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安勿躁——反制匆忙心态的练习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常常遭遇一些被动的匆忙场景:

场景1· 时间局限内同时出现几紧急的事情,导致自己处在迫急的状态中;

场景2· 突发事件袭击或者睡过头了,耽误了本来可以好好赴约或轻松安排的时间,引发内心在行程中产生急躁情绪;

场景3· 时间安排不合理,没有养成提前策划的习惯,常常因准备不足而临时抱佛脚。

……

以上这些场景,都或多或少地导致我们产生紧迫情绪,造成对时间产生临时性的稀缺心态。

稍安勿躁——反制匆忙心态的练习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临阵出门就迫急得风风火火,往往很容易丢三落四,忙中生乱。

两次“倒霉”甚至惊险的亲身经历,希望这种孬事只发生在笔者身上就好。

                                  — 1 —

匆忙出门的霉运

稍安勿躁——反制匆忙心态的练习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平时钥匙都挂在包包上,出门前都习惯特别地注意瞄上一眼或拎包时摇一摇听一听,确认钥匙在包包上再出门。

前一天晚上上街,出门只带钥匙不带包,回家的时候却又忘记把钥匙扣回原位。

一早,按计划本来是8:00的会议,预计15分钟的路程,7:30出门是再宽松不过的节奏。

7:20 左右,临时接到一项任务,预计耗时30分钟;两件事情同时出现互相冲突就令原本宽松的节奏变得紧张起来。

于是大脑里面本能地出现一个“诠释者”来暗示自己——速度必须要快才能在特定的时间内顾及这两项任务。

“必须要快”的概念在大脑里秧然而生,迫急的情绪便随之而来,开始作用于行为。

霉运就在迫急情绪的下一秒发生……

仓促出门,当顺手把锁门上之后才发现钥匙被锁在屋里。随后虽然呼叫爱人赶回芝麻开门。但这么几经折腾,本来就不够用的时间,稀缺的心态再度被恶化升级。

为了挽回已经被耗费的时间,大脑智能地选择走近路抄捷径的方案。

稍安勿躁——反制匆忙心态的练习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黑天鹅事件就这么巧合地发生——市政封路就让我在此时给撞上了,预期美好的一天就这样活生生的被碾碎了,变成向人致歉的一天。

霉运往往是自已酿造的,它来的时候总是一串串的……,这就是对“倒霉鬼”最贴心的伺候。

倒霉时刻,有必要在抱怨和现实之间进行权衡,以及觉察大脑臆造的感觉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差异。有时候事实常常能证明大脑的凭感觉往往是一种伪感觉,常常误导我们的行为。

                                — 2 —

炖汤的惊险经历

一次炖汤,为追求更好的味道,再炖老火一点点,按原计划在出门前再息火。

将要出门时又是一个电话,注意力被绑定在所接下的临时任务上,忘记息火。

最后,把汤炖成这个样子……

稍安勿躁——反制匆忙心态的练习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些情景,都是对时间的稀缺心态造成的后果,庆幸砂锅是暗焖火的,算祖宗十八代的保佑否则酿成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回想起来后怕。

现实生活中如此之多因习惯了而麻痹导致的被动,难道我们就此束手就犯了吗?

总结如下解决方案,供你参考:

稍安勿躁——反制匆忙心态的练习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第一、首先要训练内视的觉察力,能感知自己可能处于一种被动的不自觉的匆忙状态中,大脑发出的信号可能是一个错觉的信号。

推荐“冥想”或“坐享”,能训练出将自己客体化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把自己冥想成为能观察自己的旁观者。

第二、大脑安装“深呼吸APP”,在匆忙的节奏中你要学会使用“深呼……慢吸……”的程序,这样既能调整心律的均衡又能给大脑增氧添料。

第三、持续保持匀速是高效、节能、最安全的节奏,再急的赶路也要把脚步保持在匀速的状态,因为急速相对于匀速而言所能争取到的时间差值少到没有任何意义。

比如,在市区内赶时间,急速驾驶所争取到的时间总是被下一个红绿灯拦截停下的时间对冲掉,相比匀速驾驶的节奏并没有占得更多优势。而且急速驾驶模式下可能造成的交通违法概率和安全风险系数与匀速驾驶模式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

第四、注意力转移,当大脑皮层成为杏仁核的“战俘”时,我们的注意力就被稀缺心态俘获。

此时,你就要拥有“天塌下来当被盖”的勇气,本地有句谚语: “死猪不怕热水汤!” 。这个气概在必要时候我认为很适用,反正在既定发生了的现实下,那就选择做所能做的。比如,听个短音频又咋滴?反正迟到己成事实也不至于拉去枪毙,对吧!

我的优选是,听个罗辑思维——“罗胖60秒”什么的,注意力就能拉在别的思考上。

第五、启动内心对话模式,训练内心的强大,既自信又要自知。最佳方法之一是,见针插缝地制造幽默条件,用幽默化解人际关系中因失误的造成的尴尬,盘活气氛。



内心对话

※  接受不完美,对紧急不重要的事“说不”,我们大脑常常对因断舍离可能导致的损失链条这种估值产生恐惧感。但如果没有真正深入思考和验证,“很重要”这件事都很有可能就是一种错位的幻觉。

即便很重要,如果真的错失的,本来就不是你的,抱怨不再有用。当然更不能过度地解释错失或说不的后果,而自欺欺人或盲目地安抚自己成为阿Q哥,但是终归要面对的还是得要坦然接受一切现实。

※  坦诚认错,面对被对方指责时建立同理心——“如果你是对方你可能也会怎么做”。鼓起接受被讨厌的勇气,因为错了就错了当下的面子可能分文不值,“知错就改”是一个完成的系统。

※  打磨致歉的艺术,低自尊的、“厚颜无耻级”的诚恳道歉,接受那怕遭遇更严厉的指责。归根结底,认错最诚恳的姿势还是,尽可能补救能补救的。

大脑产生的感觉不敢轻易断言一定是错觉,但在印证之前暂且定调在中性中,以一种能上能下、可左可右的状态,给自己也给别人留有软着陆的边界——“稍安勿躁”。

你可能感兴趣的:(稍安勿躁——反制匆忙心态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