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2

说起素材收集,可能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痛点。

要么不是不会收集,没有库存,要么就是收集了一堆,却在关键时刻想不起来到底在哪里见过它,写文章的时候依然胸无一物。

文章收集背后其实考究的是信息的管理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在写作之前,一定要强调【收集】和【日积月累】的重要原因。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爆炸速度之快,我们很多人【老人家】几乎难以适应。曾经需要在图书馆泡上一整天查阅的文献资料,现在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准确,快速的完成,甚至还能成倍数的获取很多拓展信息。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不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很大概率上,就会迷失在信息的洪流中。比如我之前收集了2000+卖课文案,20000+各大公众号的推文消息,但是每次写作业的时候,最熟练的动作,依然是:打开百度,搜索关键词。

而一旦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素材信息处理机制,那么就能够更快速的调用信息。正如砍柴老师所说,“对文章质量而言,当选题不新颖时,素材的出色运用能力就会为文章加分;创作过程需要不断的挖掘素材,并揉碎内化,才能完成自己的观点,此时落笔才会流畅自然”。

那么,我们该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一套信息管理机制呢?

首先,我们要先明确信息处理的几个核心流程点:

1、信息源

2、信息素材的输入端口

3、信息素材的中转站

4、信息素材的处理和管理机制

5、信息素材的输出和调用机制

基本上就是上述的一套流程了。下面就每个部分分别来思考一下,我该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信息机制。

一,信息源:

目前我所用得信息源大致有:知乎,微信公众号,读书(纸质书和电子书),各类知识付费课程(得到专栏,知乎大学等),期刊杂志(虎嗅的精选黑卡等)

根据砍柴老师的教诲,要优先区分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

现阶段的一手资料,可以有: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经验以及感悟,观看一些期刊杂志,书籍影视类的消化吸收和重组。

二手资料,则更聚焦在别人的观点和文章上,比如知识付费课程,别人的经历(知乎),别人的文章等等。

二,信息素材的输入端口

目前我所采用的一些收集软件有:

幕布——负责收集知乎的热榜话题——二手资料

方片记事APP——负责收集灵感,金句和案例素材——二手资料

印象笔记等软件——同步微信公众号文章——二手资料

得到——得到专栏等知识笔记——一手资料

微信读书——电子书笔记可同步——一手资料

西瓜助手——负责筛选某账号的爆文素材——二手资料

输入端口很多,但是尚未建立一套运转良好的【体系】,这里与后面的中转站有直接关系。

三,中转站

中转站,顾名思义,就是要建立一套流转机制,信息来了之后,需要【体系化】的安放他们,这样才能后续对这些素材做处理和加工,因此一套标准的信息管理系统,就需要完成。

我现在的印象笔记设置的笔记本分类,大致如下:

000:inbox——负责接收从输入端来的全部信息

100-500——负责将000清空,且将000中的全部信息进行归类。

100:电影公众号素材——因为直接做电影号,这里做了专门的笔记本做收纳

200:核心公众号素材储备——对看到的一些比较高质量的大号,进行储备,尤其是【职场】和【情感类】

300:书与杂志——负责储备一些【读书笔记】和【期刊笔记】

400:知识付费——负责储备得到等知识付费类的笔记

500:教育教学——育儿类的一些知识分类,比如学区房,早教等等

素材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作流程,且,收集只是其中非常小的一个环节。真正用起来的素材,内化了的素材,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素材。

所以,希望未来的学习中,可以建立好自己的素材收集工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