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青年时即有侠客风范,为民除害“亡命奔涿郡”

关羽青年时即有侠客风范,为民除害“亡命奔涿郡”_第1张图片

史书《三国志》对于关羽的出场介绍极为简略,《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河东解人,即今山西运城解州人。

“解”以行政区划现予典籍的最早记载来自《战国策》,《战国策》中曾记载周赧王廿一年(前294年)“秦败魏师于解。”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设河东郡,治所在安邑(山西运城东)。汉朝沿袭此编制,所辖二十四县中解县居其一。

唐贞元年间董侹撰写的《荆南节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关庙记》中云:“(玉泉)寺西北三百步,有蜀将军都督荆州事关公遗庙存焉。将军姓关,名羽,河东解人。”

北宋元祐年间县尉郑咸撰写的解州《重修关侯庙记》云:“(壮缪)侯本解人,庙于郡城之西。”

关羽是“河东解人”,无论史籍,碑刻,文学作品,甚或民间传说,就关羽的籍贯出处并无大的争议,都记述表达在今山西运城。只是,由于历朝各代的行政区划及行政治所有所不同,“解”有着许多不同历史时期的名称。如解州、解县、解良(解梁)等。


关羽青年时即有侠客风范,为民除害“亡命奔涿郡”_第2张图片

关羽因何事“亡命奔涿郡”?史书《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上都未有记载。

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中写道:同为涿郡人士的刘备与张飞同入村店中饮酒。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

《三国演义》给出关羽“亡命奔涿郡”的原因是“关羽家乡的势豪倚势凌人,被关羽仗义所杀,因此逃难江湖。”

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是元代较为经典的文学作品之一,其中写道:

话说一人,姓关名羽,字云长,乃平阳蒲州解良人也,生得神眉凤目,虬髯,面如紫玉,身长九尺二寸,喜看“春秋左传”。观乱臣贼子传,便生怒恶。因本县官员贪财好贿,酷害黎民,将县令杀了,亡命逃遁,前往涿郡。

却说有一人,姓张名飞,字翼德,乃燕邦涿郡范阳人也;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长九尺余,声若巨钟。家豪大富。因在门首闲立,见关公街前过,生得状貌非俗,衣服蓝缕,非是本处人。纵步向前,见关公施礼。关公还礼。

飞问曰:“君子何往?甚州人氏?”关公见飞问,观飞貌亦非凡;言曰:“念某河东解州人氏,因本县官虐民不公,吾杀之。不敢乡中住,故来此处避难。”飞见关公话毕,乃大丈夫之志。遂邀关公於于酒肆中。

《三国志平话》是罗贯中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最主要的题材依据之一,其书成型于宋代,是当时民间讲史家们所演述三国故事的一个底本或提要性质的节本。

《三国志平话》给出关羽“亡命奔涿郡”的原因是“因本县官员贪财好贿,酷害黎民,关羽于是将县令杀了,亡命逃遁,前往涿郡。”


关羽青年时即有侠客风范,为民除害“亡命奔涿郡”_第3张图片

清代学者搜集与关公有关的许多传说,成为《关帝圣迹图志》十卷,其第八卷中说:

汉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有乌龙见于村,旋绕于道远公之居,遂生圣帝。……戊午,生子平,次年己未,圣帝二十岁。遂谢父母曰:“儿已有后,足祀祖祢;今汉室将烬,盈庭觚棱辐邪,谁为扶红日,照人心者?”遂诣郡陈时事,不报。归而止于旅舍,闻邻人哭甚哀,乃韩守义也,遭郡豪吕熊荼毒。吕党连七姓,黠猾事珰,蔑职纪。圣帝眦发竖,命守义导至七所,悉斩刈之。圣帝既除豪,意郡守稔知群豪,必原义士,勿引绳批根,遂潜去之。转行五载,至于涿郡……

常平村关帝家庙有刻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前将军关壮穆侯祖墓碑铭》一文,铭文记述内容与此相同。康熙二十三年八月的《创塑关圣父母金身碑》碑文亦云:“关圣于灵帝光和二年己未,愤世嫉邪,杀豪伯而出奔,圣父母显忠遂良,赴金井而身亡。”

《关帝圣迹图志》及关帝家庙碑文给出关羽“亡命奔涿郡”的原因是“因郡豪吕熊荼毒百姓,关羽为民除害,斩杀吕熊及其同党,因此转行五载,至于涿郡。”

关羽“亡命奔涿郡”的原由,虽然史书无载,传说各异,但有一样是共同的,即年轻时的关羽便有一副侠肝义胆,刚直正义,见义勇为,扶危济困。这与《三国志》作者陈寿及三国同时代人评价关羽“勇而有义”、“恩信大行”、“天下义士”、“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等是一脉相承的。


关羽青年时即有侠客风范,为民除害“亡命奔涿郡”_第4张图片

后世人出于对关公侠义行为的崇敬,根据关羽“亡命奔涿郡”这一史籍无载的模糊空间,创造出了许多充满想象力的神异故事、武侠情节。如清人梁章钜的《归田琐记》和褚人获所著《坚瓠集》等所载的《关西故事》,就写了关羽“亡命奔涿郡”过程中“指关为姓”的传说:

蒲州解梁县关公,本不姓关。少时力最猛,不可检索,父母怒而闭之后园空室。一夕月甚明,启窗越出,闲步园中,闻墙东有女子啼哭甚悲,兼有老人相向哭声,怪而排墙询之。老者诉云:“我女已受聘矣,而本县舅爷闻女有色,欲娶为妾,我诉之尹,反受叱骂,以此相泣。”公闻大怒,仗剑径往县署,杀尹并其舅而逃。至潼关,闻关门图形捕之甚急,伏于水旁,掬水洗面,自照其形,颜已变苍赤,不复识认。挺身至关,关主诘问,随口指关为姓,后遂不易。

“指关为姓”的传说故事流传很广。1954年,毛泽东在杭州就给陪同的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讲起了关羽指关为姓的故事。他说:关公自小很讲义气,一次为朋友打抱不平,在家乡杀了人,便逃了出来,打算出潼关,以甩掉官府的追捕。他日夜兼程,来到潼关时还不到五更天,关门紧闭。好不容易熬到开关的时候了,却又犯了愁。那时,官府有一项规定,凡过关的人都要进行登记。这可怎么办?千万不能报出自己的真实姓名,要露出马脚,那可不得了啊。眼看就轮到他了。他还没想出好办法。他心急如焚地望着这高大森严的关门,忽然来了灵感:“在关门前,我何不就说自己姓关呢……”这就是指关为姓的由来。

由于关公的忠义侠义的精神太过深入人心,以至于人们在沉浸于对关羽荡气回肠的侠义行为景仰中,差点迷失了历史与传说故事之间的界隔,把传说故事的“指关为姓”与历史史实的“关羽姓关”混为一谈,这只是一种质朴的英雄崇拜的情绪,理解即可,无须细究。

关羽“亡命奔涿郡”拉开了一代名将关羽建功立业的序幕,成为涿郡刘关张英雄际会的引子,也为关公忠义信勇、侠义节烈、轰烈一生的人格操守做了最坚实的铺垫。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羽青年时即有侠客风范,为民除害“亡命奔涿郡”)