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快乐人生观

文/路人甲

       快乐的理由很多,谁不愿意生活快乐呢?难不成,悲伤也会有人钟爱喜欢?伟大的孔夫子在《论语》的开篇即为后人讲述了他所欣赏、所认可的快乐三部曲,当然作为一种理想的期许后人做的并不好。

       首先,孔夫子讲述了自己对学习的态度。原因无他,孔夫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后人编撰《论语》首先要考虑这一点,尊师重道最重要的当然是尊重老师的理念。关于学习,孔夫子推崇一种很现实的学习方法,即不断的学习,同时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这当然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几千年前的孔夫子已经将教育的真髓很精准的告诉人们,只是后学们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将教育学习的本质忽略了。当辛苦的学习变成一种纯粹理论化的学习,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试想一下,这样的学习会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为何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假如不快乐,当然不会有学习的动力。现代国人教育确实需要在理念方面做一下深刻的反思,祖国的花朵只有快乐了才能盛开,而不是追逐什么起跑线的输赢那么简单。

       其次,学习属于很个人的一件事,当品尝到学习的快乐时,虽然单是第一点已经很难。但孔夫子还是想进一步提升自己学生的素质,那么还有没有更进一步的快乐呢?伟大的孔夫子接着讲述了第二层的快乐,即“当志同道合的人由于同样欣赏的理念、同样的价值观前来拜访,这当然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古人讲朋友首先需要满足的条件必须是志同道合,没有相同的人生观、思想观,那只能是乡党,而不能成为朋友。千里跋涉只为见君,淡茶一杯,畅谈几许,有朋友从来不寂寞。而现代人已经渐渐的将朋友这两个字用烂,古人所讲的朋友从来都是一种价值观认可的同道中人,不牵涉利益、不牵涉物质,若是有所牵涉必然不能称为朋友。关于朋友二字,现代人用的过于轻巧,而轻巧背后的问题是真朋友的缺失。

      有了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乐趣,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快乐已经很多。不过孔夫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当然不可能只满足于如此个人化的追求。人是社会性的,人不可能离开其他人而存在,而有人的地方就不免会产生差异、产生问题。虽然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志同道合的。不同的意见、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才是这个世界最精彩的存在。而面对各种的不认可该怎么来做?于是,伟大的孔夫子接着讲述了人生更高一层的快乐源泉,即“即使不能被别人所认可、所欣赏,却能淡然处之,这样才是真正聪明而高尚的人。”聪明高尚也许很难做到,但尊从自己的内心却可以做到。走自己的路,别人的态度于己何干?作为最高的一层快乐,确实是一件需要慢慢磨练修行的事,人的天性使然总会对各种各样的言论作出反应,好的言论当然会欣喜,而对于不好的言论做到淡然处之,实在是一件考验修行的事。

      孔夫子在《论语》开篇里讲述了关于学习的三层期许,同时更是一种人生观态度:即快乐人生观。为何在那个人人都不得长寿的年代,孔夫子却能做到长寿,估计与他快乐的人生观有不少的关系。孔夫子所讲的快乐,所欣赏的人生观是一种建立与于精神层面的快乐人生观,完全是个人可以自主修炼、修行得到的人生观和快乐理念。

      也许,可以这样总结孔夫子的快乐人生观:即快乐从来与物质与外界世界无关,唯一重要的是每个人自身的认可与态度。

(微信公众号:泾渭分明jingwfm)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第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夫子:快乐人生观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孔夫子:快乐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