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器营销背后丨润天下-净饮水革命第二期1

净水器营销背后丨润天下-净饮水革命第二期1_第1张图片

19世纪初期世界第一台净水机从莱茵河畔诞生,时至今日已逾两百余年。因水体污染而产生的它,现在依然因为人们的用水健康隐患,服务于大众。

1.净水器?必需品?

净水器来到中国短短25年间,已有4500多家净水器及相关厂商先后进入市场,该数据仍然以40%的增速上升。毫不例外,巨大利益驱使下,有许多家电大品牌也加入到该市场中。

面对日益激化的城市基础建设问题,净水器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用水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净水器营销背后丨润天下-净饮水革命第二期1_第2张图片

1.1用水安全问题频发

首先,水体污染事件多发:

兰州自来水苯污染;汉江氨氮污染;靖江水污染等事件。

其次,常规污染常年搁置:水源氨氮污染是我国水质的大敌;锰含量超标问题也不容忽视,黔、湘、渝三地形成的地理三角,也被水务人员戏称为“锰三角”。

净水器营销背后丨润天下-净饮水革命第二期1_第3张图片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可见,水源污染、排污治理疏漏等问题的频发,在媒体宣传与民众突发的危机意识的催动下。净水器的必要性已经变得不容忽视。

那么,上述水源问题所带来的舆论风波,几乎都将矛头指向了自来水厂。负责任地说,自来水厂不应该背这个锅。水源污染只会增加自来水厂的工作负担,而不意味着这些负担会增加给我们的肾脏。除了基础设施非常落后的农村,我们很少会因为这些明显的污染大面积患病。可以说,自来水厂的出厂水质都是经过严格检验的,甚至可供直接饮用。

就此而言,将饮用水安全问题直接导向自来水厂是否有炒作的成分?这样说,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若说自来水中无隐患,那就显得有些舔狗了。

1.2自来水潜在的隐患

味觉灵敏的小伙伴们,应该有一个共同的体会:不同地区,甚至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地区的自来水,其煮沸后的味道都是不同的。那么,这种地域性的味觉差异是如何造成的呢?

这些特殊味道来自:给水管网。其实大家尝到的味道,并不是自来水本身的味道,而是给水流转供给时流经的管网的味道。庞大的城市管网本身难以进行高效准确的管理。时常会出现管网老化、二次污染等问题。且管道的材质本身是生铁、水泥、PVC管道等。管道内部还会有一些涂层,更不用谈分散在城市给水管网中的泵站,都成为自来水“串味”甚至二次乃至多次污染的源头。

净水器营销背后丨润天下-净饮水革命第二期1_第4张图片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没错,那是管道的香气!

1.3小区供水闹什么

与此同时,不仅城市给水管网成为入口自来水的潜在隐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仍然隐患不断。

伴随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壮大,也让相关产业、商业有利可图。大批精装房涌现于房地产市场中。精装房的质量不言而喻,在住户眼里更是一言难尽。家庭装修中隐蔽工程(水、电、气管道等)的可靠度也在影响着住户的用水质量。


净水器营销背后丨润天下-净饮水革命第二期1_第5张图片
屋内管道漏水

而由于楼层过高,人们生活规律性用水等问题,仅凭自来水管道中的水压以及留存水量,无法满足高层用户供水和大批量、相同时间段用水。楼层储水、供水便成为小区供水的必要手段。

当前高层住户用水会经过设置在小区、楼层内部的泵站(含储水器)。因为自来水管内部的压力不足以供给高层,所以高层住户会使用经过泵站加压的自来水。而部分老旧的楼房,也会使用水塔、蓄水池等方式来应对供水问题。水塔、蓄水池的二次污染可能性不言而喻,而泵站本身也存在隐患。于是,自来水中的异味也就不难解释了。经过无数管道、泵站等流转过程,自来水早已不再是水厂中出来的清冽之水了。

而蓄水池、水塔、储水器的配置,也是一个经常被忽略的问题。出入水管高低位差会导致死水问题;阳光直射会导致水中微生物泛滥;清洗不及时也会让储水器中沉降大量泥沙和微生物,搞不好还能开个水族馆。而这些细节,往往会被承建方所忽略。别多说了,我只想净净!

