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涉及到AWS EC2 production环境选型及server压测的问题。需要自己仔细了解AC2 性能及收费的问题。
AWS 的客服需要给钱每月29刀。而不用它客服,它文档里很多问题又模糊不清。退AWS保平安。
开发服务器型号:t2.micro
官方文档:https://amazonaws-china.com/cn/ec2/instance-types
联网性能:低到中等?
经过查阅多篇文档,AWS的联网性能可能是指:
EC2 实例可利用的带宽取决于实例类型及其联网性能规格。对于同一地区内的实例间流量,每个方向的单流流量最多可使用 5Gbps,多流流量最多可使用 25Gbps (全双工)。即该网络性能可能是指网络IO性能。另外在网络上查阅到一种说法: low级别的大概是20MBps,moderate级别的是40MBps,high级别的能达到80MBps~100MBps
而我们最为关心的带宽问题,AWS 采取的操作是带宽不受限(EC2联网性能限制了你最大可利用带宽),按流量收费的原则。关于流量费用放到最后一节说明。
这里提供一份第三方测试 AWS EC2 各型号性能测试数据:
https://cloudonaut.io/ec2-network-performance-cheat-sheet/
压测中的表现:网络性能基本上不会成为瓶颈。
突增性能实例可以保证基本 CPU 性能水平并将其突增至更高水平。
许多应用程序 (例如 Web 服务器、开发人员环境和小型数据库) 不需要 CPU 持续高速运行,但是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让 CPU 运行在非常高的速度上。T2 实例正是针对这类使用情况而专门设计的。对于像视频编码、高容量网站或 HPC 应用程序这类需要持续 CPU 高性能的应用,我们建议您使用固定性能实例。T2 实例可以在应用程序确实需要 CPU 性能时专门提供高速 Intel 核心,同时避免性能波动,也避免出现其他环境中因为超额订购而经常产生的不良作用。
通俗来说就是T系列平时cpu使用在一定阈值之下时会积攒cpu积分,当cpu使用急剧突增超过阈值将会使用积分以保持更高的性能。如果积分用完了会怎么样?
(1)T系列EC2 以标准实例启动则会性能逐渐下降到基准水平
(2)T系列EC2 以无限实例启动则性能不会下降,而是按照一定价格收费。
默认情况是以标准形式启动
CPU积分提供了T系列突发性能的基础,一个 CPU 积分等于一个 vCPU 按 100% 使用率运行一分钟。vCPU 数、使用率和时间的其他组合也可以等于一个 CPU 积分。例如,一个 CPU 积分等于一个 vCPU 按 50% 使用率运行两分钟,或者两个 vCPU 按 25% 使用率运行两分钟。
获得 CPU 积分
每个 T2 实例以固定的每小时速率 (以毫秒级精度) 持续获得 CPU 积分,具体取决于实例大小。用于加减积分的核算过程也以毫秒级精度进行,因此您不必担心 CPU 积分超支;CPU 的短时间突增只消耗少量 CPU 积分。
如果 T2 实例使用的 CPU 资源少于基准性能所需的数量 (例如,处于空闲状态时),则未使用的 CPU 积分将累积到 CPU 积分余额中。如果 T2 实例需要突增至基准性能水平以上,它将花费累积积分。T2 实例累积的积分越多,在需要更高性能时,它突增到基线以上的时间就越长。
下表列出了每小时获得 CPU 积分的速率、实例可以累积获得的最大 CPU 积分数、每个实例的 vCPU 数以及以完整核心性能百分比形式表示的基准性能水平 (使用单个 vCPU)。
每小时获得的 CPU 积分数是由实例大小决定的。例如,t2.nano 每小时获得 3 个积分,而 t2.small 每小时获得 12 积分。上表列出了所有 T2 实例的积分获得率。
T2 标准实例适用于具有平均 CPU 使用率的工作负载,它始终低于实例的基准性能。为了突增到基准以上,实例会花费在其 CPU 积分余额中累积的积分。如果实例累积的积分较少,性能将逐渐下降到基准性能水平,因此,在累积的 CPU 积分余额用完时,实例的性能不会急剧下降。
您可以在 CloudWatch 控制台 Amazon EC2 每个实例指标中查看每个 T2 实例的积分余额
压测过程中,t系列服务器的表现随着并发数升高,tps 先上升后下降(正常流程) 下降减缓又可以逐渐稳定的过程。
如果AWS EC2 部署到境外。(比如首尔),我们在本地服务器测试AWS 可能会出现掉包情况,具体可以通过ping测试。一版掉包率5%左右,所以数据量较大压测过程中会出现请求失败的现象。
PS:我尝试从美国ping 也会掉包,开始还以为是长城的原因。
一般选用按小时和分钟付费。
计费文档:
https://amazonaws-china.com/cn/ec2/pricing/on-demand/
参考链接:https://blog.csdn.net/fedora18/article/details/442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