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读书/周国平/信仰

工作到现在是第三个月的第一天,工作下来也犯过不少错误,出于自己的粗心大意和注意力的不集中。一开始战战兢兢的来到工作岗位,觉得公司是如此的与自己不搭调,一个福利极好的外资企业坐落于浦东新区的商业区当中,楼下满满当当的商场和各种餐饮中心,不算于小城市而来的我,还是感觉自己发源地是如此的小城市。除了大部分的消费与厦门相当,其余的发展水平都不是厦门几年能够追赶得上的,更不用提南昌了。

在接下来与各位同事的相处过程中,体验了从一开始大家对我的态度从半透明转而慢慢的适应了到与我说早。又在后来的工作餐当中加深了自己的存在感。像一开始和m一块儿吃饭,到上m的课,都感受丰富。一个节奏明快的老师,往往更能够精确无误的告诉你的所缺所需,从知识到常识,无一不精辟而无可反驳。对待老师的态度,无论是否真心明白,都要有十足的敬畏之心,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重新认识的知识或道理,深深地印刻在自己的心里,并在之后的人生路途中作为风向警醒。

写字也许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总结过去,而非告诫那些正处于自己身后的人,因为道理这种东西,仅凭文字是非常难以进去人的内心的,除非书中的种种,能够深深地撼动你的心。所以越来越多的鸡汤亦或者称之为咸鱼翻身励志书籍,也许你看了非常的受之鼓舞,却难以运用到自己的真实生活当中,并不是你不够完美不够好,只是你所经历和承受的,与作者有着全然的不同而已。否则也并不会如此需要这些慰藉心灵的文字与图书了。

所以我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所看的书,直到现在仍然还在寻找的路上,而非真正的去阅读,因为我的心里对阅读仍然是如此的迷茫。但是至少目前看来,咸鱼翻身类是不适宜的,或者说用来无聊打发时间,当做故事书看看也就够了。你想的没错,我会这样说是因为我也读过类似鸡汤的不少‘当红'书籍。但是相比之下读思想家的哲学类书籍真的会好太多,哲学家总结的话语是最直接和精辟的,往往能一语中的,让我有无限的相同感情迸发。就比如周国平的书,从一开始就让人颇有同感。但是看完别人总结的东西,真的不能帮助自己太多,或者说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不断的学习中那些文字会一点一点的慢慢渗透进你的生活,让你一点一点的被改变吧。

至少读书,要读有感有共鸣的书,而不是一味的去看别人的发家史,翻身实记。浪费自己的时间不说,还将宝贵的阅读思维放在研究如何成功的案例上,真的是太不可靠了。

上班到现在,从加了同事微信开始,我的内心就蠢蠢欲动地想表现自己,这样的表现欲让我觉得自己又重新回到了小学时代,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迫不及待举手回答表现自己的聪明一样。家庭的变故和生活环境的改变让我从一个曾经活跃的小孩变成现在的样子,不善表达自己是我难以跨越的一个坎。重新认识这个社会以后,有了新的工作伙伴以后,我认识到人际关系的组建有多重要。举一个我一直深藏在心的事情为例,曾经小学的早操还有轮流在教室值日的惯例,在我和另一个女生为组的值日里,我偷拿了两个同学书包网兜里的硬币,这真的是我当时极难改变的坏习惯,因为表面的我完完全全遮掩了自己可能做出这样的行为。班上的同学都为我声讨,都说肯定是另一个女孩,我脸红又焦虑,一言不发忐忑的坐在座位上等待末日降临,到最后请来学校的不是我的家长,而是另一个女孩,她甚至扬言要自杀,说真的不是她为什么大家都怀疑她,甚至被勒令退学。从事件的头头尾尾,我都一言不发害怕又懦弱,但是我深知我毁了一个人的信誉,我也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但是我就是没办法跨越心里那到坎,说我才是那个小偷。我只是想说,当时不论是老师还是大部分好学生坏学生,都是我的拥护者,因为那个时候的我还是表现欲极强的我,乐观上进,无忧无虑,是我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铺垫。

