的状态则是另一种颜色,也就是说是两种样子,我也分不清哪一个才是真实的我。

然后,诚如我前面提到,暂且不说我在北京和廊坊的交界处买房,哪怕我就在北京买房,还是会被看作是外地人,而我回老家呢?家乡人却认为我是新北京人,同样也是“外地人”。忽然之间,两座城市对我而言似乎都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最后,对于跟我一样在双城之间奔波的人,无论是未来留在家乡还是扎根北京,无疑都是像“双色球”一样,求个概率、求个希望,用青春赌明天,运气差一点的就会赔了一天又一天。

拥有两种眼色、饱受两种眼色,这可能就是“双色青年”的无奈,甚至是身陷囹圄。

我将我的这些想法和思考都告诉了妻子,她沉默了半晌,说道:“你既然想的这么清楚,为什么不回廊坊工作?哪怕创业也可以,我都会支持你。”

她一直在廊坊工作,当初在北京和廊坊的交界处买房,也就是考虑到我俩工作的折中,并且也始终是作为未来正式成为北京的人的跳板,而不是为了充当失败者的蜷缩大本营。

所以,当她提出这样的建议,我顿时觉得受到奇耻大辱,她不仅不懂我,更是瞧不起我,也不相信我能够卷土重来。

这就像前阵子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家长子苏明哲,放弃美国的生活回老家?这不仅关乎面子,更关乎一个男人的尊严。只有保住尊严,一切才是真的“都挺好”。

任何人的歧视对一个男人都不是毁灭性的,除非这个歧视来自妻子。

比北漂更苦的,是我们“双色青年”_第6张图片

为此,妻子和我发生了争执,她说一个爱面子的男人无法真正长大,更不会变的强大,况且这也与面子无关。

但作为一个河北男人,不要面子那还活个什么劲儿?于是我们无法达成共识,我就在北京跟别人合租了个房子,陷入冷战,暗自发誓不找到满意的工作绝不回家。

结果,我还是无法在北京挣回面子。又是几轮面试,几家大公司表示认可我的能力,但今年的相关岗位都没有扩编的机会,整体的人才政策都比较保守。

我听出话外之音:成年人的世界每天都是暴雨,没有人会同情你的遭遇。

接连碰壁,我终于打算屈服、低头,甚至认命,找一家三四流的工作凑合凑合,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只要撑下去,一定就有转机。

比北漂更苦的,是我们“双色青年”_第7张图片

 

然而,一切的转机来自一封邮件,但并不是哪家心仪的公司发来的。

发件人,是我的妻子。冷战期间(只是我单方面认为),她并没有跟我怄气,而是利用这段空闲时间,为我搜集整理了很多关于廊坊城市、生活、产业、发展、政策等几乎面面俱到的所有资料,希望能为我的选择提供参考和依据。

她想让我知道,建议我回廊坊并不是让我“退一步”,世界上哪有愿意让老怂起来、窝家里的妻子呢?

她之所以这样提,是经过她多年在廊坊工作的亲身见证和深思熟虑,为了证明不是自己信口胡说,她特地将有本有眼的资料一一给我列了出来,为我构建信心。

她希望我对自己有信心,也对廊坊有信心。

我虽然没有烫锡纸烫,但这一瞬间我真觉得自己是个渣男,居然连听妻子建议的耐心都没有(觉得我是渣男的可评论)……

于是我晚上赶回租的房子,仔仔细细地看了妻子发来的资料,这才恍然,我不是当年的少年,廊坊也不是当年的廊坊,或者说,当年那个被我“嫌弃”的家乡,其成长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我的成长速度。

比北漂更苦的,是我们“双色青年”_第8张图片

就拿城市发展来说,廊坊似乎有点开挂,或者说北京这个王者打算好好带一带廊坊这个青铜,京津冀一体化、首都第二机场、雄安新区的辐射,统统给廊坊叠加了一个又一个的“BUFF”,能集中共享三者所带来的红利,不用打野,升级也很快。

所以现在的廊坊似乎已经有点迫不及待的要打“排位赛”了,妻子也给我罗列了近两年一股脑“组队”入驻廊坊的企业,包括腾讯、华为、中国惠普、科大讯飞等众多知名企业相继入驻。