净水器营销背后丨润天下-净饮水革命第二期1_第6张图片

2.纷繁复杂的净水市场

城市供水尚且如此,而一些相对落后的村镇则面临更为严重的用水问题。日常用水的确需要净饮水器的存在。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中国净水器普及率不足20%,而在发达国家、地区,净水器普及率早已超过80%。可见,净水器是否好用、是否需要并不是商家的骗局,是伴随人们健康意识、科学生活思想觉醒而提出的新的需求。

可是问题就来了,面对琳琅满目的净水器品牌和鱼龙混杂的净水器市场,用户往往是懵逼的状态。

2.1衷“芯”不变

净水器的核心技术早在70年前就已成型并沿用至今。与手机等技术密度极大的产品不同。美国科学家于1950年从海鸥身上发现加压渗透过滤海水的秘密后,1960年成熟的反渗透技术被用于航天饮水净水。直到今天,这一核心技术仍然是净水器的关键。

商家打出的营销牌,无非是在膜技术上用过滤精度更低的膜营造的噱头,亦或者用更为美观的工业设计强行营造出来的科技感。其实,里面的核心都一样。品牌?科技?技术?真的重要么?讲真,真不那么重要。大家都是一丘之貉。比的是营销手段和外观。可是,一个藏在厨下橱柜或其他隐蔽区域的净水家电,美观性真的不是第一需求。

结合上一篇文章来说,这一点,我们内心作祟的“逼格”正在驱使我们为了不必要的外观而剁手。

不可否认,成功的工业设计可以使得净饮水器后续的滤芯更换等其他服务变得更加便利;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售后人工成本的问题。但这些并不是净水器质量、使用保障的关键问题。

2.2专业名词效应

打开任意一家净水销售网店,我们都不难看到几个概念:“水效等级”(滤水后的废水与净水比例问题),“更换周期”(净水器滤芯更换周期)等。很多商家说自己的净水器能够达到“一级水效”,也就是净水与废水比例大于60%,以此来彰显自己的产品具有国家一级的质量。

笑而不语,我们来一一解释。

净水器营销背后丨润天下-净饮水革命第二期1_第7张图片

2.21滤芯更换周期

与水效并列的质量展示也会出现“滤芯更换周期”这一命题。商家纷纷标榜自己的产品滤芯更换周期足够长,而当出现问题时会同时回复买家,这是一个预估值。话是没错,但是就是很不爽。

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

假设滤芯寿命为X(定量)

使用频率为A(变量)

单次制水量为B(变量)

水质为C(变量)

则我们通过简单的假设就可以得知:X/(A*B*C) =滤芯更换频率

这一等式有3个变量,如何轻易得知滤芯更换频率?更何况生活纷繁复杂,影响滤芯寿命的变量岂止这简单的3个假设变量?全都是泡沫啊!但商家却能够将这些变量视为定值,给出一个准确的更换周期,诱导消费。我不是个设计精密的机器人还真是抱歉啊。

2.22 水效?水笑。

净水器营销背后丨润天下-净饮水革命第二期1_第8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同样,我们简单假设:

一台普通净水器的水效刚刚达到“及格线”:35%,

使用过滤后的65%的废水再次导入待净水箱中,仍然是35%。

预计将达到 35%+65%*35%=57.75%的水效

离“一级水效”——60%,只有一步之遥了,何不再循环一次?

这个标准的产生只是简单的评价净水器是否节约水资源,而和净水器质量无关,但是“国家标准”、“等级划分”却无形中让消费者直接将这两个标准与净水器质量挂了钩。节约了水,却让水质更差的废水再次循环,导致滤芯寿命变短,更换滤芯更勤。这一步棋走得不错啊。与其宣扬水效,不如思考如何利用“废水”。

同时,反渗透膜的水效检测也受制于:水质、水温等相对变量的直接影响。所以这噱头有意义么?不,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3.服务在前,产品靠后

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净水器核心技术早在50多年前就已经定型了。而我们真正需要的,并不是从那些价格高昂的设备中用自己的用水健康和钱包去赌博。那些设备未必有多好,也未必有多差,但是他们其实都有着明确的定位:使用场景以及人群。

所以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专业的团队,在准确度量我们的使用场景后,为我们挑选适合我们用水场景的净饮水设备并完成装配工作;多场景利用水资源,避免水资源、净水资源的浪费;管道、线路的基础、隐蔽工程;后期维护、调试……

净水器从设备销售到服务输出的转变,并不是一条易行之路。

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一个花里胡哨的销售商,而是一个——一站式饮水净水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

@水润天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净水器营销背后丨润天下-净饮水革命第二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