所以人际是生存的第一步,而怎么获取这份关注则取决于自己的能力了。一直认为自己不适合与人相处,怎么都会像冰一样难以融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是不会真诚恳切的对待,二是不善表达自己,三是自卑。所以现在的我,从自卑的阴影里走过来,要感谢地第一个人,甚至于给了我有优越感的人,称其为一位吧。这是质的变化,不是我发自内心的感觉自己优越,而是事实让我感受到自己比起大多数人是多么的幸福,所以自卑这个坎儿算是跨过去了。跨过这第一道防线以后,我才真切的感受到自己压抑了许久许久的表现欲,又重新迸发了。第一,是急需别人认同的那种存在感,和工作获得赞扬的成就感。这造就了我会去不断思考如何获得别人的肯定,也就有了人际关系是如何重要的结论。所以我弹了一曲,并录制成视频分享到朋友圈中,果然很快就有了反响,得到我想要的结果。快速的生活节奏导致了我不论做什么,都想要第一时间有人关注并且给予一定的肯定,但是往往因为这样,没办法好好沉下心来做事情,什么都是一半一半,真的很糟糕。

我一直在纠结是读电子书还是纸书,到现在还没有定论,我对纸书有极大的爱好,但是纸书的阅读环境却不像电子书一样可以如此随意随时,但是也因为电子书的随意,导致了它内容的不深刻性,这两者之间真的难以取舍。

到上海之久,却未曾去过图书馆一次,第一担心人之众,第二没有决心。所以在偶尔的叮嘱之下,会去教堂做晨祷。我一直都认为自己是非常信任基督的,即使身边有那么多现实派的人用旁观的态度去怀疑和贬低宗教信仰。也许想反驳她们,却没有合适的措辞。看了一个论述,一位佛教法师出世入世,并且说世界上所有的神都是人所幻想的,是为了让人们更好的塑造自己,传递福音而来的。这其实和我一直以来的观点不谋而合。我没有放弃信仰,正是因为我认为基督能为我带来福祉,这绝对不是一种迷信,是当你认识到那些真理的时候,你的行为会为你的周遭带来巨大的改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信,因为信所以得,因为信所以不放弃,因为信所以有方向不迷茫。不论神是否真实存在于世,我都认为它存在,不一定具象,不一定非要与你对话响应你的祈求,但一定作为你的信仰不断引领你走往更好的方向。

我是非常反对因为信仰而失去自己的个性的,例如信徒非要履行那些所谓教义教规,那些打着神的名号却是由人所造的规制,让人厌烦。洗脑一样地告诉你什么事不能做,这是无上真理。拜托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神不早早拣选你去做他的接班人,你还苦苦的在这里祈祷庇佑什么。只是想说每个人的信仰都有所不同,但是我所遇到的教徒都是如此的虔诚,按照规制去行为还不断的给身边的人灌输这样多么多么好的思想,简直让人无法忍受。所以我这样的人注定是不能与大部分人一道讨论圣经真理的,他们会说我不够虔诚,更甚者会将我当做是异教吧。

我不读圣经,因为我读不懂其中的道理,我不愿意去教堂,因为我不想听那些自称牧师的人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甚至曲解圣经迷惑信徒。这是所有宗教的弊病,在最底层的人,最容易将宗教传递出去的人,确实最没文化容易被忽悠的人,他们不懂什么是信仰,只有祈求和欲望。我不敢公然反驳这些虚假的布道,因为害怕成为民众的公敌而受到某种攻击吧。能理解的人自然想的通教会为什么会这样去传播信仰的种子,这也是它存在如此之久不消亡的原因之一,但我更希望宗教是更有质量而不是数量的,至少那样,会有更多的人深刻的领悟信仰的力量,也更加能够将这种力量化为更强的创造力吧。世界的变化必然将宗教也改变,适者生存是不可逆反的真理,只有数量而没有质量的宗教,总有一天会被更加强大的力量所击溃。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读书/周国平/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