其中不乏美国、德国、韩国等高质量的外资企业,但令我吃惊的是,企业们所投的项目基本都是覆盖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驾驶、车联网,甚至5G等一票新兴领域,要知道我北漂多年,这些也正是北京在加紧布局的事儿。

也就是说,过去的廊坊和北京确实是泾渭分明的两个地方,但现在和未来,两个是踩着同样的产业步伐。

看完这些,我失眠了,与以往不同,这次是愧疚,而不是纠结。我愧疚自己只狭隘的盯着北京,却忽略的家乡的变化。

我经受不了他人的“眼色”,却也用同样的态度对家乡抱以陈旧的“眼色”,只想着被北京染色,不想在家乡还原本色。

当晚,我在刷微视和抖音时,看了很多关于廊坊的视频内容,一些地方还是儿时陈旧的模样,但也有一些地方出现了现代化都市的轮廓。

这是一个新旧交替的节点,虽然什么新一线城市、新1.5线城市都没它的名字,但它似乎也跟我一样的不甘着。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想要的城市,只不过有些尊严得自己去找,而不是等待别人的施舍。

比北漂更苦的,是我们“双色青年”_第9张图片

第二天,我收拾行李,小心翼翼地回到廊坊。妻子并没有生我的气,看我不修边幅的狼狈回家,给了我一个久久的拥抱,然后什么都没有说。她知道我的敏感,生怕再刺激我“离家出走”。这更令我充满莫大的负罪感。

回到廊坊的第一,我基本都宅在家里,不敢出门,生怕碰见儿时的发小和熟人,无法自圆其说。

但我也没闲着,而是穿上马甲加了一些本地的车友群,与他们闲聊中,也发现廊坊没有想象中那么LOW,大家从事各行各业,也基本都是年轻人,其中不乏很多95后,他们决定将自己青春留在廊坊,与我当年的决定截然不同。

其中一位车友在廊坊做互联网,勾起了我莫大的好奇。很多人回老家恐怕跟我一样,最初的恐惧便源于无法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私聊中,他告诉我很多互联网企业已经入驻廊坊,比如腾讯,不同于其他小城市的小业务或地方站,腾讯在廊坊完全是按照一线城市来深耕,其发起建立的青腾产业园,也恰恰是专注互联网+、AI+、未来科技等领域,顿时让我在廊坊也嗅到了熟悉的互联网气味。

听说我失业在家,这位车友给我推荐了一位他朋友的公司,最近正在招人。原本我并不想去,觉得有点操之过急,但想来可以借此机会实地的了解一番,避免网上那么多的讯息真假难辨。

都说廊坊地方邪,这一面试就让我“丢人丢大”了,我最不想碰到的事情发生了……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竟然是我的一位廊坊发小,时隔多年,百感交集。好在他并没有对我冷嘲热讽,也没有流露出任何不屑,而是表示他们最缺的就是在北上广有经验的人才。这令我十分感激。

比北漂更苦的,是我们“双色青年”_第10张图片

叙旧中,他了解了我的履历和经历,反倒建议我创业,因为整座城市正处于窗口期和红利期,他也正是看中这个机会,辞去了稳定的国企工作打算拼一把,目前发展不错,已经受到了很多风投邀约。

这让我想起潘石屹曾在某大学演讲时说,年轻人去北上广深固然好,但如果能去正在高速发展的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则更好,因为这些城市正在源源不断地释放大量红利,年轻人能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回报。成都和杭州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现今,我们的公司马上就要开业了,所以我打算写下这些我这一路的纠结与释怀。为了避免广告嫌疑我就不透漏我们的公司的名字了。

如果幸运的话,未来的某一天,不仅在廊坊,或许在北京的某场发布会,你我就会不经意的碰到。我也许依然年轻,也许已经蹉跎,但即便我那些继续不下去的理想,也一定也在其他地方、其他人身上继续着。

这也让我明白,以前总觉得选北京还是选廊坊,是选择“两个明天”的问题,而如今,本质它们是“同一天的不同时差”。

而作为双色青年,不在于眼色,也不在于颜色,而是杂鱼自己在不同城市中充当的不同角色。没有人也没有城市能给你染色,人生和成长只能用自己的经历来上色,至于对城市的选择,无非是你想要哪一种底色,以及它能为你的理想提供怎样的保护色。

廊坊目前对我而言正在如此,我是幸运的,回来之后,一切正在悄然起色。

你可能感兴趣的:(比北漂更苦的,是我们“双色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