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翻译来了,我们还要学外语吗?

人工智能翻译来了,我们还要学外语吗?_第1张图片

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沃尔玛的机器人已经取代了一些不直接面向顾客的职位,未来,4000名后勤员工将被机器取代;麦肯锡最新报告预测,机器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取代30%的银行员工。

网络外语学习、外语学习软件、机器翻译也给外语学习的传统模式、外语培训市场以及各类翻译活动带来了强烈冲击。机器翻译正在赋予大众平等且强有力的语言交流能力,语言不通似乎不再是大众探索未知世界的障碍,不再是人们身处陌生环境心理不安的原发因素,有人说,“翻译软件在手,走遍天下都不怕。”

外语翻译软件不像看上去那么“完美”

作为涉及外语学习以及翻译活动的主要三方———外语学习者、雇佣者和从业者,对待各类翻译软件日新月异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反应。

部分外语学习者心怀憧憬:未来不再需要学习外语,终于可以和背单词练句型的枯燥、写作与翻译的煎熬说“拜拜”,实在“大快人心”!这部分人群在工作生活中可能只会遇到零星外语问题,无需面临外语水平考试的压力,且对外语学习完全不感兴趣。

那么,到底人工智能时代还需要学习外语吗?答案是肯定的。

人工智能翻译来了,我们还要学外语吗?_第2张图片

外语学习软件与翻译软件“看上去很美”,其实很不完美。首先是技术局限性。在今年6月底的一档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在开场时和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智能机器人“魔镜”进行了一场精彩对话。“魔镜”能用幽默的话语调侃主持人,它平日的主要任务是做客服,回答问题,还有在教授上课时,担任助教,回答学生的问题。

不过,语言不仅是词汇和语法堆积起来的代码,除了信息,语言交流贵在情感和临场应变。另外,语言差异意味着文化差异,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交流,还需要共同的文化知识作为依托。即使是同一种语言,每个人都有自己表达的特色,无论选择词汇语法的倾向与习惯,还是语气声调的变化,都是一个人性格特点的彰显。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化无穷,这才是语言的魅力所在,更不用说文学作品,例如散文诗歌的文学性了。

人作为具有语言使用自我意识的物种,目前无法被机器取代,只有所谓的“强人工智能”才可能有自主意识,自主决定去学什么,才能够举一反三。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一书中也指出,只有人类(智人)能够表达从来没有看过、碰过、耳闻过的事物,而且讲得煞有其事,只有人类能够创造传说与神话。

人工智能时代,外语学习要求更高

诚然,人工智能时代需要我们改变外语学习的模式。在新科技的引领下,外语学习会有新的学习方式和手段以及目标和要求。外语学习者、雇佣者和从业者,该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面对与对接外语学习的科技时代呢?

首先,要区分智能与技术辅助学习部分与只能借由人的自主意识来学习的部分。

在《人工智能时代更重要的人文教育到底指什么?》一文中,作者采访美国加州圣玛丽学院徐贲教授时提了一个问题:人工智能时代,凯文·凯利曾预言70%的职业将被机器人取代,在此趋势下,人文教育会变得更重要还是会被弱化呢?徐教授认为人文教育会变得更加重要,人文教育能帮助我们区分人的智能与人工智能,区分哪些是能被机器取代的人的能力,区分人的机械劳动与想象创造,区分人的知识与智慧。

这也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外语学习提供了思路。外语学习中,重复机械的部分可以用机器辅助进行,例如语法、句型的反复训练、词汇(尤指术语)的记忆,还有应试的刷题,格式化写作等,但是与语言唇齿相依的文化习得与人文知识素养等等,仍然有赖于传统的学习模式———大量的阅读、真实的文化浸润以及积极的思考与思辨。

任何技术无法代你欣赏狄更斯作品

提到外语学习中的阅读,我们又会在智能时代面临外语学习的第二个问题:阅读什么?

人工智能翻译来了,我们还要学外语吗?_第3张图片

这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总有学生或家长让老师推荐外语阅读的资料。人工智能时代的信息爆炸和数据巨流让人们的阅读越来越快餐化,这些阅读资料能够快速达到某个目的,例如说明某种道理或者表明某个立场,这似乎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但同时也简化了语言和思维应有的复杂性,正是这些复杂性构成了外语能力的核心方面。

因此,人工智能时代的外语学习并未失去意义,反而对学习者提出了更多挑战和要求。毕竟,在诸多软件辅助的学习环境下,想要在众多的语言学习者中脱颖而出,只会记忆单词、模仿句型和写作模板是远远不够的。

人工智能时代的各种技术可以将英语教学双方从繁琐机械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但这不是事态的全貌,更不是最终目的,否则,包括语言学习在内的人类社会活动就会逐渐退化为单向度的机器活动,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悲哀倒退。

时下,眼花缭乱的技术让人类掌握多项新技能,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师生在课堂上忙得不亦乐乎,但如果理性分析:教育倒退为流水线程序,师生如同工厂操作员,则丧失了我们一直苦苦追求的教育个性和风格。科技发展让我们节省下来的宝贵精力和时间,不应当被无止境地“智能化”和“机器化”,而是要用于更深层次的人文精神培养和自主意识发展,这才是语言学习的核心所在。

(源自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翻译来了,我们还要学外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